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小規模多機能 | 日本社群養老模式值得借鑑

小規模多機能 | 日本社群養老模式值得借鑑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

是日本政府積極倡導的養老設施型別,其設立的根本目的是為老人在宅、在熟悉的社群中養老提供支援,

保障老人與家人、鄰里人際關係不割裂的同時,為老人提供24小時的個性化護理服務。

這類養老設施所提供的護理服務被界定為“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宅護理”,是以

日間照料為主,兼夜間短期住宿、上門服務以及居住

等多種內容。正如其名所示,這類設施規模不大,多為150-300平方米,分佈在社群內,和周圍居民保持密切聯絡。按照日本介護保險中有關“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宅護理”的相關規定,設施利用者的人數不超過25人,其中接收日間照料的老人約15人,夜間住宿的老人5-9人。因此,我們也可以把這類設施看作是一個接受護理服務的利用人數約25人的會員制養老俱樂部。

產生背景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原型來自於日本的宅老所。自1980年代開始,養老設施的不足以及統一的、缺乏針對性的護理服務環境,使得老人更傾向於居家養老。為了減輕家庭中照顧老人的親屬的負擔,也為了保障老人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享受到護理照顧,一些富有遠見且熱心於養老事業的志願者,開始在社群內自發組織構建養老設施。他們把自宅或廉價租來的民宅改造成宅老所,營造出濃厚的家庭氛圍,護理人員也不像普通養老設施那樣身著統一制服,而是穿著家常便裝,如家人或老朋友一般迎接每一位來設施的老人。宅老所最初以日間照料和夜間短期住宿為主,護理人員可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建議老人晚上是回家好,還是留在設施內接收觀察照顧。漸漸地,隨著有些老人夜間住宿的常態化,設施開始有了真正的居住功能。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利用者涵蓋社群內各種身心狀況的老人,甚至也包括社群內的殘障人士。

和規模較大的養老設施相比,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雖然並不具備雄厚的專業護理實力,但是卻能使居民自然的生活狀態繼續延續,從而實現了與社群緊密聯絡的、介於自宅與設施之間的新型居住方式。

隨著日本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齡人口數量的加劇,人們居家養老的意向越來越強烈,對熟悉的社群生活環境更加重視,對社群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365天24小時無間斷上門服務,支援設施,新型住居等。2005年日本在《2015高齡者護理》的報告書中,提出了確保老年人有尊嚴生活的新型護理體系的發展方針,力求實現居家養老和設施養老的優勢互補,實現除自宅、設施之外的、多樣化的新型居住方式。

這一發展方針順應了人們對在宅接受養老護理服務的強大需求,大大促進了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發展。

2006年隨著“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宅護理”被納入介護保險制度,提供這種護理服務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開始被政府倡導在每個社群內推廣建設。

設施型別

小規模多機能 | 日本社群養老模式值得借鑑

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宅護理是針對社群中老人的需求,提供多樣的、有彈性的護理服務,因此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設計也存在多種可能性,僅僅限定一種樣板方案顯然是不合理的。利用者的需求變了,服務內容也隨之改變,相應的設施環境也必然要發生改變,因此這類設施的空間形態應該是靈活多變的。

根據建築空間形態的來源,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可大致分為

三種類型:

1.民居改造

利用原有民居,經過改造,使其成為具備日間照料、短期居住和上門服務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由於以民居為基礎,因此設施具備了日本傳統住宅中的多樣化的、非均質的空間形態(如大房間、小房間、室內、庭院、外廊等的穿插結合),很好地營造出了“家”的氛圍。

2.按照養老設施的思路新建

參照日間照料、痴呆老人之家等養老設施的空間形態,設定居住區和起居區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這類設施的佈局多為:用於日間活動的大空間+周邊緊鄰用作居住及臨時休息的小房間,空間形態簡單,設施氛圍較重。

3.同多種設施合併設定的養老綜合體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常常和日間照料、短期居住、痴呆老人之家、服務型老年公寓等養老設施合併設定,共同組成一個養老服務綜合體。這類綜合體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各類設施之間的相互利用和交流。如果設施之間功能獨立,缺乏交流的話,則無異於傳統的大規模養老設施,失去了小規模設施具備的與周圍環境聯絡密切的優勢。

設計關鍵點

透過相關資料的查閱以及實地參觀調查,本文作者發現,無論哪種型別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在其設計過程中,除無障礙設計之外,還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易識別的空間環境

設施中的老人,多數具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因此設施的空間安排一定要簡明易懂,可識別性強,方便老人使用。例如:整齊劃一的居室設計雖然看起來十分整潔,但是同一性太強的環境並不易識別,會給老人找房間造成困難;因此可透過空間形態或傢俱裝飾等方法,突出各個空間、各個居室的不同特徵,增強空間環境的可識別性。另外,老人在居室中,能否感受到起居室的活動;公共活動區的衛生間是否能夠很方便地找到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小規模多機能 | 日本社群養老模式值得借鑑

2. 可靈活對應的空間及傢俱

多功能性和晝夜利用者數量變化大是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一大特點。白天,利用者人數通常是 15 位老人,5 位護理人員(按照 3:1 的老人和護理人員的比例),合計 20 人在設施的起居室內活動。晚上設定的是 5-9 位老人住宿,但是根據情況有時沒有老人住宿,或者只有 1 位老人住宿,加上 2 位護理人員,合計 3 人。也就是說 , 白天最多 20 人。晚上最少 3 人住宿,晝夜人數相差大,這一點在設計中是需要注意的。

為了能夠達到白天起居室寬敞,滿足多人活動,晚上空間緊湊、不產生空曠感,設施起居空間的一部分特意被做成了和室,以達到空間變化自如的目的。透過這種方法,在白天利用設施的老人回家之後,不會給晚上需要住宿的老人和護理服務人員留下一個過大的起居空間,而是可以根據實際人數的多少,變成如茶室般尺度適宜,令人放鬆的場所。總之,這種白天可以變大,晚上可靈活對應的空間形式是需要設計者精心考慮的。

靈活的空間也可以透過精心設計的傢俱來實現,從而使同一個空間能夠滿足利用者的多種需求。同一個大廳,透過桌子的不同組合方式,形成適合老人就餐, 康復理療以及各種共同活動的空間及氛圍。日本的精細化設計思想配以各式傢俱,使空間的有效使用達到了最大化。

小規模多機能 | 日本社群養老模式值得借鑑

3.營造家庭氛圍

讓老人的生活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得以延續是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自萌芽之際就具備的獨特魅力。家庭氛圍的營造是設施環境設計的重要目標,例如:參照住宅的尺度和空間層次進行空間設計,採用傳統木造住宅中的材質、推拉門、推拉窗等各類元素。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起居空間中 , 傢俱、裝置、飾品等的配置與擺放形式都充分考慮了家居生活的特點,從而使設施具備了能夠支援日常生活的複合功能。設施居住區全部採用單間,確保老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老人入住之後,一般不再搬出, 設施就是他們度過餘生的家。因此,老人可以帶入自己的傢俱和物品,按照自己的喜好佈置房間,這不僅使老人的居家生活得到了很好的延續,而且也維持了老人的個性空間。

4.與多種養老設施合設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大多和痴呆老人之家、服務型老人公寓、護理服務中心等其他養老設施合設,共同組成一個綜合設施。當老人利用其中一種設施時,也可以很方便的瞭解其他設施的情況。這對於老人來說是減少了後顧之憂,因為當身心狀況發生變化時,老人能夠順利地實現設施轉移,減少由於環境變遷而帶來的不適感。

另外,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講 , 由於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利用者會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去設施的次數 , 因此設施利用者的人數是不穩定的 , 經營者(尤其是民營設施) 會有收益不穩定的風險。和其他利用者人數比較穩定的養老設施合設 , 可以確保經營者獲得比較穩定的收益,因此會有足夠資金來維持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的正常執行。

5.和社群密切交流

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不僅僅是一個提供護理服務的“家”,同時也承擔了促進社會交往的責任。

為了更好地增強周圍社群對設施的認同感,在規劃設計階段,設施的投資方和設計方常常會邀請當地居民共同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甚至有些居民會作為志願者, 參與設施的設計與施工,並在日常經營中發揮積極作用。在總體佈局上,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注重設定對外公開的空間(如:社群交流室), 以及對外開放的小廣場,吸引周邊居民共同利用設施,增強他們對設施的認同感,創造良好的鄰里關係。另外,設施也會和其他公共設施(如:茶室、診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合併設定,形成一種小型的綜合體建築,不僅方便周邊居民的使用,而且也促進老人和社群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然交流。

例如,位於日本中部的小規模多功能 Urara 設施,與其南邊的鐵板燒餐廳相結合,並在二者之間匯入一條公共散步廊道。餐廳不僅方便老人與來探望的家人一起聚餐,而且也吸引周邊居民自然而然地彙集到設施周邊。公共散步廊道上行走的居民可以看到坐在設施露臺上的老人,老人也可以看到來來往往的行人,他們相互點頭致意。正是基於這些自然發生的日常交流,老人們不再被當作特殊群體對待,實現了老人與社群之間自然的、可持續地密切聯絡。

總結

作為日本養老設施的新動向,小規模多功能養老設施注重老人與其周邊長期生活的居住環境間的緊密結合,

透過為老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彈性服務以及實行多樣化的經營策略創造出一種靈活的、高效的設施模式。

這種設施在原有生活環境中為老人提供了一個可交流的、可持續利用的平臺,為老人儘可能長的居家養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並且透過與多種養老設施合設,為老人提供更全面高效的系列服務,同時也保證了設施收益的穩定。總之,這些理念和設計關鍵點對我國倡導的“

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

”的養老規劃的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更加深入地分析與借鑑。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