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求求你,殺了我吧!”

這是一位病患,對醫生的懇求。

她身患癌症,經常劇痛難忍,痛不欲生。

“她也並非真的想死吧?”一位醫生說,“有時候,她也會談到夢想,渴望康復,雖然這個希望非常渺茫。”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很多次,她和她的丈夫,都希望醫生能加大止疼藥的劑量。

但每一次,醫護人員都在搖頭嘆息中拒絕了她。

“止疼藥屬於受管制的麻醉品,如果劑量加大,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也就是說,可能會縮短患者的預期生存時長。”

然而,這也令一位醫生,內心倍感困惑:

“除了盡力讓病人延長生命,也就是延長臨終前的痛苦,難道不可以有其他選擇?”

“尤其是,這些病人的生命,變得彷彿和他們自己無關,求死不能……”

這是渡邊淳一的小說,

《眾神的晚霞》

中的一幕。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渡邊淳一本人,前半生從醫,後半生從文。對於醫院和病患,他有著豐富的經歷,和深入的思考。

他透過這篇小說,丟擲了不少尖銳的問題:

一個人的生命,到底能不能自主決定?

生與死的抉擇,究竟誰說了算?

以及,醫學倫理究竟應當如何定義,才是合情合理的?

渴求死亡的百歲老人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儘量延長生命——這樣的做法,一定就對嗎?

渡邊淳一反覆發出這樣的追問。

小說雖然是虛構的,但提出的問題,卻非常現實。

“長命百歲”,自古至今都是一句美好的祝願。對於古人而言,這是中彩票一樣的極小機率,而現代醫學則可以透過各種手段,將人的生命大幅延長,百歲老人越來越多。

然而,大文豪巴金(1904-2005)的百歲人生,卻令人嗟嘆。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晚年的巴金,先後罹患了帕金森症、軟骨症、呼吸道疾病、腎衰竭等。

他生命的最後十幾年,在醫院特護病房中度過。

1994年,他想要獨自起身,拿一本書看,但重度帕金森症,讓他幾乎無法掌控自身的肌肉神經。

他的骨骼也變得非常鬆脆,一個對健康人而言非常輕微的事故,導致年老體衰的巴金,胸椎骨折。

1999年,巴金接受了一場大手術,氣管被切開,渾身插滿了管子,苦不堪言。

那些年,巴金多次表示:

“我渴望安樂死。除了病痛難以忍受,不可逆轉的長年失能,也讓我活得毫無尊嚴。”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但是,巴金被視為國寶級的文壇名宿,他健在、長壽,在很多人看來,具有符號性的意義。

儘管這種“意義”,並不是他本人想要的。

進入21世紀後,巴金幾乎喪失了神志,但他別無選擇,又被延續了五年生命……

生命被以這樣的方式被延長,究竟意義何在?

除此之外,一個人是否可以有其他選擇?

醫生?殺手?

《眾神的晚霞》中,也有一位常年臥床、失能的病患。

她叫千代,因為一次事故,成為植物人。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千代的丈夫日以繼夜地照顧著生病的妻子。

妻子始終沒有醒來。畢竟,植物人復甦,是非常小的機率。

何況即使真能復甦,千代一家的未來,也將非常灰暗:百業俱廢、傾家蕩產……

但他沒有其他選擇。

離婚是不合法的,也無法放棄治療——因為植物人無法表達自己的意願。

無休止的痛苦與貧困,讓日漸衰老的丈夫,對生活的期望消失殆盡。

“夫人的心臟還很頑強,所以暫時沒有問題。”

醫院在為千代體檢後,護士對千代的丈夫帶來這樣的“喜訊”。

那一刻,千代的丈夫滿面陪笑,但內心卻欲哭無淚。

千代太太的主治醫生村中,作出了一些似乎有悖醫學倫理的決定:

千代的丈夫,開始對成為植物人的妻子,在某些直接關乎其生死的重要細節上,有意無意的“疏忽”。

換言之,丈夫無異於“謀殺”妻子。

村中醫生看在眼裡,卻始終沒有拆穿。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村中醫生還自作主張,對疼痛難受、要求加大鎮痛藥劑量的病人,一次次滿足了其請求。

可以說,這位醫生,主動加速了某些病人的死亡!

一段時間過後,村中醫生所負責的病人,死亡率最高。

他成了被全醫院懷疑的“殺手”。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這背後的真相,也令這位醫生陷入了困惑……

村中醫生也曾努力救活了一個重症瀕死的少年。

這位少年在家人的陪伴下,一次次來醫院複查,看到這位少年依然健在,並且沒有生命之憂,會讓這位醫生長出一口氣,內心為之喜悅。

然而,他當初救活的少年,也僅僅是“活著”:患有很多慢性病,無法下床玩耍,生命質量很差。

這個少年,被其母親視為精神支柱。

將來,隨著少年的心智成長,和難以逃脫的病情惡化,他會不會因痛苦而厭世?而他的生命,能夠自主決定嗎?

救這樣的病人一命,究竟是善舉,還是比讓他死掉,更加殘酷?

渡邊淳一把裁判權,交給了每一位讀者。

安樂死,背後是生命尊嚴

渡邊淳一創作《眾神的晚霞》,是在幾十年前的日本。

如今,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以及其他很多國家,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像千代那樣長久難以復甦的植物人,家屬可以提出放棄治療;包括晚期癌症在內的重病患者,除了醫院的專科病房,還有另一個選擇:臨終關懷中心。

不堪劇痛的癌症患者,要求加大鎮痛藥的劑量,哪怕這樣會加速死亡——這樣的要求,在臨終關懷中心,一般可以酌情得到滿足。

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時代的進步。

但是,安樂死的合法化,目前只有在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少數國家,以及美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州,得到了實現。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臺知名主播“安樂死”最後影像曝光,倒在兒子懷中”,“vid”:“j08420arox0”,“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7907124107_640480/0”,“desc”:“臺灣知名主播傅達仁2018年6月7日在瑞士實施安樂死前,拍下最後影像,倒在兒子懷中。傅達仁的父親曾參加過抗戰並戰死黃河邊。【詳情關注微信公眾號:臺灣論談】”})

中國,以及日本,都不在其中。

那些反對安樂死的聲音,其中的大多數,也並非堅持認定“重病患者無權選擇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最主要的,是擔心安樂死一旦合法化,會被濫用。

比如某些子女,巴不得年邁多病的“老麻煩”早點死掉,如果安樂死合法,他們就可能透過種種精神壓力,迫使老人“自願”選擇死亡。

再如,偽造一紙“不治之症”的病歷,就可能將謀殺案“洗白”。

這同樣是極其殘酷的,也是對生命尊嚴的褻瀆。

這些,確實都需要法律與時俱進,來進行規範。

安樂死的本質和初衷,同樣是生命的尊嚴——當希望極其渺茫的重症患者,不願繼續這場煎熬,他們有沒有自主決定的權利?

強行續命:仁慈還是殘忍?

女作家瓊瑤,在身體和精神都非常健康時,就立下遺囑表示:

“如果我將來患上了難以治癒的重症,就索性不要開膛破肚、插滿管子治療,不要為了延續生命,而遭受凌遲般的痛苦。”

面對這樣的病患,醫生遵從其意願,透過醫藥手段,幫助他們有尊嚴、無痛苦地告別這個世界,何嘗不是一種人間大愛?

渡邊淳一的《眾神的晚霞》,村中醫生送走了渴望得到解脫的重病患者,獨自揹負著“醫療事故”的汙點,和“死神”的罵名。

這是一個深入探討人類生命尊嚴的故事,也是一部出版多年後,至今依然走在時代前列的警世之作。

圖片/源自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