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幾代流傳的看家方,屢用屢效

免責宣告: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資訊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半邊風(中風後遺症 腦血管意外)

[定義] 本病以突然昏倒,繼而半身不遂為特徵。

[病名考證] 土家族民間稱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醒後半邊肢體不能隨意活動的疾病為半邊風。  相當於中醫的“中風後遺症”,現代醫學的腦血管意外。

[主症]  初起頭昏頭痛或嘔吐,突然昏倒不知人事,醒後半身不遂,舌暗,苔膩,脈弦。

[辨析]  年老臟腑失調,或勞累過度臟腑失調,風陽上衝,痰瘀阻絡而至。風陽上擾,則頭暈而痛,昏倒不知人事。    肝氣上逆,胃失和降,故嘔吐。   痰瘀阻絡,故半邊肢體不遂。舌暗苔膩,脈弦,均為風痰瘀阻之徵。

[治法]   平肝熄風,化痰活絡。

[方藥]

1:四輪草30克,  懶泥巴根30克,  雞血藤30克, 五加皮15克,  伸筋草15克,   獨活15克,   茅根為引,日1劑,  水煎服。

2:夏枯草20克,  鉤藤根20克,   矮地茶20克,  蛇莓20克, 土黃七20克, 竹葉草20克, 雞冠花20克,   巖桑葉20克,  野菊花20克,   絲棉皮20克,   蘿蔔子20克,   巖蜂子20克,   紅牛膝20克,  羊鬍子草20克,  3日1劑,  分3次煎取藥汁18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   日服3次,7劑為1療程。

赤遊火丹(丹毒 類丹毒)

[定義] 赤遊火丹是發於面板(面部及下肢多見)為一側或雙側紅色或紫色,或青紫斑片狀的一種疾病。

[病名考證] 本病名各地流傳有流火、火丹之稱。中醫稱為丹毒,西醫亦稱為丹毒,類丹毒可參考辯證。

[主症] 本病起病急,區域性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面板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有時可有水泡或無水泡,或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舌質紅赤,苔黃,脈快。

[辨析] 此多為感受火熱毒邪,故來勢迅猛,燻灼肌膚,故焮紅灼熱,腫脹,正邪相爭,故有全身一陣陣寒熱不適。

[治法] 清熱趕火解毒

[方藥]

內治

1。 蛇舌草、元寶草、七葉一枝花、半邊蓮、石膏各30g,水煎服。

2。 五爪龍、紫花地丁、三叉苦、刺黃芩、短萼黃連、四葉金水煎服。

3。 蛇葡萄、魚腥草、三月泡、雄黃連各30g,水煎服。

外治

1。 四葉金、狀元紅、七葉一枝花,搗爛加醋外敷。

2。 雄黃連、硃砂蓮、青牛膽醋磨濃汁,時時外塗。

3。 金錢吊烏龜、節節紅、了哥王,搗爛,外敷患處

長羊子(瘰癧 淋巴結結核 急性淋巴結炎)

[定義] 本病主要為頸部、腋下、股溝、鎖骨窩等生長指頭大小,多個或單個橢圓形包塊。

[病名考證] 本病名在湘、鄂西民間流傳,因其病形狀如羊睪丸故得名。根據其不同臨床表現分為“行羊子”、“火羊子”、“九羊子”等名稱。中醫學稱為“瘰癧”。現代醫學之淋巴結結核,急性淋巴結炎可以參考辯證。

[主症] 按照病程可以分為三期,各期的主證:

①初期。頸部核塊如黃豆大小,一個或數個,可同時出現或相繼發生,皮色不變,質稍硬,表面光滑,不熱不痛,推之能活動。

②中期。核塊漸增大,與表皮粘連,有時數個核塊互相融合成大的腫塊,推之不能活動,疼痛。當進一步化膿時,則表面面板轉成暗紅色,微熱,按之有輕微波動感。

③後期。已化膿的腫塊經切開或自行破潰後,流出清稀膿水,夾有敗絮狀物質,瘡口呈潛行性管腔(表面面板較薄,皮下有向周圍延伸的空腔),瘡口肉色灰白,四周面板紫黯,並可以形成竇道。如果膿水轉稠,肉芽變成鮮紅色,表示即將癒合。按照區域性病變可分為3期,但實際上有些患者可能同時兼見兩個或者三個階段的病變。

[辨析] 本病多由其他相關疾病而來。如咽喉腫痛,乳蛾(扁桃體)腫大,則導致頸部長羊子;如手足生瘡,則致腋下、腹股溝長羊子;如肺部病變則鎖骨窩長羊子。此多為痰火熱毒鬱於肌腠,滯留筋脈發為本病。

[治法] 清火解毒,化痰散結。

[方藥]

1。 火羊子

內治

(1)夏枯草、肝火草、地丁、穿心蓮、香澤蘭各50g水煎服。

(2)土茯苓、蒲公英、香附子、野羊藿根各50g,水煎服。

(3)碎米柴20g,扁竹蘭10g,夏枯草50g,蛇莓30g,鳳尾草、排風屯、天葵子、黃精各25g,水煎服。另以水紅子200g,研末,每服10g。(與上藥同服)

外治

(1)黃藥子、鑽巖金,搗爛外敷。

(2)山慈菇(蔥果七)、七葉一枝花,醋磨成糊狀,加酒少許,1日數次塗擦。

(3)飛蛾七、花澤蘭,搗爛外敷。

(4)老鴉蒜、仙人掌,共搗爛外敷。

2。 行羊子

內治

(1)夏枯草100g,昆布50g,黑玄參50g川貝30g,牡蠣50g,水煎服。

(2)八月扎殼100g,水煎服。

(3)羊菠蘿根100g,雞蛋1個同煎,吃蛋喝湯。

外治 見火羊子

1。    九羊子

內治

(1)果上葉、土茯苓、草河車、鳳尾草、百部各50g,水煎服。

(2)山芝麻、七葉一枝花、抱石蓮、紫背天葵、山烏龜各50g,水煎服。

(3)丁葵草、半枝蓮、蘭花參、鐵包金、夏枯草各50g,水煎服。

外治

(1)見腫消、野百合、鑽巖金等分搗爛外敷。

(2)七葉一枝花、石仙桃、石蒜等分搗爛外敷。

(3)野芹菜、白馬骨、白花丹、鑽巖金根皮各等分焙乾研末,醋調外敷

瘀氣(扭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定義] 瘀氣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情況。

[病名考證] 本病名在川湘地區普遍流傳。中醫學稱為扭傷,現代醫學中為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

[主症] 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症狀,舌質淡紅或暗紅,苔白,脈弦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並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併關節內滑漠和軟骨損傷。在運動中較為常見。

[辨析] 肌肉筋骨、關節因閃挫、扭傷致筋脈受損,氣血瘀阻於裡,執行不暢,故出現腫脹疼痛,瘀血或青紫。

[治法] 趕氣散血,化瘀,消腫止痛。

[方藥]

外治

1。 紫背天葵、連錢草、小救駕,搗爛加酒外敷。

2。 土大黃、穿破石、韓信草、苧麻根,搗爛外敷。

3。  銅錘玉帶草、黃藥子、鑽巖金根,搗爛,加白酒少許外敷。

內治

1。  白三七、土三七、硃砂根、八稜麻各30g,水酒各半煎服。

2。  骨碎補50g,南五加50g,續斷50g,土細辛10g,水煎服。

3。  千層塔、百兩金、八角蓮、土細辛、血當歸各50g,酒泡服

尿血癥

【臨床表現】尿血淡紅或紅紫或如絲如條,小便熱澀刺痛,疼痛急滿,苔薄黃,脈快數有力。

【證候分析】熱擾火蓄膀胱,損傷脈絡,血滲膀胱之中;此還有房室勞傷,腎元陽不固,擾動精血,故現尿血諸症。

【治療法則】趕火趕溼,清熱涼血,活血止血。

【救治方藥】

(1)牛渣口炭(小薊炭)、惡雞七炭(大薊炭)、知母、黃柏、生地炭、 蒲黃炭、絲茅根、血當歸、淡竹葉、通草、山梔各15g,煎水服。

(2)馬鞭稍、地榆炭、車前草、仙鶴草各15g,煎水服

寒氣病(感冒頭痛 上感頭痛)

[定義]   本病是以頭痛身疼,惡寒為特徵的疼痛性疾病。

[病名考證]  以受寒而致頭痛,身疼的外感病,民間稱為寒氣病,又稱傷寒病。中醫之感冒頭痛和現代醫學之上感頭痛可參考辨治。

[主症]   頭痛,身疼,   關節酸楚,  伴惡寒發熱, 無汗,  舌淡,   苔白,   脈緊。

[辨析]   寒邪傷人, 陽氣被遏,   故惡寒,    發熱, 無汗。 寒凝經脈, 氣血不暢, 不通則痛, 故頭痛,身疼,關節酸楚。    舌淡, 苔白,脈緊,均為寒邪傷人,  經脈凝滯之徵。

[治法]  祛寒通陽, 解表止痛。

[方藥]  薺寧草20克,  牛門刺根10克,   三百棒葉15克,   野藿香草20克, 淫羊藿10克,     麻黃10克,   水煎取汁400毫升,每服100~200毫升,  汗出為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