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這句話會讓你不寒而慄嗎?

今天的文章準備聊兩個話題。

一、消極溝通(Negative Exchange)

也是一種溝通

有讀者提問:“過年期間如何避免被長輩抓住聊討厭的話題。”

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以和為貴,“大過年的”,說討嫌話,嗆起火來,大家會覺得實在不好。所以呢,討厭的話題(比如逼婚,催生),都是能避免則避免,實在避免不了的時候,也只好忍著不發作,因為,畢竟是“大過年的”。

但其實

這個是很難避免的,要不然你也不會在這裡問我這個問題了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因為無可避免地進入了“討厭的話題”而嗆起火來了,也未必完全是壞事。

因為其實

矛盾的爆發、衝突的產生,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它能推動你們的關係發展,是打破你們相處模式僵局的一個契機。

我還記得我的導師2009年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對一批年齡在18-91歲的個體進行了為期2年的追蹤,結果發現,被試報告的(2年前)與親人的消極溝通強度可以正向預測(2年後)他與該親人的親密感的積極變化。

簡單來說,比起不溝通的,消極溝通強的2年後他們的親密感反而增高了。

這句話會讓你不寒而慄嗎?

因為爆發了這個激烈的衝突以後——要麼你們

吵完相互拉黑,不再聯絡

——雙方進入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那麼對於你們來說,其實也是

擺脫了一個沉重的、不開心的、給心理帶來負擔的人際關係。

這也許未必是一個壞事,因為從此以後你們之間的相處倒好辦了,那就是

不相處,進入一種輕鬆的模式。

要麼就是

你們重新思考和調整雙方之間的相處模式

,如果你們之間有人覺得這個“老死不相往來”的方式不好,那麼

誰不爽,誰改變

——這就會

迫使覺得不好的那一方去做出反思

,去推動你們的相處模式發生改變。

比如長輩逼婚,晚輩反抗,爆發矛盾,雙方冷戰。如果長輩覺得這樣下去不好,那他們就該反思,“我不該催孩子結婚”,“以後我們不說這個話題了”;如果晚輩覺得這樣不好,那就晚輩反思,“我好像讓長輩著急上火了”,“我以後就積極一點兒,相親物件我去見一見吧”。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這不就是典型的強化和懲罰嘛!)

有了衝突的爆發才會推動改變的發生,所以其實也

不用去刻意地避免這樣一種矛盾話題的發生

。如果你覺得,大過年的就不要提這些不高興的事情了,但其實這件事情

就像是你們關係中的一個毒瘤

,一塊腐肉,它其實是在

傷害你們的關係

,傷害這個載體。掩蓋不提,它

表面看著可能是長好了,但裡面卻在潰爛發膿。

所以有時候表面的好面板劃開了,

腐肉剜出來了,才有上藥長新肉的機會。

二、現在的你還記得20年前的樣子嗎?

然後由這個讀者的提問,我發散了一下思維,想到了過年期間很多長輩喜歡說、但是晚輩覺得好尷尬的一句話:“

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

這句話簡直是社恐人士的終極噩夢。

1、以前,我一直都認為這是親戚之間沒

話找話說的一種寒暄

,一句話術。但今年我突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可能因為

我們也終於長成了沒話找話的長輩吧。

就像今年過年親戚聚會,吃吃喝喝,說說笑笑。我注意到侄子們坐在角落,手裡捧著psp打著遊戲,

嘴裡說著我聽不懂的話語

,我問點什麼,他們就禮貌地回一句。

我想起來十一年前,那會兒我剛結婚,侄子還不到十歲,

像個小跟屁蟲一樣跟在我們身後

,一會兒說:“舅舅,我給你猜個謎語吧。”一會兒說:“舅母,舅母,你聽我給你講個冷笑話。”

什麼時候他們就長了這麼大呢,站起來一米八的個頭,坐下來則話很少,我都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那一瞬間,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有些長輩那麼喜歡說這句話:“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因為

我差點脫口而出:“還記得嗎,你小時候我還……”

2、前幾天,我陪著我的孩子在做手工機器人,孩子的外公過來慈愛地看了孩子幾眼,問他:“你想吃什麼?外公給你買。”孩子說:“外公,我現在有點忙,等我忙好了再回答你。”

外公笑著跟我們說:“這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好玩,軟軟的像塊嫩豆腐兒似的,睡在我和他外婆中間,奶聲奶氣的,一口一個外公外婆地喊著,去哪兒都要我們抱著,幹什麼都要我們陪著,我給他買只冰淇淋甜筒,哎呀,他高興得不得了。現在長大了,不要我們陪了,願意跟著爸爸媽媽玩兒了,哈哈。”

其實長大的過程就是這樣吧,小時候依賴寵著他、給他買糖買冰淇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一點了,需要爸爸媽媽陪著他做手工,講故事,帶著他跑,跳,爬,老人家體力不夠,於是就不那麼被“需要”了。再大一點,他

建立了自己的小世界,他有他的朋友,他的圈子,那時候,連父母他也不“需要”了。

陪伴孩子長大,就是這樣一個盡心投入,又漸行漸遠的過程吧。

3、“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說這句話的人,

懷念的其實不僅是小時候他抱過的你,而是懷念那個能把小小的你一把就抱起來的自己

,懷念的是屬於自己的親情的好時候。

在我抱過你的“小時候”,我的家中

高朋滿座,其樂融融,我很年輕,我的兄弟姐妹之間來往很熱絡,小孩子們天真可愛

,我還可以輕鬆地將你舉過頭頂。

這句話會讓你不寒而慄嗎?

但是現在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朋友們各奔前程,兄弟姐妹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孩子們也大了,好像不再需要我們的照顧了。於是

懷舊(Nostalgia)就成了對抗這種失落感的武器。

就像我現在看著我的孩子和侄子——小時候天真無邪,百分百地依賴我,不假思索地信任我。那時候的我們

很輕易地就能取悅他、滿足他、保護他,我可以將他扛在肩上看熱鬧,還可以幫他實現所有的新年願望,無論是糖果,故事書,還是小汽車。

突然有一天,曾經十分需要我,喜歡聽我說話,被我逗得哈哈笑的小可愛,長成了一個高冷的,客氣的,我看不懂的青年。

這一切都在提醒我,我不再是他世界裡的英雄,而是一個

囉嗦的、尬聊的長輩

。那個

我可以輕易滿足他需求的時代,已經非常非常遠了。

所以我會懷念“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的那個時候。

“小時候我還抱過你”暗含的下一句是什麼?是“怎麼一眨眼現在就這麼大了呀”。

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和我的距離也變得遠了。

4、三十幾歲的人,

處於從青年向中年過渡,從晚輩向長輩過渡的時期

,突然產生了這樣一種感觸,

也更能體會代際兩端的心情了。

以前的我就是現在的我侄子

,坐在角落裡玩著遊戲,面對長輩們紅光滿面舉著酒杯說:“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尷尬地應到:“嗯嗯,哈哈,是呀……”

所以現在的我,既理解我的侄子,也理解我的長輩。

作為長輩,我會提醒自己“體面地退出”孩子們的生活。

因為只有當我有了自己的生活,才不至於把精神世界完全寄託在別人(尤其是孩子們)身上。當他們在他們的世界裡探索,我也有我的生活要灌溉。

作為晚輩,我也更能體會父母的情感需求。

我會對他們付出更多情感的陪伴,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更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現在的我可能正處於人生的高光時刻,老大還需要我,會追著我問:“這是什麼科學原理?”“那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二寶還在襁褓之中,像只小動物一樣趴在我的肩頭,奶萌奶萌的。

我有時候會想,當他們長成了獨立的大人,說著我聽不懂的話,生活在我理解不了也走進不了的世界,我會不會看著他們小時候的照片感慨:“你看他小時候,我抱著他,我那麼年輕,他那麼小,那麼可愛,那麼喜歡我。”

這句話會讓你不寒而慄嗎?

作者 |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昕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