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清高宗將兩個兒子過繼出去是為彰顯仁君形象並鞏固皇權

乾隆皇帝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歷史上實際掌握國家最高統治權時間最長的帝王,同時他也是最為長壽的帝王。在乾隆皇帝漫長的人生中,前後一共誕育了17位皇子,雖然這一數字無法與其祖父康熙皇帝共計誕育35位皇子的“成績”相比肩,但在清朝時期的所有帝王之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而在這17位乾隆皇帝皇子中,有兩位被乾隆皇帝過繼給了其他的皇室宗親,他們分別是被過繼給履親王胤裪的皇四子永珹,以及被過繼給慎郡王胤禧的皇六子永瑢。

乾隆皇帝之所以要將自己的皇子過繼給他的叔叔們,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皇權統治的需要而實施的懷柔之道。只不過令乾隆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他這種過於自信的“大方”舉動,也在日後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乾隆皇帝將兩個兒子過繼給他人,在當時看來本無可厚非

其實早在乾隆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就主持將自己的弟弟弘曕過繼給了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親王胤禮。

胤禮是除了怡親王胤祥之外,雍正皇帝最為器重和信賴的兄弟大臣,並且雍正皇帝駕崩前,還將其任命為輔政大臣,委以了“託孤”重任,而胤禮也在幫助乾隆皇帝順利完成權力交接與過渡的過程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極力尊崇。

乾隆三年(1738年),胤禮薨逝,乾隆皇帝除了以極高規格將其下葬外,還將雍正皇帝的幼子、也就是他的弟弟弘曕過繼給了胤禮,襲承了果親王的爵位。

清高宗將兩個兒子過繼出去是為彰顯仁君形象並鞏固皇權

愛新覺羅·弘曆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透過保留胤禮“果親王”爵位名號的方式,表達對於胤禮的崇敬與感念之情;另一方面,乾隆皇帝這也是在昭顯自己的仁君形象,以安撫、拉攏其他的皇室宗親,從而確保宗室內部的團結,維繫皇權統治的穩固。

而實際上,乾隆皇帝將皇四子永珹過繼給履親王胤裪,將皇六子永瑢過繼給慎郡王胤禧,目的也是如此。

儘管胤裪與胤禧,在權勢、地位與朝堂影響力上,無法與身為輔政大臣的果親王胤禮相提並論,但是他們這二人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乾隆皇帝的叔叔,也受到了雍正、乾隆兩代帝王的冊封與任用,他們還是有著一定的成績與貢獻的,所以理應得到褒獎與尊重。

更為重要的是,按照清朝時期的制度,這些皇室宗親都是擔任著旗內職務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手中掌握著一定的部眾與財富。於是,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乾隆皇帝讓自己的兒子們襲承其他宗室的爵位,既能給皇子找尋到一個好的安排與歸宿,同時也有助於將權力進行回收,從而加強對於八旗內部的管理,以進一步維繫皇權統治的根基。

當然,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將永珹和永瑢過繼出去,也是因為乾隆皇帝並沒有將這二人作為自己的繼位人選。

一直以來,乾隆皇帝都希望其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子繼承皇位。乾隆元年(1735年),登基不久的乾隆皇帝隨即透過“秘密立儲”,確立了其嫡長子永璉的皇位繼承人資格。然而,僅僅兩年之後的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就因風寒早殤。

清高宗將兩個兒子過繼出去是為彰顯仁君形象並鞏固皇權

孝賢純皇后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又準備將同樣是由富察氏皇后所生的永琮,確立為自己的接班人:“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宮,性成夙慧。甫及兩週,岐嶷表異。聖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聰穎殊常,鍾愛最篤。朕亦深望教養成立,可屬承祧。”

可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年),不滿兩歲的永琮也因病夭折,緊跟著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皇后溘然長逝,這就使得乾隆皇帝想讓由孝賢純皇后所生的皇子來繼承皇位的想法徹底落空。

在這之後,還有一位皇子也被乾隆皇帝給予過厚望,他就是五阿哥永琪。

永琪是乾隆皇帝皇子中難得的文武雙全,並且還曾在圓明園的火災中,揹著乾隆皇帝逃出火場,算是對乾隆皇帝有著“救命之恩”,而乾隆皇帝也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將年僅24歲的永琪冊封為了親王。

只不過,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就因病薨逝了,對此乾隆皇帝是遺憾不已,甚至直到二十多年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乾隆皇帝會見馬戈爾尼的時候,還在不斷提及永琪,足可見乾隆皇帝對於永琪的思念。換言之,如果永琪真的能活到乾隆皇帝駕崩,那麼將有很大機率是由永琪來繼承皇位。

由此可見,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將永瑢過繼給慎郡王胤禧,以及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將永珹過繼給履親王胤裪的時候,永琪尚未薨逝,毫無疑問乾隆皇帝是將永琪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選,對這二人並無這方面的想法。

清高宗將兩個兒子過繼出去是為彰顯仁君形象並鞏固皇權

愛新覺羅·弘曆

與此同時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時候的乾隆皇帝剛過五十歲,他也自認為還能誕育更多的皇子,況且此時除了永瑢和永珹,尚且在世的皇子其他六位,所以乾隆皇帝才會如此“大方”地將這兩位皇子過繼給了其他的皇室宗親。

只不過,乾隆皇帝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打“空”了

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五十歲之後一共誕育了6位皇子,然而,乾隆皇帝在將永瑢和永珹過繼出去之後,他也僅僅誕育了一位皇子。與此同時,隨著乾隆皇帝的年齡一天天增長,他也不得不開始面對“立儲”問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當乾隆皇帝真正準備再一次進行“秘密立儲”的時候,他發現,除了被自己極度厭惡、由繼後輝發那拉氏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外,只有四位皇子可供他選擇,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清高宗將兩個兒子過繼出去是為彰顯仁君形象並鞏固皇權

愛新覺羅·弘曆

永璇,舉止輕浮,且為人並不友善,人緣非常不好;永瑆,則是重文輕武,是典型的“書生”,不適合用以治國;而此時的永璘年齡太小,只有不到7歲,永璉和永琮的前車之鑑使得乾隆皇帝也自然不敢冒這個風險。

於是,這個時候的乾隆皇帝只能是“矮子裡面挑大個”,選擇了問題最輕、缺點最少的永琰作為了自己的接班人,並就此寫下了傳位詔書,完成了“秘密立儲”。

至於永瑢,在過繼給慎郡王胤禧後,先是降爵被封為了貝勒,之後又被逐步晉封為質親王,只不過永瑢也沒有活過他的父親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時候便薨逝了。而過繼給履親王胤裪的永珹,也沒有活過乾隆皇帝,其是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時候薨逝的。

只能說乾隆皇帝太能活了,以至於把自己的兒子們都“耗”死了,這或許也是他所始料未及的吧。

釋出於:山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