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這篇《岳陽樓記》應該大家都記得,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出范仲淹那份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愛民情懷,同時,范仲淹也可以說得上是北宋時期的一代名臣,其名不下於王安石。

大家都知道王安石變法的事,其實北宋經過兩次變法,而第一次其實就是由范仲淹主持推動的,所以說范仲淹稱得上是一代名相。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然而不同於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後的名聲狼藉,范仲淹即使也變法失敗了,但是不管在哪兒,范仲淹都有很好的名聲,尤其是在民間。

一代賢相范仲淹

作為當時的大文豪,范仲淹通常給人一種手無縛雞之力文臣的印象,實際上,范仲淹是一位文韜武略的全才。正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范仲淹作為參知政事時能推動“慶曆變法”,改革整頓吏治,推行土地革命。作為地方官員時,能以非常高的戰略眼光審視,當時的東京汴梁的地域危機,並上疏《論西京事宜札子》,提出防備措施。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作為一位熟知軍事的上官,范仲淹深知良將的作用,在延州時期,就很注意選拔將材。我們所知的北宋名將狄青,就是出於他的提拔,當初狄青作戰十分勇敢,臨戰時常戴著銅面具,披頭散髮地在敵軍中衝鋒陷陣。狄青得到了范仲淹的賞識栽培,得知狄青行伍出身,識字不多,於是還贈予《左氏春秋》,勸其認真讀書:“你現在是個將官了,做將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只靠個人的勇敢是不夠的,充其量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狄青見范仲淹這樣熱情鼓勵他,十分感激。在范仲淹的教導下,狄青在戰鬥餘暇便刻苦研讀史書和兵書,精通秦漢以後歷代將帥的兵法,自身修養不斷得以提高,成為一名既能衝鋒陷陣,又精通指揮藝術智勇雙全的將領,為大宋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官至掌握全國軍事的最高長官——樞密使。在重文輕武的宋代,一個小兵出身的人當上樞密使,這是宋朝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奇蹟,這一切都與范仲淹的栽培密不可分。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提升米價而民不怨?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范仲淹是位言行如一的君子,一生為國為民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除了政治軍事外,范仲淹還有相當“現代”的經濟頭腦:

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60歲高齡的范仲淹調任為杭州知府,第二年江浙一帶遭遇大饑荒,餓殍滿地,朝廷下令“兩浙流民,男女不能自存者,聽人收養,後不得復取”,可見當年饑荒嚴重程度。

而范仲淹所在的杭州,當地米價一夜之間提高到一斗一百二十文錢,這對災民來說簡直是天價數字。本來遇到災荒儲蓄不多,物價還這麼貴,很多人都因為買不起米餓死了。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范仲淹見此情況心急如焚,如果再不施與措施,必將十室九空,於是,他當即下令讓本地的米商把米價提高50%,由原來的一百二十文一斗升為一百五十文一斗。

等等?這是什麼操作?本身就已經買不起了,你還升米價?這是不讓人活了?看不懂如你的朝中大臣彈劾奏章一時如雪花般蓋下來,然而,民間後來卻對范仲淹讚不絕口,這是為什麼?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原來,商人都愛財,看到杭州米價漲得如此之高,全國各地的米商都如逐臭之蠅一般都紛紛趕至杭州,想要趁著災難狠狠地賺一筆。一時杭州地區米糧富餘,杭州的穀米市場飽和,接著,范仲淹又做了個舉措,開倉放糧!當時朝廷也是有賑災糧食的,於是百姓們都去領賑災糧了,而米商們看到沒人買自家的米,都快囤壞了,於是就都紛紛降低米價,從而杭州米價又恢復了正常。這時災民們方懂得范仲淹用意,對其讚不絕口,一時成為佳話。

范仲淹真不愧一代賢相,國士無雙啊

▲關注我,贈送高畫質中國和世界地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