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一文掌握:血清轉氨酶升高的非感染因素

作者: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傳染病醫院主任醫師 汪明明

一文掌握:血清轉氨酶升高的非感染因素

血清轉氨酶升高可提示肝細胞損害、肝臟有炎症存在。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的因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臨床中導致血清轉氨酶升高的常見感染性因素有:各種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EB病毒和鉅細胞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感染)、細菌性肝膿腫、阿米巴肝膿腫以及膽道系統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代謝因素、腫瘤因素、酒精因素等。

臨床上,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轉氨酶升高都會受到重視,但非感染性因素起病常常較為隱匿,容易被忽視。本文將對血清轉氨酶升高的非感染性因素作一簡要介紹,以供參考。

一、自身免疫因素

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病、甲亢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都可合併肝損傷,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對肝臟自身來說,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以及上述三種疾病相互重疊的重疊綜合徵。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變部位以肝細胞為主,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除了肝炎共有的臨床表現外,其特徵是血清轉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顯著升高(>20g/L),以及血清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ASMA)、抗肝腎微粒體I型抗體(抗LKM-1)或抗肝細胞胞質I型抗體(抗LC-1)等自身抗體陽性。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的病變部位以小葉間膽管和小膽管為主,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見。臨床上可有面板瘙癢、上眼內眥部出現黃色瘤,肝功檢查以肝內膽汁淤積為特徵。表現為總膽紅素升高,直接膽紅素升高超過間接膽紅素,同時有鹼性磷酸酶和谷氨醯轉移酶顯著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顯著升高,血清ANA和ASMA陽性。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病變部位以肝內大膽管為主,少數可累及到肝外膽管,以40歲左右中年男性居多,多數患者同時合併有潰瘍性結腸炎。與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相比,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發病率更低,但兩者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相似,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RCP)或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有助於鑑別二者。

二、藥物因素

藥物在肝臟的代謝分兩個時相,第一時相主要是透過細胞色素P450(CYP450)將藥物進行代謝轉化,使非極性脂溶性化合物產生帶氧的極性產物,增加水溶性。第二時相是在CYP450的作用下再與極性配體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甲基、乙醯基或硫基等結合,形成水溶性更強的化合物,最後經膽汁和尿中排出。CYP450是個大家族,存在基因多型性,因而個體之間的藥物代謝存在差異。大多數藥物都經由肝臟代謝,藥物性肝炎在臨床中常見。

藥物性肝炎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已知的、可預測的,肝損傷的程度與藥物的劑量有關;另一種是特異體質性的,是未知的、不可預測的,與藥物的劑量無關。後者實際上是CYP450等代謝酶缺乏,可以理解為個體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如大多數人使用頭孢類藥物不出現轉氨酶升高,但少數人則會發生嚴重肝損傷。

常見的肝損傷藥物包括:(1)西藥:他丁類降脂藥、抗結核藥以及對乙醯氨基酚等解熱鎮痛藥。(2)中藥:何首烏、雷公藤、川楝子、山豆根、土三七和蒼耳子等。對不明原因轉氨酶升高者,應注意詢問其用藥史。

三、代謝因素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舊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多因素引起的脂肪在肝內過度堆積的一種疾病,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高熱量、高脂肪等不合理飲食是該病重要的促發因素。IR可增加肝臟對血液中游離脂肪酸的攝取,促進葡萄糖向脂肪酸轉化,導致脂肪在肝臟過度沉積,進而啟用細胞內質網應激反應,最終導致肝細胞凋亡;同時遊離脂肪酸反過來也可以促進肝臟IR的發生,引發脂質沉積的惡性迴圈。大多數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無自覺症狀,僅有轉氨酶升高,血脂和肝臟B超檢查有助於診斷。

肝豆狀核變性是銅藍蛋白缺乏所致的銅代謝障礙,銅離子在體內大量沉積導致器官功能障礙,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主要靶器官為肝臟和中樞神經,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肝損傷、肝功能衰竭,錐體外系損害,以兒童、青少年多見,預後差。血清銅藍蛋白下降(100 μg,兒童>40 μg)、裂隙燈檢查角膜K-F環陽性可明確診斷。

血色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缺陷基因位於6P21。3,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是高加索人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之一,我國少見。其發病機制是機體對鐵代謝失去調控能力,腸道中鐵離子過度被吸收,大量沉積在肝臟、胰腺、心臟等組織器官中,導致相應的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的特徵性表現是面板色素沉著,並有肝腫大、遲發性卟啉病面板、關節炎、心功能不全等。美國肝病學會2011年血色病診療建議:對血清鐵檢測異常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評估有無血色病;對所有肝病患者都要評估有無血色病。

其他代謝性疾病還有糖原累積症、鞘磷脂代謝障礙等,臨床少見。

四、腫瘤因素

隨著病情的進展,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清轉氨酶可逐漸升高,並伴有膽紅素升高,一般藥物難以控制,直至肝功能衰竭。

對持續轉氨酶升高者應注意排查肝癌,定期檢查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異常凝血酶原、肝臟B超,必要時行CT或MRI檢查。肝血管瘤和肝囊腫(確切地說不屬於腫瘤的範疇)屬於良性病變,一般不會引起轉氨酶升高,腫塊較小且無明顯不適者不用特殊處理。

五、酒精因素

酒的化學名為乙醇,主要透過肝臟脫氫酶的代謝作用依次轉化為乙醛和乙酸。酒精對人體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透過轉化為乙醛。乙醛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透過黃嘌呤氧化酶轉變成超氧化物,導致脂質過氧化,破壞細胞膜結構,引起肝細胞損傷,出現轉氨酶升高。乙醛還可以與各種蛋白質結合形成絡合物(乙醛複合體),作為一種新的抗原刺激物,再度導致肝細胞損傷。

個體間對酒精的耐受性不同,主要與基因遺傳性有關。針對乙醛脫氫酶2(ALDH2)基因多型性的研究表明,ALDH2基因可發生G1510A突變,導致氨基酸序列第487位上的穀氨酸被賴氨酸所替換,GG為純合野生型,AA為純合突變型,GA為雜合突變型。基因突變導致ALDH2酶活性降低,乙醛易在體內聚集。GG型ALDH2活性最強,對酒精的耐受性最好,GA型次之,AA型最差。

對成年男性的血清轉氨酶升高應認真詢問病史,排除酒精性肝炎。

六、中毒因素

應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有機揮發物中毒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中應注意野蘑菇中毒、四季豆中毒和新鮮黃花菜中毒。有機揮發物主要有苯和甲醛,在密閉的空間容易經呼吸道吸入造成肝損傷,日常生活中常見於房屋裝修,如關門閉戶,用油漆刷牆。

野蘑菇中毒具有季節性,主要發生於生長蘑菇的夏季。根據毒素結構和毒性可分為環肽類、奧來毒素、毒蕈鹼類、裸蓋菇素、異惡衍生物、鹿花菌素、鬼傘素等,毒性最強的為環肽類中的“鵝膏毒素”。野蘑菇中毒主要有精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兩大類臨床表現,其中消化系統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面板和鞏膜黃染,血清轉氨酶和膽紅素急速升高。

四季豆中含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毒素,新鮮黃花菜含秋水仙鹼,若烹飪不當均可出現中毒表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並肝損傷。

結語

血清轉氨酶升高原因有多種,臨床診斷要有多種考慮。在非感染因素中首先應排除自身免疫因素和藥物因素,其次是代謝因素中的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兒童應排除銅代謝障礙,成年男性應注意排除酒精性肝炎,油漆中的苯中毒臨床常見,應保持高度警惕。夏秋季各種食物中毒高發,應加以注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1;15(8):556-558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 臨床肝膽病雜誌。2015,31(11):1752-1768

[3]範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現狀和展望,臨床肝膽病雜誌,2015,31(7):999-1001

[4]鄧源,班春林,武曉瓊。乙醇誘導肝損傷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華北國防醫藥,2005;1794):242-244

[5]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遺傳病學組。 肝豆狀核變性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神經科雜誌,2008;41(8):566-569

[6]張福奎。美國肝病學會2011年血色病診療指南要點,肝臟,2011,16(4):330-331

[7]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臨床肝膽病雜誌, 2010;26( 3): 229-231

[8]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蘑菇中毒診治臨床專家共識。臨床急診雜誌。2019。20(8):53-597

[9]宋金萍,王濤,陳雪梅,等。秋水仙鹼肝損傷機制探討。中國藥理學通報,2011;27(7):1019-102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