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世紀城街道“一圈兩場三改”:讓民生答卷寫滿幸福感

初冬的傍晚,58歲的劉秀英飯後閒步在臥龍河畔的小道上。住在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龍吉社群的劉秀英是土生土長的“金陽人”,目睹了家門口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我們社群,想豐富業餘生活,可以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飯後散步,可以走龍吉路,欣賞民族文化長廊美景;想安靜看書,可以去24小時城市書房……還有不斷完善的醫療、購物等各種配套設施,真是越來越方便了!”劉秀英對世紀城街道正全力打造的“15分鐘生活圈”讚不絕口。

近年來,貴陽市全力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建設,世紀城街道把“一圈兩場三改”作為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抓手,把人民至上、為民服務作為根本要求,堅持政治導向、問題導向、服務導向,竭力補短板、提品質,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改變,增強了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問需於民補短板

“以前,社群周邊金源街與龍泉苑街交叉口處一帶堵車嚴重,早晚高峰期擁堵路段有2公里,往往是已經在車裡看到家的樓棟了,進門還要20分鐘。”這是世紀城街道龍賢社群黨支部書記陳利蘭的親身經歷。

“曾經有一段時期,世紀城街道堵車嚴重。面對這個難題,我們常常寢食難安,一直在探索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措施。”世紀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毅毫不諱言工作中曾經遇到的窘境。

世紀城街道轄區面積6。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萬人,人口密度接近上海市,是觀山湖區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交通擁堵、文體活動場所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實施‘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勢在必行、深得民心,更是今後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黃毅說。

如何建、如何改?圍繞群眾所需、立足群眾所求、補齊民生短板是第一要旨。街道圍繞徵求群眾意見清單、專案清單、責任清單、資金清單“四張清單”,按照建立一套推進機制、梳理一份個性需求、開展一次專項回訪調查、辦好一批暖心好事的“四個一”工作主旨,結合區域“生活圈”打造,堅持多渠道宣傳,透過張貼宣傳海報2000份、發放宣傳用扇25000份、利用1327個電子智慧門禁播放語音和圖片等形式,提高群眾對“一圈兩場三改”工作的知曉率。與此同時,街道透過入戶走訪等形式“問需於民”,先後收回關於“一圈兩場三改”的問卷近30000份,共收集意見建議346條。

在瞭解群眾需求的基礎上,世紀城街道成立工作指揮部,下設7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流程圖、時間作戰圖,定期開展督查,圍繞緩解交通擁堵、增加文體活動場所、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群眾關心的“痛點”,在轄區廣泛開展“一圈兩場三改”工作攻堅戰。

石龍路與珍珠泉街交叉口,過去缺乏交通引導設施,只有幾個圍樁,車輛亂停亂放,影響正常通行。瞭解到這一現象後,世紀城街道修建交通環島,促使車輛順著環島有序通行,改變了往日的擁堵亂象。麻灣洞娃娃魚食府正對著交通環島,店員李熙旭說:“過去不少車輛停在店門口擋生意。現在交通環島修好了,車輛明顯有序了,店門口也敞亮了。”

世紀城街道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有18000餘人,其中,行動不便的老人有155人,7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有24人。轄區養老問題也是群眾關心的熱點。

為此,世紀城街道將社群養老服務站建設列為“一圈兩場三改”的重點,目前,街道的14個社群養老服務站已修建完成。街道還引入6家專業運營機構,為轄區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餐飲、保潔、助浴、助醫、代辦、康復護理等19類養老服務。

在世紀城街道和觀山湖區民政局聯合推動下,貴陽悅程醫院承辦的世紀城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於今年10月進入試運營階段。該中心面積1000餘平方米,現有床位30張,已入住9名老人,該中心透過醫養結合模式,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

走進該中心,可見食堂、配餐間、活動室、娛樂室等功能室配備齊全,房間內,床頭櫃、沙發、衣櫃、輪椅、電視機等一應俱全,洗手間內還配置有緊急拉繩、緊急呼叫器,如發生意外可透過呼叫器及時聯絡周邊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救助。85歲的董文麗說:“入住一個多月來,能感覺到這裡的醫生、護士很專業,服務態度也很好,生活在這裡很舒心。”

創新服務提品質

這幾個月來,龍賢社群居民楊建彪透過共享自家停車位獲得了一筆額外收入。他一邊開啟微信裡的“車秘共享”小程式展示收益一邊說:“以前車位除了週末女兒過來探親用得上,其餘時間都是空置的,現在參加共享,還能有一定回報。”

今年,藉助“一圈兩場三改”的東風,在觀山湖區相關部門的支援幫助下,世紀城街道透過社群、物業、車秘公司三方共同協作,推出1000餘個共享停車位,大大緩解了街面交通擁堵。“以往高峰期,緩行時長至少半個小時,現在算上等紅綠燈,緩行時長縮短了一半。此外,社群居民透過共享停車位,累計收入已達到11萬元。現在,願意開放自家停車位的居民越來越多。停車難、堵車嚴重的問題緩解後,社群的空置房屋也越來越少,從去年到現在,600多間空房已基本租出去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群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入住人口,促進了周邊消費,拉動了社群的經濟發展。”陳利蘭說。

走進位於龍吉社群的“閱·世紀”城市書房,內設親子閱讀、沉浸閱讀、科普互動、自助借還等區域,配置了空調、桌椅,2樓還有戶外閱讀處。家住龍昌苑的龍正婷正在準備考試,在網上看到這家便民免費書屋後,就經常過來學習備考。“比起市場上隔間式的共享自習室,我更喜歡這裡的寬闊和自由。”龍正婷說。

城市書房工作人員唐小麗介紹:“書房輻射世紀城龍吉苑、龍盛苑、龍澤苑、龍嘉苑等小區,靠近金源街、福州街等主幹道,周邊居民步行5分鐘便可到達。書房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閱讀分享、講師授課等公益文化活動,激發大家的讀書熱情。”

“在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建設的過程中,街道的工作重點是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黃毅說。

作為觀山湖區最早建成的片區之一,要在已發展成熟、寸土寸金的區域建專案,並不容易。對此,黃毅笑稱:“‘見縫插針’嵌入專案,成為我們的工作特點之一。”

貫穿整個“龍泉生活圈”的“上學路”,便是該街道“見縫插針”的典型。

世紀城街道工作人員車開林介紹,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貴陽學校位於景怡苑社群內,是一所建校不過3年的新學校。隨著學生不斷增多,學生上學不方便的問題逐漸凸顯。“修建這條便民步道,主要是為了方便金谷苑、龍潭春天等3個社群、750餘名就讀於該學校的學生上學。過去他們去學校,需要走出小區,沿黔靈山路和金陽南路步行4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抵達。開車的話一方面繞路,另一方面因為送孩子的車多了,給小區造成擁堵。”車開林說,經測算,學生到學校最遠的步行距離將近2千米,最近的也有1。4千米。

為此,街道在前期進行大量調查、徵求居民意見、舉行研討會、幾次調整完善修建方案後,正式啟動學校便民步道專案,在幾個社群的邊緣、“縫隙”之間修了一條上學便道,並在社群連線處設定門禁,增設防護欄,上下坡處修建樓梯,便道上加設“防滑帶”,對便道進行美化。如今,學生到學校最遠的步行距離縮短至700米。

世紀城街道“一圈兩場三改”:讓民生答卷寫滿幸福感

貫穿世紀城街道龍泉生活圈的上學便道。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上學路”正式開通後,居民蘭玉琴特地帶著孫女去走了一圈:“以往送孩子上學要花40多分鐘,現在只需15分鐘就能步行到學校,既節約時間又保障了安全。”

問效於民促落地

經過不懈努力,世紀城街道“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轄區初步劃定的世紀城生活圈、龍泉生活圈兩個“15分鐘生活圈”,2022年共實施專案51個,已完成49個,累計投入資金2400餘萬元。

世紀城街道“一圈兩場三改”:讓民生答卷寫滿幸福感

貫穿整個“龍泉生活圈”的“上學路”俯瞰圖。陳楊攝

其中,規劃新建32個,已全部完成。圍繞群眾最關心的養老、文體設施等問題,街道建成社群養老服務站14個、養老服務中心1個、室外健身綜合場地5個,並新建了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生鮮超市、避難場所、小型消防站、沿街公廁等,逐步補齊民生短板和漏洞。另有改擴建專案11個、區級個性需求專案34個,均已建設完成。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圈兩場三改’建設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精細耕耘。”黃毅說,在工作中,街道定期開展群眾回訪,讓群眾參與貫穿專案建設全流程,制定世紀城街道“一圈兩場三改”工作回訪評估方案,設定每個專案回訪人數不低於20人,對於專案回訪未達到90%知曉率、85%滿意率的社群,要求在一個月內限期整改。同時,將回訪過程中收集的意見建議反饋至各包保部門,由包保部門稽核後報至街道指揮部。整改完畢後,由各包保部門組織社群再次回訪,直至達標。

接下來,世紀城街道還將繼續加強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簡訊平臺、宣傳欄等多渠道、多形式進行“一圈兩場三改”宣傳,爭取越來越多的居民群眾參與。同時,將強化後續跟蹤工作,對已完成專案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和回訪,充分了解專案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專案運營機制,提高專案使用率,真正做到問效於民。此外,還將積極協同區相關部門,加速推進未完成專案建設,用心用情完成今年的所有建設任務,營造舒適、便利、靚麗的轄區環境,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幸福升級。(蔡婕、姚方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