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作者:李清傑 普放百花園

足副舟骨是一種較常見的解剖學變異,其發生是由於舟骨近距側或舟距關節間出現一個骨化中心,在發育過程中未與舟骨骨化中心合併而形成或合併後區域性形成骨性突起。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舟骨內側(結節部)有脛後肌腱錨定點

正常人群中約10%~14%存在副舟骨,一般在青春期出現,女性多於男性,高達50%的患者是雙側副舟骨,大多數是無症狀的,在外翻性扁平足患者中多見。

Geist在1914年提出副舟骨的分型,Coughlin's在2007年,根據相對於舟骨的形態、大小、解剖部位將足舟骨副骨分為4個型別,每個型別進一步分為3種亞型。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Coughlin's提出的副舟骨分型

目前最廣泛使用的仍然是Geist分型方法

分為以下3型: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1型副舟骨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也被稱為外脛骨或外脛骨籽骨

副舟骨與舟骨之間沒有直接接觸,與其分開最大可達5毫米;副舟骨小而圓,位於脛後肌腱內,相當於脛後肌腱內的籽骨

佔副舟骨的30%

通常無症狀

2型副舟骨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佔所有副舟骨的約55%(範圍50-60%)

呈三角形或心形,大小約10-12mm

透過1-2毫米厚的纖維軟骨或透明軟骨與舟骨相連,形成微動關節;X 線片上在舟骨與副舟骨之間形成透亮線,有時被誤認為舟骨骨折

最終可能會與舟骨骨性融合

3型副舟骨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副舟骨與舟骨體已融合,關節面消失,形成延長的弧形舟骨,稱為角型舟骨( cornuate navicular)

被認為是2型副舟骨的融合型,由於在骨性突起上形成疼痛,偶爾會出現症狀

X線、CT表現:

I型

圓形或卵圓形小籽骨,嵌入脛後肌腱中,與舟骨完全分開,不形成關節,約佔30%。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II型

三角形或心形較大籽骨,與舟骨結節形成軟骨連線,構成微動關節,約佔50~60%。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III型

副舟骨與舟骨結節融合在一起,導致舟骨結節明顯突出,約佔4~21%。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從左到右分別為:Type 1, 2 and 3。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同一患者,Type 2 on one foot (空心箭) and type 3 on the other (白箭)

雖然大多數2型副舟骨的患者無症狀,但有些患者存在與該骨相關的問題。包括以下3方面:

扁平足畸形

:脛後肌腱附著在2型副舟骨上,導致生物力學異常,可能導致肌腱拉直,引起內收力。(是否引起扁平足,文獻存在爭議)

脛後肌腱變性/撕裂

:可能由於附著於副舟骨導致肌腱內側踝部槓桿作用減少而引起的壓力增加所致。脛後肌腱功能障礙在2型副舟骨的人群中患病率高於一般人群。

副舟骨綜合徵”

:由於重複的剪下應力作用於副舟骨。由於長期的摩擦, 副舟骨的軟骨面下會形成缺血骨壞死,X線片呈假關節面下的骨質硬化帶。MRI上顯示副舟骨和舟骨假關節面下的骨髓水腫。

副舟骨綜合徵

(accessory navicular syndrome):部分副舟骨和舟骨之間因假關節的運動而引起疼痛,或者附著在副舟骨的脛後肌腱炎/撕裂引起患者疼痛甚至行走困難的一類綜合徵。

副舟骨綜合徵在MRI上顯示副舟骨和舟骨的骨髓水腫訊號,或者脛後肌腱增粗、水腫、撕裂等改變。

引發臨床症狀的副舟骨通常為2、3型,特別是2型,軟骨聯合可能由於輕微及反覆的扭傷而斷裂,而脛後肌腱的反覆牽拉使其無法癒合。

副舟骨綜合徵病例圖片: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副舟骨綜合徵,副舟骨與舟骨假關節下可見骨髓水腫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副舟骨綜合徵,CT重組圖示副舟骨與舟骨假關節面下骨質硬化

副足舟骨別忽略,分型要牢記

副舟骨綜合徵,5a骨髓水腫(圓圈)及5b脛後肌腱水腫(箭)

對於有症狀的副舟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通常有切除和融合兩種外科處理方法。

【版權宣告】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