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未知,中國科學家帶來首個發現

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未知,中國科學家帶來首個發現

微塑膠汙染日益引起重視,但關於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研究鮮見。近日,科學家報告了微塑膠與炎症性腸病(IBD)之間的有趣關聯:IBD患者糞便裡的微塑膠含量顯著高於健康人群。這一情況或許意味著微塑膠具有誘發IBD的致病作用,也可能表明IBD患者的腸道更容易聚集微塑膠。

此項研究由南京大學的張宴副教授和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張發明主任醫師共同主導。相關研究於12月22日刊載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權威期刊之一)雜誌上。

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未知,中國科學家帶來首個發現

2020年8月,一名科學家在法國西南部的康蒂斯海灘收集微塑膠廢棄物以用於研究

IBD是一種慢性且複雜、可使人衰弱的消化系統疾病(不要把它跟腸易激綜合徵IBS搞混了),有兩種主要形式——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二者都沿消化道發生破壞性炎症,症狀包括腹痛、疲勞、腹瀉、直腸出血和體重減輕,這些症狀通常突然發作,過程中又會有緩和。

IBD由免疫系統不受控制地攻擊腸道而引起,不過最初發生這種免疫功能障礙的確切原因尚不可知。

遺傳確實在其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因為研究表明個體的IBD家族史與其自身罹患IBD的風險較高相關。

環境因素——包括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或接觸特定食物等——也可能是炎症性腸病的誘因。

雖過往一直沒有確鑿證據,但大多數人對於微塑膠和健康之間關聯的判斷都是——不斷接觸微塑膠及其攜帶的能干擾激素分泌的化學物質會危害人類和動物健康。一種理論認為,接觸微塑膠會導致或增加身體各個部位(包括腸道)發生炎症的風險。

張宴等人觀察了來自多地的52名IBD確診患者的糞便樣本,並將他們與年齡等條件相似的50名健康人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

IBD患者糞便內的微塑膠濃度為41。8個/gdm,遠高於對照組的28。0個/gdm。

檢測到的糞便微塑膠種類繁多,總計15種,以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A(尼龍)為主,佔比分別為22。3%~34。0%和8。9%~12。4%。

糞便微塑膠濃度與IBD的嚴重程度正相關。

塑膠和IBD症狀之間肯定存在某種因果關係,但上述結果只能找到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根據作者團隊的說法,塑膠與IBD之間的聯絡也可能與很多人預判的正相反:

IBD患者攝入的食物和水透過消化道時,他們受損的腸道可能會以某種方式讓更多的微塑膠積聚於體內

此外,研究團隊調查了受試者的工作、生活和飲食及飲酒習慣,發現:

在健康人群和IBD患者中,習慣

飲用瓶裝水

的人的糞便微塑膠濃度分別是

飲用白開水

2.1倍

1.7倍

吃外賣

的人的糞便微塑膠濃度分別是

吃家常飯

1.6倍

2.0倍

常接觸粉塵

者的糞便微塑膠濃度分別是

很少接觸

者的

1.8倍

1.9倍

要不要再喝點瓶裝水或點個外賣壓壓驚?

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未知,中國科學家帶來首個發現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