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文科生讓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央行工作論文:要重視理工科教育

這兩天,央行工作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因為這樣一句話火了:“要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一的原因,是文科生太多。”

文科生讓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央行工作論文:要重視理工科教育

其實看過整篇論文的話,會發現這句話壓根就不是重點,論文主要著眼於放開生育和控制房價,只不過網友們抓住了這一點議論紛紛,才把相關問題推上了熱搜榜罷了。

若單純說文科生不好就業、不容易找到高薪工作,要慎重選擇的話,那沒有多大問題,估計連文科生自己都不會反對,很多文科專業的就業率,確實常年亮紅燈。但要把東南亞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口鍋都甩給文科生的話,那就顯得有點武斷了。

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國家在廢墟中重建,經濟起飛,達到了中等收入,但之後難以繼續進步,在工資方面無法和低收入國家競爭,在尖端技術方面又難以和發達國家抗衡,最終出現經濟增長停滯的一種狀態。

對於這一狀態產生的原因,大體上有三種認識,第一種觀點認為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弱勢群體消費能力不足,導致經濟增長缺乏內在動力。第二種觀點認為過去的發展模式,缺乏可以持續的特性。第三種觀點認為,真正原因是部分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滯後。但不管哪種說法,其本質指向都是經濟增長缺乏新的動力,傳統產業萎縮、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帶來的失衡。

文科生讓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央行工作論文:要重視理工科教育

把文科生太多視為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其背後的邏輯或許是這樣的:文科生在研發和生產製造領域,沒有創造出多少價值和財富,但是在流通和消費端,卻製造了太多的溢價,從而導致了收入看起來很多,但錢卻不經用的現狀。似乎是說得通的,但還需要更多的理論研究來做支撐:文科生佔比多少,才叫太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東南亞國家,以前和現在的文科生佔比為多少?回答了這些問題,論文會更嚴謹更具有說服性。

文理科之爭並不是剛剛出現的話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家長們在利益的驅使下用腳投票,讓孩子選了理科,除了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選擇文科的,很多都是數學或者物理化學學不好的。大學擴招文科生,只需要建宿舍,擴招理科生,需要建實驗室,買實驗裝置,於是文科生的數量出現了增長,能力平平的文科生越來越多,讓大眾對文科生的認識產生了偏差。

文科生讓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央行工作論文:要重視理工科教育

在當下社會,側重發展理工科並沒有不妥,製造業、IT行業確實需要更多的理工科人才,他們能夠直接推進技術進步,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提升我們的生活水平,就拿小小的晶片來說,因為我們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就很容易被西方國家卡脖子,這些問題確實需要理工科的學生來解決。若是論文換個說法,寫成:“理科生太少”,或許就不會引發如此爭論了。

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想要長遠發展,只重視理工科,過度輕視人文社科,也是不妥的。發達國家的人文社會學科發展得也很好,比如說哈佛大學,就很重視文理科的交叉融合。文科能夠提升人的涵養,樹立起正確的信念、意識和品格,讓社會和諧穩定地發展。一個人若掌握了尖端技術,但在意識品格上存在重大缺陷,那要比純粹沒有讀過書的人可怕很多。

文科生讓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央行工作論文:要重視理工科教育

理科研究的是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著眼於求真,文科研究的是人文社會科學,著眼於求善、求美,二者相輔相成。與其討論文科生是不是有用,能否促進社會進步,倒不如思考下,如何培養出素質更高的文科生。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