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運動】繩肌是人體最容易被誤解的肌肉之一,但有些肌肉並非如此

膕繩肌(Hamstring)是人體最容易被誤解的肌肉之一。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屈膝時膕繩肌縮短,伸膝時膕繩肌拉長。同樣的誤解還包括膕繩肌僅在矢狀面上運動,無助於其它平面上的活動甚至可能幫倒忙。但有時候卻並非如此。

【運動】繩肌是人體最容易被誤解的肌肉之一,但有些肌肉並非如此

為此,我們首先要問:為什麼膕繩肌由三塊肌肉組成,為什都附著在不同部位?首先,股二頭肌附著在腓骨外側面,從力學方向上,就感覺應該能控制橫斷面運動。當小腿內旋時,股二頭肌能夠離心性地控制該動作。這有點類似於臀肌附著於股骨,從而能夠控制髖關節內旋。如果我們看一下步態以及分析分析由於重力作用和地面反作用,在整個步態週期中有多少時間是花在內旋上,就比較容易理解這個問題了。

半腱肌和半膜肌位於大腿內側,前者透過鵝足附著於脛骨內側緣,後者附著脛骨粗隆後內側。從力學的角度看,它們附著的位置更有助於控制下肢的外旋。例如,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ACL損傷的病理力學機制,就會發現具備控制股骨內旋從而控制膝關節相對外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半腱肌半膜肌由於靠近MCL(內側副韌帶)從而對膝關節外翻(valgus)具有更好地離心性控制。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膕繩肌不同部分在其它運動平面上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不禁要問,是否應該把膕繩肌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呢?

Gray就曾把膕繩肌描述為騎馬用的韁繩,這個比喻非常貼切,儘管韁繩可在不同方向上(不僅僅是前後方向)控制馬的活動,但這種多方向控制能力很少被注意。

膕繩肌的肌纖維在矢狀面仍然保持相當程度的長軸狀排列。這使得膕繩肌在控制其它平面活動時作用獨特。因為肌纖維的仍呈長軸狀排列,這就能降低肌纖維在其它方向上的偏離能力,從而保證這些方向上的運動具有一定的剛性。一個相關的功能性例子就是膕繩肌透過降低脛骨近端在橫斷面和冠狀面的運動而幫助改善足旋前(foot pronation)。

一個重要事實是骨盆(Pelvic)和脛骨/腓骨都和膕繩肌相連,這意味著當膝關節屈曲時膕繩肌可以拉長,而伸直時可以縮短。這取決於哪個部分活動得更快,這也是所有跨雙關節肌肉活動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如果脛骨後轉(rotating backward)慢於骨盆前轉,那麼膕繩肌就被拉長。這一點我們在步態前期可以看到。當骨盆上端往前轉動(rotate anterior)時,脛骨遠端往後轉動(rotate posterior)。接近地面的脛骨因不得不應對更多應力,產生膝關節屈曲的脛骨後轉變慢,所以膕繩肌反而拉長。因骨盆前向轉動更快,再加上股骨由於重力以及和脛骨連線而產生的前向移位,無論是膕繩肌遠端還是近端都承受更多拉伸的力量。

如果骨盆後向轉動快於脛骨遠端的前向轉動,在下蹲練習的上升段即使膝關節伸直也會出現膕繩肌的縮短。

膕繩肌的兩端附著處對於理解膕繩肌損傷可能更為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膕繩肌損傷是下肢主導的運動所致。但一個自上而下的運動,例如骨盆主導的運動也可以產生巨大影響。如果膕繩肌已經處於極度緊張狀態,正如衝刺時的擺動期(擺動腿處於極度屈髖狀態),此時任何一點影響骨盆的頭部運動所帶來的額外張力都可能使膕繩肌超出張力極限。這種額外張力有可能是來自矢狀面的張力也可能是從一邊到另一邊的旋轉張力。

下面這個影片你可以看到Fernando Torres在衝刺控球時膕繩肌的損傷瞬間:

當時他先是頭往後仰。該動作多少可導致骨盆往後轉動。當我們將股骨抬起進行髖關節屈曲時,骨盆的後向旋轉動作將會減輕由膕繩肌因擺動腿脛骨前向轉動所帶來的額外離心性張力。問題就在於當足球下落,運動員頭部往前時可引起骨盆更多的前向旋轉。這時,膕繩肌受到來自於兩端附著處不同方向的拉力。在極度應力狀態下(例如衝刺),就可能造成膕繩肌透過罷工來抵抗這種極端應力。罷工原因是本體感覺混淆了膕繩肌,使其不能被拉長,從而面臨更大的受損風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