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按摩理療簡介——按摩的作用原理

中醫理論

(一)疏通經絡

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路,內屬臟腑,外連肢節,通達表裡,貫串上下,像網路-樣地分佈全身,將人體各部分聯絡成一個統一、協調而穩定的有機整體。具有“行血氣而營陽陽,濡筋骨,利關節”之功能。人體就是依獺經絡來執行氣血,發揮著營內衛外的作用,使臟腑之間及其與四肢百骸之間保持著動態平衡,並使機體與外界環境協調一致。當經絡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致氣血失調,不能行使正常的營內衛外功能,百病則由此而生。按摩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當按摩手法作用於體表,就能引起區域性經絡反應,主要表現為能起到激發和調整經氣的作用,並透過經絡途徑從而影響到所連屬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從而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效果,使百脈疏通,五臟安和。

(二)促進氣血執行

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基礎,人體的一切組織都需要氣血的供養和調節才能發揮其功能。

氣血周沆全身執行不息,不斷地進行新際代

謝,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人體一切疾病的發生、發展無不與氣血有關,氣血調和則能使陽氣溫煦陰精滋養。若氣血失和則皮肉筋骨、五臟六腑均將失去濡養以致臟器組織的功能活動發生異常,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素問 調經論篇》指出:“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按摩具有調和氣血,促進氣血執行的作用,其途徑有二:其一是透過健運脾胃。脾胃有主管消化飲食和運輸水谷精微的功能,而飲食水谷是生成氣血的重要物質基礎,故有脾胃是“後天之本”和“氣血生成之源〞之說。脾胃健運則氣血充足從而保證全身的需要。其二是疏通經絡和加強肝的疏洩功能。氣血的執行有賴於經絡的傳注,經絡暢通則氣血得以透過全身,發揮其營養組織器官,抵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肝的疏洩功能,關係著人體氣機的調暢,氣機系達舒暢,則氣血調和而不致發生瘀滯。

(三)調整臟腑功能

臟腑是化生氣血,通調經絡,主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按摩具有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例如:點按脾俞、胃俞穴能緩解胃腸痙攣、止腹痛;在肺俞、肩中俞施用一指禪推法能止哮喘;而且不論是陰虛還是陰盛,陽虛還是陽亢,也不論是虛證或實證,熱證或是寒證,只要選用相宜的手法治療,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調整。臨床實踐還表明,按摩對臟腑的不同狀態,有著雙向的良性調整作用。如按揉或一指禪推法在足三里治療,既能使分巡過多的胃液減少,也可使分泌不足的胃液增多;推按揉內關穴既能使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壓下降,也可使處於休克狀態患者的動脈壓上升。按摩對臟腑的調節作用,是透過手法刺激體表直接影響臟腑功能,以及經絡與臟腑間的聯絡來實現的。

(四)滑利關節

關節屬筋骨範疇,亦需氣血的溫煦濡養。筋骨損傷必累及氣血,致脈絡受損,氣沸血瘀,為腫為痛,影響肢體的活動。按座滑利關節的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透過手法促進區域性氣血執行,消胂祛瘀,改善區域性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二是運用適當的活動關節的手法鬆解粘連。三是應用整復手法糾正筋出槽、關節縫。從而起到滑利關節的作用。

(五)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全過程,就是正氣與邪氣相五斗年盛衰消長的過程。“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機體有充分的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能使機體發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疾病之所以發生和發展,就是因為機體的抗病能力處相對劣勢,邪氣乘虛而人。臨床實踐表明,按摩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如按摩能預防感冒,按摩後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等作用。按摩之所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其一是透過刺激經絡,直接激發、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其二是透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利於正氣發揮其固有的作用。其三是透過調整臟腑功能,使機體處於最佳的功能狀態,有利於調動所有的抗病手段和積極因素,一致對抗邪氣。從上達方面可以看出按摩的基本作用是彼此關聯,密不可分的。透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執行,調整臟腑功能,滑利關節,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最終達到調和陰陽的作用,使機體處手“陰平陽秘”的狀態。正如 《素向 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