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家規家訓|和父母爭吵就是不孝嗎

家庭衝突爆發之際,父母與子女在情緒激動時很難達成共識,這時,最好先冷靜下來,思考一番。來看看這幾位的經歷和感受。

於炳紳:巧妙順從

看到這個話題時,想起了前不久好友老張跟我講述的一件事。那天,老張應耄耋老母的要求,用輪椅推著她到菜市場買菜。一路上,老張累得汗流浹背,馬上就到菜市場時,母親卻說:“不是這裡,帶我去那家常去的菜市場。”這一下,可把體弱多病的老張急壞了。老張一再解釋:“這裡就是您平時常去的菜市場。”然而,母親堅決不認同,反而說老張是故意惹她生氣。無奈,老張只好推著母親輾轉到較遠的另一家菜市場。可是到那裡後,母親卻說:“還是不對,我要去常去的那家菜市場!”此刻,跑了冤枉路、累得疲憊不堪的老張,不知到底該去哪裡,終於忍不住發火說:“那隻能還去剛才那個地方!”母親當即吼道:“你看我走不動,成心氣我呀!我不是告訴你,剛才的地方不對嗎?”這時候,老張真恨不得用頭去撞牆!但最後,他還是忍氣吞聲地推著母親,悄悄地回到了第一次去的那個菜市場。這次,母親終於說:“這次來對了!”一句話,說得老張哭笑不得!

雖然老張發了脾氣,但他出於孝心,並沒有責怪母親。當然,面對老人的任性和遲鈍,最好能言語巧妙一些。

欒玉鎖:不能一概而論

和父母爭吵是不是不孝,不能一概而論。記得我年少時,正是叛逆期,遭到父母責罵時,難免會頂兩句,惹父母生氣。現在想起來,那實屬不應該。我有了孩子之後,才知做父母的不易,原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好。父母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只要說得有道理,子女就應該照做。做子女的應該和父母多溝通,減少不必要的爭吵,因為這樣做會傷了父母的心,若是把父母氣病了,那就是不孝了。

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言聽計從,我和兒子也經常因一些瑣事爭吵。兩輩人之間難免有代溝,因為經歷不一樣,接觸到的事物不一樣,導致有些行為習慣不同、觀點不一致。仔細想一想,大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能強迫兒子必須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做。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做子女的,只要尊敬父母,儘自己所能贍養父母,就算得上是孝。有的子女不贍養老人,對父母不聞不問,甚至父母患病住院也不管不問,還有的甚至對父母打罵,這更是典型的不孝。

李海瑞:有不同想法純屬正常

常言說:“十個指頭有長短,山中樹木有高低。”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立場、觀點和做法。父母與子女有不同的想法,甚至產生矛盾和分歧,純屬正常。

我有3個兒子,我們常常會有不同的想法,而在此時,我和老伴不會跟他們爭個面紅耳赤,傷害彼此的感情。當然,有時孩子說得對,而我和老伴卻沒“執行”,結果鬧出了笑話。事後,我們就誠懇地向孩子表示歉意,求得諒解。有時,孩子的想法確實錯了,我和老伴就會幫著總結經驗教訓,但絕不把孝與不孝扯進去。俗話說:“老敬小,絕對好。”我們不要求孩子一味地順從,這也不符合新時代的要求。當然,作為子女也要多為父母著想。

有時,我也會自問:“自己年輕時,對父母的話是百依百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每次與孩子因為想法不同發生衝突時,我就會先冷靜冷靜,絕不生氣,之後再讓它自然而然地化解。

高鵬:孝而不順 後悔莫及

子女和父母吵架,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心情不好,可能因為家長固執己見,也可能是想讓父母明白自己的道理,不能都當成不孝。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和父母爭吵的理由。我在這方面有著痛心的教訓。

我還沒退休時,父母已經上了年紀,我心疼他們,給他們買東西,為他們洗衣、做飯、搞衛生。按說活兒沒少幹,但是我上班忙,家裡又有許多事情需要我處理,往往情緒急躁,遇到父母沒有按照我的意思辦事時,就大聲吵吵。過後,雖然知道自己不對,可心裡又認為父母不會在意這些。但後來,我哥告訴我,父母對我的脾氣很有意見。

我伺候父母,可以算是孝,但沒能讓他們心裡高興,就是沒做到順。現在,父母都已離我而去了,每當想到那時和他們吵吵,我就後悔不已,心想:“要是那時我柔聲細氣、和顏悅色地跟他們說話該多好啊!”在此,我提醒做晚輩的人,要吸取我的教訓,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和長輩溝通,千萬別心煩氣躁地爭吵。

孝順需要以尊重為前提,需要有積極的態度,需要有擔當,需要用對的方式去開啟那扇充滿陽光的大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