首頁/ 遊戲/ 正文

勿讓“生命之源”奪走生命

□初三(6)班  範朧元  指導老師:徐燕青

水,被稱為生命之源,歷來為人們所稱頌;歌頌它至清無瑕的純潔、善若水的大度、溫文爾雅的恬靜。然而,就是如此倍受推崇、與生命相系的水,有時卻變得面目猙獰,令人害怕,讓人窒息,瞬間奪走一個又一個年幼的生命。

每每酷暑難耐時,不遠處碧波盪漾、沙鷗翔集,自然很樂意前往水中玩耍一番;那種清涼處暑、氣爽神清的滋味,總是令人流連忘返。殊不知,危險就在前面。只顧享受清涼,卻忘了湖深水底,慢慢身處湖中心。待反應過來,腳挨不著底,迅而不知所措,拼命掙扎著、呼喊著,卻慢慢被水所淹沒、所吞噬。

生命之源,有時卻變成了奪命的魔鬼。暑假是中小學生溺水的易發期、高發期,總有一些中小學生因此而喪失生命;每當看到電視上、報紙上出現這樣的新聞,總是令人惋惜、痛心疾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把百姓比喻成水,道出一個治國安邦的形象比喻。其實,從字面意思來看,也很直白地說明一個簡單道理——水既能滋養生命,也能摧毀生命。

對這些道理,中學生是知道的,只是心存僥倖,舉止無措、無以應對。那該怎麼辦呢?首先,“有所畏,方能止”。《道德經》有言:“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就是要心存敬畏,方能管好自己的行為,牢記學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做到“六不一會”,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遠離不安全水域。其次,“有所技,方自救”。就是要學會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不慎落水時,可屏住呼吸,放鬆四肢,讓自己浮在水面,等待救援;受傷時一定要沉著冷靜,用智慧化解危機。第三,“有所度,方助人”。有所度就是有所考慮,頭腦清醒,如果見他人溺水,不能衝動盲目,要科學施救,或儘快尋求周圍成年人的幫助。如果溺水者傷害嚴重,應該立刻撥打急救電話求助。

水本無過錯,得失在個人。作為中學生,我們要愛護好這孕育萬物的生命之源;同時要保護好自己,謹防溺水,切不可讓“生命之源”失去本來意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