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有一種頭痛叫枕大神經痛

枕神經

(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頸神經後支(內側支)。第2頸神經後支粗大,於寰椎後弓與樞椎椎板之間,經頭下斜肌下方穿出,分為較小的外側支和較大的內側支 。內側支即枕大神經,先斜向後內上,穿過頭半棘肌,斜向外上,神經幹與後正中線的夾角為40°,在斜方肌腱膜深面潛行2。4cm後,穿出該肌腱膜及項部深筋膜至皮下。分成數支,與枕動靜脈的分支伴行,分佈於上項線至顱頂部的面板。長期低頭工作、精神緊張、情緒失落等因素容易造成頭枕部肌肉、筋膜、帽狀腱膜無菌性炎症滲出粘連,久之勞損,肌肉粘滯性增加。在神經循行處受到卡壓,神經自椎管穿出進入肌肉處、穿出肌肉進入筋膜處、淺出皮下處是最易受到卡壓部位,尤其是淺出皮下處。6月17日廣東新型膏藥、液體膏藥、三伏貼、乳膏劑及美容塗膜劑製作培訓班

【概述】

枕神經痛是指後頭部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分佈區的疼痛。

後枕部和頸部的感覺是由第1、2、3對頸神經支配,第2頸神經後支構成枕大神經,自乳突和第1頸椎後面中點連線的正中處由深組織淺出,分佈於後枕部相當於兩側外耳道經頭頸連線以後的部分。第3頸神經前支構成枕小神經、耳大神經。枕小神經主要分佈於耳廓上部和枕外側的面板,耳大神經主要分佈於耳廓下部前、後面、腮腺表面及下頜角。當三條神經受累時,可引起後枕部和頸部疼痛,並常以神經痛形式出現。因第1頸神經後根一般發育很小,故上頸段脊神經疾病引起的後枕及頸部疼痛統稱稱為枕神經痛。

有一種頭痛叫枕大神經痛

本病大多發生於成年人,一部分患者有較明確的病因:

1.某些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或鼻咽部存在感染病灶,或受涼受潮後,可引起枕神經發生炎症病變而引起疼痛。

2.大多是由於區域性或全身疾病引起的枕神經水腫、變性或脫髓鞘病變而導致枕神經痛。

(1)頸椎疾病:

是較常見的原因,可能與增生的骨質壓迫上頸段神經有關,上頸椎結核、類風溼脊椎炎或轉移癌偶爾也可引起。

(2)椎管疾病:

上頸段脊髓腫瘤、粘連性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症等可引起頸枕部疼痛。

(3)寰枕部畸形:

顱底陷入症、寰枕關節融合、上頸椎椎體分隔不全、枕大孔狹窄等,主要是對上頸段脊神經等壓迫牽扯所致。

(4)顱後窩病變:

如顱後窩腫瘤、顱後窩蛛網膜炎等亦可引起枕部及頸部疼痛。

(5)損傷:

枕下關節韌帶損傷、寰椎前後弓骨折、寰樞椎半脫位、頸椎及頸部軟組織損傷等。

(6)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風溼病、瘧疾、尿毒症、動脈硬化、有機磷中毒、長期飲酒等可引起枕神經退行病變。

臨床表現

枕神經痛是枕骨下和後頭部的疼痛,也可自發性也可因頭頸部的動作、噴嚏、咳嗽等而誘發,發作時患者常保持頭部不動,呈輕度前傾和側傾。

疼痛常為持續性,也可陣發性加劇,但在發作間歇期枕部可有鈍痛。

疼痛始自枕骨下區,向後頭皮放射,可因壓迫枕神經而加劇。疼痛嚴重時可伴有眼球后痛。

可有偏頭痛樣症狀或出現叢集性頭痛的自律症狀。

相當一部貧肌緊張頭痛患者的頭痛也位於相似的區域。檢查時可找到枕神經的壓痛點。枕大神經的壓痛點位於乳突與第1頸椎後面連線中點

(風池穴)

,枕小神經的壓痛點位於胸鎖乳突肌附著點的後上緣

(翳明穴)

。當按壓這些部位時,患者可感到劇烈的疼痛,疼痛並可沿著神經分佈擴散。枕部的面板常有感覺減退或觸控感疼痛。

有一種頭痛叫枕大神經痛

診斷要點

枕神經痛的診斷要點如下:

1.患者具有上述的疼痛特徵。

2.神經支配區痛覺減退。

3.檢查時,在所累及神經和同側第2、3頸椎橫突處有壓痛及放射痛。

4.頭頸部動作可為誘因。

5.枕神經阻滯後疼痛消失。

枕神經必須與源於寰樞椎關節或上椎突關節,或從頸肌附著點的扳機點所致的枕部疼痛相鑑別。

有一種頭痛叫枕大神經痛

治療方案及原則

(一)病因治療

對於有

結構損害基礎

的患者,應儘可能進行病因治療,如手術切除腫瘤和解除壓迫,針對流感各種感染進行治療等。

(二)藥物治療

1.鎮痛藥物如卡馬西平、布洛芬、苯妥英鈉等。

卡馬西平主要是由於阻滯突觸傳遞而起作用,用量為100mg/次,每日3次,宜從小量開始。苯妥英鈉0。 1g/次,每日3次,此藥在未應用卡馬西平之前,曾被認為是枕神經痛的首選藥,其藥理作用與卡馬西平相似。

2.神經營養劑大量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2具有鎮痛作用

,可促進神經的修復,可應用維生素B1 100mg+維生素B12 500~1000μ/g肌內注射,每日1次。

3.腎上腺皮質激素

有減輕神經水腫及止痛的作用。地塞米松1。 5mg/d,潑尼松15~30mg/d,可應用5~7天。

(三)區域性理療

急性期可採用間動電流、超短波、紫外線或普魯卡因離子透人;慢性期宜採用超短波、短波透熱或碘離子透人等。

(四)針刺治療

常用穴位有風池、翳明、後溪、合谷、外關、太沖、崑崙等。

(五)神經阻滯治療

一般治療無效者,可行區域性神經阻滯療法。

1.枕大、枕小神經阻滯枕大神經阻滯穿刺點在患側乳突與第2頸椎脊突之間連線中點或枕骨後隆起的外下方2。 5cm處,該處常有壓痛。穿刺針針尖避開枕動脈,在穿刺點刺入皮下,然後使穿刺針針尖向上大約45°角緩慢推進,患者出現放射痛時,可注入1%利多卡因2~3ml。待麻木後亦注入神經破壞藥1~2ml。枕小神經阻滯的穿刺點在枕大神經阻滯穿刺點外2。5cm處。對於有炎症因素的可在局麻藥中加入糖皮質激素,也可加入維生素B族。對於反覆阻滯無效者,可考慮應用神經破壞藥,如無水乙醇或10%~15%苯酚甘油阻滯。

2.C2~C4椎間孔阻滯術可逆性阻滯,用藥同上,每個部位不超過4ml,多部位阻滯時藥量酌減,避免雙側同時阻滯。治療最好在影像學裝置的引導下進行,更加準確和安全。

(六)手術治療

對於個別疼痛嚴重患者,阻滯治療的效果不持久者,亦可考慮行枕大或枕小神經等周圍神經幹筋膜下切除術。

(以上圖片或部分文章來源網路,侵刪)

▼點選免費學習中醫養生知識▼

邀請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案群。加群步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