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從《黃帝內經》中尋找證據——什麼是氣?

上一篇我們討論了經絡就是血管的證據,本篇我們研究一下什麼是氣?

首先我們從網上查一查,什麼是氣?

網上的定義是這樣的。氣的本義是自然界均勻擴散的第三態物質、食物消化而產生的腸胃氣體。後引申為人體原始的氣態精華能量。由人體原始的氣態精華能量引申為呼吸。由呼吸引申為精神特質,態度,風格;呼吸失控,動怒。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執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氣執行不息,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繫著人體的生命程序。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我們不去研究道家修煉的氣是什麼,我們這裡只研究中醫的氣是什麼。中醫,或者說論及五行陰陽,都會說到氣。而氣血的氣卻比較狹義,甚至只是指營衛之氣。氣化論其實沒有細到各臟腑經絡的氣,只是提到重點的先天之氣,一般強調腎陽,後天之本,脾,脾陰。中醫說水火既濟,指的是心腎系統。但氣血中的氣,主要卻是脾和腎,另外還有肺,胸腔腹腔的陰髒都包括了,陽髒都沒管。先天腎精,遇後天五穀之精,上行遇肺氣(宗氣或大氣)形成,主要運行於體表和四肢血肉中的那種,是營氣和衛氣。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氣既是功能亦是物質。中醫的氣:指的是元神之氣。氣血:氣附血中,血運氣動。

還有一些人認為,氣是一種很神秘的、無法探測的東西,只有修煉的人透過內觀才能感受到氣的存在。

從《黃帝內經》中尋找證據——什麼是氣?

然而,當我們拋開各家說法,從《黃帝內經》中尋找“氣”的描述有哪些。

《黃帝內經》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氣,但這些“氣”並不是同一個東西。我們逐一整理如下:

真氣: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腎氣: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精氣: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陽氣: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肝氣: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氣脈: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四氣:四氣調神大論篇,春氣,夏氣,秋氣,冬氣

陽氣: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陰氣: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生氣: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肝氣: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心氣: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肺氣: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腎氣: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天氣: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島、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地氣: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邪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

神氣: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寒氣: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俞氣: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營氣: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氣門: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

五臟氣: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氣血: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淫氣: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氣逆:因而大飲,則氣逆。

脾氣: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胃氣: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骨氣: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

陽化氣: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寒氣,熱氣: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濁氣: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_脹。

氣味: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

天有五氣,人有五臟化氣: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溼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厥氣: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氣穴:帝曰:餘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臟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

地氣,風氣,雷氣,谷氣,雨氣:天地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水注之氣: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暴氣,逆氣:暴氣象雷,逆氣象陽。

經氣: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氣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氣數: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

積氣餘: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

看到這麼多不同的“氣”,你是不是已經糊塗了?我們先來看看《黃帝內經》中黃帝詢問岐伯關於“氣”的定義。

帝曰:餘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闊,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矇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聞之。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週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五日就是一候,三候就是一氣(這個“氣”就是節氣,加上前面的“候”就是氣候),六氣就是一時(也就是季節),四時就是一歲(四季就是一年)。

從《黃帝內經》中尋找證據——什麼是氣?

可以看出,當《黃帝內經》中提到自然環境的時候,“氣”的意思就是節氣,“氣數”就是關於一年四季的歷法的計算。春夏秋冬季節都有自己的“氣”,那同理,每個候也應該有對應的氣,每個節氣也有對應的氣,每個年也應該有對應的氣。而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都有對應的“氣”,比如:地氣,風氣,雷氣,谷氣,雨氣,暴氣。天有5種氣,寒暑燥溼風,這是自然界的“氣”,對應人體五個臟器也有對應的五氣:心肝脾胃腎。另外,還有陰氣,陽氣,還有清氣,濁氣,還有天氣,地氣。經絡中還有營氣,衛氣。

總結了這麼多不同的“氣”,那我們能給“氣”做一個什麼定義呢?是一種“氣態精華能量”嗎?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的“氣”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看不到,摸不著”,而且他們都攜帶著某種精華的細微物質。這裡不應該說是類似磁場或電場的能量,因為,實際上,比如寒暑燥溼風,這些會給人體帶來病邪的“氣”,其本質明顯不是能量場,實際上只是攜帶了一些細微的物質,我們看不到而已。比如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等等。而執行在經絡中的營氣和執行在經絡外的衛氣,也不過是攜帶了細微營養物質的可流動的氣態物質而已。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氣”。“氣”是一種看不見的可流動的物質形態(即固態、液態之外的第3種物質形態),其中攜帶了細微的物質。

在《經絡的證據》這篇文章中,我們證明了經絡就是血管,而血管中流動的物質有血液和營氣。那麼,營氣就是攜帶了營養物質的氣,也就是看不見的攜帶了細微營養物質的氣態物質。

寒、暑、燥、溼、風、這是五種外來的氣。而身體內部有營氣、衛氣。

營氣,指的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營氣富於營養,故又稱“榮氣”。營與血關係極為密切,可分而不可離,故常“營血”並稱。因此營氣就是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但是在說“氣盛”“氣虛”的時候,沒有指明是營氣還是衛氣,應該也包含了病邪的氣。

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營就是攝入的食物的精華,因為在血液中流動的營養物質是很微小的,看不見的,但有是確實存在的,所以才叫做“氣”。外邪入侵的微生物和細菌病毒也是看不見的而確實存在的,隨著血液流動,也可以叫做病“氣”。

因此,“氣”這個概念並不是氣功的“氣”,而是用來指代那些可以流動的、看不見的、細微的物質。如果可以流動卻能看見的,那就不是“氣”,而是“液”,比如“血液”。

衛氣,則是指防衛免疫體系及消除外來的機體內生的各種異物的功能。

衛氣屬陽。衛氣生於水谷,源於脾胃,出於上焦,行於脈外,其性悍,執行迅速而滑利。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作用。衛氣不固和營衛不和都會導致疾病發生。

黃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

其氣內幹五藏,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窮之。

清氣在陰(清氣是乾淨的,對應動脈血,即陰為動脈),濁氣在陽(濁氣是髒的,對應靜脈血,即陽為靜脈。)

氣的特徵

經絡中的氣有虛實兩種狀態。氣實、氣盛、氣大就是血液流動速度快;氣虛、氣弱、氣小就是血液流動速度慢。所以,氣的特徵就代表了血液流動的速度快慢。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入為實則熱,氣出為虛則寒】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結論:經絡就是血管,經絡中流動的是“血”和“氣”,血就是血液,經絡中的“氣”就是攜帶了精微物質的氣態物質,血氣的特徵就是血液流動的快慢。

從《黃帝內經》中尋找證據——什麼是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