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中醫治牙原理、辨證、方藥

·徐小麗LittleLily

牙痛

牙痛,是指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疼痛而言。本症在《黃帝內經》中稱為“齒痛”;《諸病源候論》》中又把牙與齒分開而論,上面為牙,下限為齒,有“牙痛”、“齒痛”、“牙齒痛”之分;此後,古典醫籍中,或稱“牙痛”者,或稱“齒痛”者,俱指本症。

牙痛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齦腫痛的表現。因此,本症與牙齦腫痛有較密切的關係。

齲齒,在古典醫籍中有“齲齒”、“齒齲”、“牙齒蟲”、“牙蟲”、“齒蟲”、“齒蠹”等不同名稱,其引起牙痛也較為常見,故興本症一併討論。

【常見證候】

1。風熱牙痛:表現為牙齒脹痛,受熱或食辛辣之物即痛甚,患處得涼則痛減,牙齦腫脹,不能咀嚼食物,或腮腫而熱,口渴,舌尖紅,舌苔薄白或微黃而乾,脈象浮數。

2。風寒牙痛:表現為牙齒作痛,抽挈樣感,吸受冷氣則痛甚,患處得熱則痛減,時惡風寒,口不渴,舌淡紅,舌苔薄白,脈象浮緊或遲緩。

3。胃熱牙痛:表現為牙齒疼痛,以脹痛感為主,牽引頭腦或牙齦發紅腫脹,滿面發熱,口渴,時欲飲冷,口氣熱臭,惡熱喜冷,或唇舌頰腮腫痛,大便秘結,尿黃,舌質偏紅,舌乾,舌苔黃,脈象洪數或滑數。

4。虛火牙痛:表現為牙痛隱隱而作,牙根浮動,唇赤顴紅,咽乾而痛,心慌頭暈,虛煩不寐,腰脊痠痛,舌紅少津,舌苔少,脈象細數。

5。氣虛牙痛:表現為牙痛隱隱,痛勢綿綿,牙齦不甚紅腫,或雖腫脹而不紅,面色白,少氣懶言,語言低微,倦怠乏力,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小便清而頻,舌體淡胖,舌苔薄白或苔白,脈象虛弱或虛大。

6。齲齒牙痛:表現為牙齒蛀孔疼痛,時發時止,如嚼物時傷其牙,則立時作痛,舌脈如常。

【鑑別分析】

風熱牙痛與風寒牙痛:

兩者雖皆因風,但寒熱屬性各異,病因病機不同。

風熱牙痛乃因風熱之邪侵犯牙體所致,牙痛伴有齦腫而熱、口渴,舌尖紅,舌苔微黃而乾,脈浮數;

風寒牙痛是風寒之邪侵犯牙體引起,伴有惡風寒、口不渴,舌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或遲緩。

兩者牙痛性質及緩解疼痛方法迥異:

風熱牙痛為脹痛感,得熱則痛劇,得涼痛減;治以疏風清熱止痛,常用銀翹散加減內服,外用薄荷玄明散搽痛處。

風寒牙痛為掣痛感,得熱則痛緩,得冷痛甚。治以疏風散寒止痛,常用蘇葉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內服,外用細辛散搽牙痛處。

胃熱牙痛與風熱牙痛:

雖同有熱象,頗為相似,然風熱牙痛兼風熱表證之象。胃熱牙痛乃由素稟熱體,復嗜辛辣香燥,胃腑蘊熱,循經上蒸之故。其表現為牙痛兼有內熱實證之象(口渴喜飲、惡熱、口氣熱臭、便秘結、舌質紅、舌苔乾黃、脈洪數或滑數)。

治療:清洩胃熱止痛之法,常用清胃散或玉女煎,以元參易熟地尤效捷。此外,胃熱牙痛辨證時尚須進一步分辨在血分或在氣分。如牙痛兼有紅腫出血者屬血分,前方可加重升麻、丹皮用量升透血分鬱熱;如牙痛而牙齦不腫,則偏於氣分,仍同前力,須加荊芥、防風、細辛、以散氣分之熱。

中醫治牙原理、辨證、方藥

虛火牙痛與氣虛牙痛:

皆為虛證牙痛。

虛火牙痛,由年老體虛,腎之元陰虧損,虛火上炎所致。

辨證要點為,牙齒疼痛隱隱,兼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之象(如齒有浮動、顴紅咽乾、腰背痠弱無力、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治以滋陰補腎,常用左歸丸。

氣虛牙痛,多由勞傷過度,久病失養而耗傷元氣引起。牙痛痛勢綿綿,但齒不浮動,區域性少見紅腫,並無虛火之“熱象”,而呈現一派氣虛不足之徵(如少氣懶言,倦怠乏力、語言低怯,面色白,舌體淡胖、苔白、脈虛弱或虛大)。

治以補氣緩痛法,常用補中益氣湯加熟地、丹皮、茯苓、白芍。

齲齒牙痛:

平素嗜食膏粱厚味,或過食甘甜糖質,牙嚼汙穢,飲食餘滓,積齒縫之間,以致牙體被蛀蝕。《辨證錄》指出:“人有多食肥甘,齒牙破損作痛…。”齲齒牙痛,早期未形成窗洞時,牙齒區域性可呈墨浸狀或黃褐色,此時可不疼。繼而可形成深淺不同、大小不等的齲洞,洞內容易嵌塞食物。吃冷、熱、酸、甜食物或吸風引冷皆可引起疼痛。

治以清熱止痛法,常以外用藥為主,方選川椒、燒石灰為末,蜜丸,塞於蛀孔中。

牙痛一症,表證、裡證均可出現。從牙痛部位看,上牙多責之足陽明胃經,下牙多責之手陽明大腸經,因胃絡脈入齒上縫,大腸絡脈入齒下縫之故。臨證中,按其寒熱虛實在髒在經辨析,再注意其歸經特點,療效會更好。

【文獻】

《景嶽全書.齒牙》:“凡火病者,必病在牙床肌肉間,或為腫痛、或為糜爛,或為臭穢脫落,或牙縫出血不止,是皆病在經絡,而上牙所屬足陽明也,止而不動,下牙所屬手陽明也,嚼物則動而不休,此之為病,必美酒厚味膏粱甘膩過多,以致溼熱蓄於腸胃而上壅於經,乃有此證。治宜戒厚味,清火邪為主。…腎虛而牙病者,其病不在經而在髒,蓋齒為骨之所終,而骨則主於腎也。故口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至其為病,則凡齒脆不堅,或易於搖動,或疏豁,或突而不實。凡不由蟲,不由火而齒為病者,必腎氣不足,此則或由先天之稟虧,或由後天之斫喪,皆能致之。是當以專補腎為主。”

《醫宗金鑑.雜病心法要訣》:“不甚腫痛,不怕冷熱,為風牙痛,宜用溫風散。…不腫痛甚,喜飲熱湯,為寒牙痛,宜本方再加羌活、麻黃、川附子溫而散之。二方俱服一半,含漱一半,連涎吐之自好也。…諸牙痛也。均宜一笑丸,即川椒七粒為末,巴豆一粒去皮研勻,飯為丸,綿裹咬痛處,吐涎即止,均宜用玉池散,…蟲牙亦宜此咬漱。”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案》:“方書治牙疼未見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以二藥治瘉,後凡遇胃氣不降致牙疼者,方中必用此二藥。其陽明胃腑有實熱者,又恆加生石膏數錢。”

牙齒浮動

牙齒浮動,又稱牙齒動搖。手陽明之脈入下齒,足陽明之脈入上齒,齒為骨之餘,寄齦以為養,所以齒動與手足陽明之脈和腎關係密切。

牙齒浮動一症,有的繼現於牙齦宣露之後,有的先見齒動而後出現牙齦宣露,因此古代醫籍將兩者一併討論。但也有的僅見牙齒浮動而無牙齦宣露。本文重點討論以牙齒浮動為主症的,若先出現牙齦宣露的,則另列專篇討論。

【常見證候】

1。陽明熱壅牙齒浮動:牙齒浮動,伴有牙齦紅隀,或牙齦宣露,口臭,便秘,脈滑數,舌質紅,苔黃白膩偏乾。

2。腎陰虛牙齒浮動:牙齒浮動,繼而牙齦宣露,伴有腰痠、頭暈、耳鳴、脫髮,脈細數,舌體瘦薄,舌質嫩紅,苔薄或少苔。

3。腎氣虛牙齒浮動:牙齒浮動,伴有腰痠,尿後餘瀝,甚則小便不禁,聽力減退,脈沉細弱,舌淡苔白。

【鑑別分析】

陽明熱壅牙齒浮動:

多由飲酒過度或嗜食辛辣所致。齒齦為陽明絡脈所繫,若腸胃積熱,上蒸於口,腐其齒齦,則齒失所固而動搖。《壽世保元》說:“土熱則焦搖。”

辨證要點:牙齒浮動與牙齦紅腫或宣露共見,並有陽明熱證可稽(如口臭、便秘、喜涼飲、脈滑數、苔黃白膩等)。

治療:宜清胃固齒,方選清胃散,或甘露飲。

腎陰虛牙齒浮動與腎氣虛牙齒浮動:

均為虛證牙齒浮動。

腎陰虛牙齒浮動多見於青壯年,或因房勞甚而傷腎精,或素有遺精之疾,致腎精不充,骨髓失養,則齒根動搖。腎氣虛牙齒浮動多見於老年人,或勞力過度者,腎氣虛失於固攝,故牙齒浮動。

辨證要點:

腎陰虛牙齒浮動,繼而牙齦宣露,脈細數,舌嫩紅,兼有腎陰不足症狀(頭暈、耳鳴、脫髮等);

腎氣虛牙齒浮動,牙齦淡紅,很少有牙齦宣露,伴有小便餘瀝不盡,或小便不禁,脈沉細而不數。

治療:

腎陰虛治宜滋腎固齒,方選六味地黃丸加骨碎補,或用滋陰清胃固齒丸;

腎氣虛治宜補腎固齒,方選還少丹。

牙齒浮動,與口腔衛生有著密切關係。若素不漱口,食物殘渣夾於齒縫,附於齒齦,日久作熱,腐蝕牙根,則齒必搖。因此,保持口腔衛生也是防治牙齒浮動的必要措施。

【文獻】

《諸病源候論.齒動搖候》:“手陽明之支脈人於齒,足陽明之脈又遍於齒,齒為骨之所柊,髓之所養。經脈虛,風邪乘之,血氣不能榮潤,故令搖動。”

牙齒酸弱

牙齒酸弱是指牙齒於咀嚼食物時酸弱無力而言。唐代《日華子諸家本草》稱為“齒齼”,“齼”即“牙齒接觸酸味的感覺”。《中國醫學大辭典》有“齒寒”條,即“齒酸楚也”。

本症與口酸不同,後者是口中有酸味而牙無異常感覺,本症則為牙齒酸弱,咀嚼無力。

【常見證候】

1。脾腎氣虛牙齒酸弱:牙齒酸弱,遇冷則甚,遇熱亦感不適,甚則咀嚼無力,脈沉弱,舌淡紅,苔薄白。

2。風冷外客牙齒酸弱:牙齒酸弱,遇冷見風則甚,喜食熱物,惡冷食,脈弦緊,舌淡暗,苔白滑。

【鑑別分析】

上兩證候的共同點為牙齒酸弱,咀嚼無力,時輕時重。

脾腎氣虛牙齒酸弱以正虛為主。齒為骨之餘,腎主骨;又齒與胃關係密切,胃與脾以膜相連,脾腎氣虛,齒失榮養,故酸弱無力。

風冷外客牙齒酸弱以邪客為主。風冷之邪客於齒,則酸弱無力。

兩者的區別:

前者多見於老年人且歷時較久,冷熱之物皆不適宜,無明顯誘發因素;後者多見於青壯年,喜熱而惡冷,齒間常有風吹感。

治療:

脾腎氣虛牙齒酸弱,治宜健脾補腎,取核桃仁細嚼或能減輕,可用青蛾丸加減治之;

風冷外客牙齒酸弱者,治宜溫經散寒,可選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方治之。

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又稱齒衄,乃指牙縫或牙齦滲出血液而言。本症在《內經》中屬“血溢”、“衄血”範疇;《金匱要略》則歸入“吐衄”專篇;《諸病瀕候論》設有“齒間血出候”;至明《景嶽全書》始有“齒衄”症名。蓋足陽明胃經行於上齒,手陽明大腸經行於下齒;又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故本症與胃、大腸及腎關係密切,但以胃經的病變為常見。

齒衄與舌衄,其血液均從口出,但舌衄之血出於舌面,舌上常有如針眼樣出血點,望診不難區別。還有“牙宣”一症,牙縫中常有血液滲出,但此症以牙齦先腫繼而齦肉萎縮,牙根宣露為特點,故不予論述。

【常見證候】

1。胃腸實火齒衄:齒齦出血如湧,血色鮮紅,兼有齒齦紅腫疼痛,口氣臭穢,口渴喜熱飲,便秘,脈洪數有力,舌質紅赤,苔黃膩。

2。胃中虛火齒衄:齒齦出血,血色淡紅,兼有齒齦腐爛,但腫痛不甚,口乾欲飲,脈滑數無力,舌質光紅少津,苔薄且乾。

3。腎虛火旺齒衄:齒齦出血,血色淡紅,齒搖不堅,或微痛,兼有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脈細數,舌質嫩紅少苔。

4。脾不統血齒衄:齒齦出血,血色潮紅,齦肉色淡,全身有散在出血點或紫斑“脈象緩或濡數,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薄白。

【鑑別分析】

胃腸實火齒衄:

由於過食辛辣之物,胃腸積熱,熱從火化,上爍於齒,損傷血絡,故見齒衄,為陽、熱、實證。

辨證要點:血色鮮紅,量多或如泉湧,牙齦腫痛,口渴引飲,大便秘結,脈洪數。

治宜清胃瀉火,方選清胃散,或通脾瀉胃湯。

胃中虛火齒衄與腎虛火旺齒衄:

皆為虛火齒衄,血色淡紅為共同點。

胃中虛火齒衄多因胃陰素虛,虛火浮動,上行於齒齦,耗灼胃絡而形成本症。

辨證要點為:齒衄與齦糜同見,口乾渴而飲水不多。

治宜養胃陰清胃火,方選甘露飲加蒲黃以止衄;若虛火熾盛,血色較紅,可用玉女煎引胃火下行,兼滋其陰。

腎虛火旺齒衄多見於腎陰素虧,或病後腎陰不足者,牙為骨之餘而屬腎,腎陰虛不能制火,陰火上騰,致陰血隨火浮越而引起齒衄。

辨證要點為:齒衄與牙齒鬆動並見,兼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腰痠等腎陰不足症狀,脈細數尤為其特點。

治宜滋腎陰、降相火,方選知柏地黃丸加牛膝、骨碎補治之。

脾不統血齒衄:

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損傷脾胃,使中氣虛餒,氣不統血,血溢經外而見齒衄。

辨證要點為:血色潮紅,且伴有少量的皮下出血點或紫斑,兼有脾氣不足症狀(如面晃神疲,四肢乏力,語音低怯,舌胖色淡等)。

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方選歸脾湯加仙鶴草、炒側柏葉治之。

牙齦出血一症,在臨床中屢見不鮮。其中尤以胃經實火為多。《血證論》說:”胃中實火,口渴齦腫,發熱便閉,脈洪數“。辨證實為中肯。認證如能辨析清楚,並能循經選用引經藥物,如上牙屬胃加升麻、下牙屬大腸加大黃,則療效更佳。但是,如果齒衄不止,並伴有身熱不休及多處出血者,則應從惡候考慮。《素問.大奇論》曰:”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這與現代醫學中的血液病出血極為相似,切不可視為小恙而忽視之。

【文獻】

《景嶽全書.血證》:”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名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蓋手陽明入下齒中,足陽明入上齒中,又腎主骨,齒者骨之所終也。此雖皆能為齒病,然血出於經,則惟陽明為最。故凡陽明火盛,則為口臭,為牙根腐爛腫痛。或血出如湧,而齒不動搖,必其人素好肥甘辛熱之物,或善飲胃強者,多有陽明實熱之證。“

牙齦萎縮

牙齦萎縮是指齦肉日漸萎縮而言。本症在歷代醫書中散見於牙齦宣露、牙齒動搖、齒衄、齒挺等病的論述中。齦萎症在臨床上很少單獨出現,常與牙根宣漏、牙齒鬆動、以及牙齦潰爛、牙齦出血等並見。

【常見證候】

1。胃火上蒸牙齦萎縮:齦肉萎縮腐頹,牙根宣露,伴有口臭、口渴、喜涼飲,大便秘結,脈滑數,舌質紅,苔黃厚。

2。腎陰虧損牙齦萎縮:牙齦萎縮潰爛,邊緣微紅腫,牙根宣露,伴牙齒鬆動,頭暈耳鳴,腰痠,手足心熱,脈細數,舌紅苔少。

3。氣血雙虧牙齦萎縮:牙齦萎縮顏色淡白,牙齒鬆動,伴牙齦出血,頭昏目花,失眠多夢,脈沉細,舌質淡,苔薄白。

【鑑別分析】

胃火上蒸牙齦萎縮與腎陰虧損牙齦萎縮:

兩者均為不同程度之邪火燻灼牙齦所致。蓋上下牙齦屬陽明胃與大腸,若過食膏粱肥甘,胃腸積熱,或嗜酒食辛,熱灼胃府,均可使熱邪循經上損牙齦,牙齦失榮,則齦肉萎縮而根宣露。又齒為骨之餘,腎主骨,若房勞過瘦,耗傷腎精,精血不能上溉於齒,兼以虛火上炎,致使牙齦萎縮而牙根宣露。兩者相此,胃火上蒸為實證,腎陰虧損為虛證。前者常先有牙齦紅腫痛、出血或出膿,蒸灼口久,則使牙齦萎縮,後者多先見牙齒鬆動,繼而牙齦萎縮潰爛。

辨證要點:

胃火上蒸牙齦萎縮有實火證候,如口臭,口渴喜涼飲,便秘,脈滑數有力,舌苔黃厚等。治宜清胃瀉火法,方選清胃散;

腎陰虧損牙齦萎縮則有陰虛火旺現象,如頭暈耳鳴,牙齦邊緣微紅隀,手足心熱,脈細數,舌質紅,少苔等。治宜滋陰降火,方選知柏地黃丸。

氣血雙虧牙齦萎縮:

多見於虛損之人。由於氣血不足,牙齦失去濡養,兼以虛邪客於齒間而致。

辨證要點為:牙齦萎縮伴齦肉色白,與上二證的牙齦紅腫有明顯區別。另外,還有頭昏目花,失眠多夢,脈細舌淡等一系列虛弱症狀。

治宜補氣益血,方選八珍湯。

牙齦萎縮一症,與口腔衛生亦有關係。口腔衛生不佳,辛辣厚味之物等不但會剝蝕齦肉,且食物殘渣亦會留於齒間,腐蝕牙齦,久之則牙齦潰爛而漸萎縮。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少食刺激性食物,也是減少本症發生的重要條件。對於已患牙齦萎縮的人,避免房勞過度,防止耗傷腎氣,也很重要。

【文獻】

《聖濟總錄.口齒門》:”牙齒雖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得齗因而固消,可以堅牢,今氣血不足,揩理無方,風邪襲蹜,客於齒間,則令肌寒血弱,齗肉縮落,漸至宣露,永不附著齒根也。“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牙齦宣腫,齦肉日漸腐頹,久則削縮,以致齒牙宣露。總由胃經客熱積久,外受邪風,寒涼相搏而成。有喜涼飲而惡熱者,系客熱遇寒涼,凝滯於齦肉之間;有喜熱飲而惡涼者,系客熱受邪風,稽留於齦肉之內。客熱遇寒者,牙齦出血,惡熱口臭,宜服清胃湯;客熱受風者,牙齦惡涼,遇風痛甚,宜服獨活散。“

牙齦腐爛

牙齦腐爛,是指牙床周圍的組織(包括上齦、下齦)破潰糜爛疼痛而言。本症在《諸病源候論》中稱之為”齒漏“,其後歷代醫書統稱”牙疳“。牙疳又分”走馬牙疳“、”風熱牙疳“、”青腿牙疳“等。

【常見證候】

1。風熱牙疳:初起牙齦紅腫疼痛,發熱較速,甚或寒熱交作,二、三日間即見一處,或多處齦緣糜爛,容易損傷出血,疼痛,妨礙飲食,時流粘稠睡液,頜下有硬塊按之疼痛,間有噁心嘔吐,便秘,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浮數。

2。青腿牙疳:表現為牙齦腫脹,潰爛出膿血,甚者可穿腮破唇,同時兩腿疼痛,發生腫塊,形如雲片,色似青黑茄子,大小不一,肌肉頑硬,行動不便。若寒溼重者,可兼見身體疼痛,無汗,四肢浮腫,屄少而清等症狀。若毐火盛者,可兼見口苫、口乾、口臭,舌質紅,舌苔黃而乾,脈象滑數。

3。走馬牙疳:初起時,牙齦邊緣或頰部硬結髮紅,一、二日間即腐爛,呈灰白色,隨即變成黑色,流出紫色血水,氣味臭惡,腐爛部不痛不癢,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數。青火盛者,黑腐蔓延,不數日間,鼻及鼻翼兩旁或腮和口唇周圍出現青褐色,這是裡面腐爛已深的證侯。嚴重者唇爛齒落,腮穿顎破,鼻粱塌降腐爛嚴重時,兼有惡寒發熱,飲食不進,洩瀉氣喘,神昏等全身症狀。若黑腐易去,內見紅肉而流鮮血,身熱漸退,雖齒落腮穿見骨,仍有挽救希望;若正氣大虛而邪毒過盛,常易導致死亡。

【鑑別分析】

風熱牙疳:

由平素胃腑積熱,復外感風熱之邪而發。邪毒侵襲牙齦,傷及肌瞙所致。

青腿牙疳,

與地區、生活、飲食有關,系由時常坐臥寒冷溼地,寒溼之氣滯於經脈,加以少食新鮮蔬菜、水果,過食牛羊肥膩腥羶,鬱滯胃腸而為火熱,上炎口腔,因而發為本病。

走馬牙疳,

多由麻疹、痘疹、痧毒、傷寒、瘧、痢疾等病餘毒未清,內熱熾盛,傷及牙齦引起,係一種嚴重的疾病。

風熱牙疳與走馬牙疳辨證主要區別點:

風熱牙疳,發熱快,疼痛劇烈,牙齦雖亦腐爛,但不致於腮頰腐爛,一般鄀能在半個月左右漸次痊瘉,僅有少數經久不瘉,以致千齦宣露,時流膿水。治以疏風清熱解毒法,常用清胃湯;日久不已,可加人參、玄參;兼溼重者,加茵陳、生苡仁、車前子;外用人中白散擦牙齦患處,擦藥前,先漱洗乾淨。

走馬牙疳,多見於小兒,因其發病迅速,故名為”走馬“,是一種危險的口腔疾病。發病後,很快即牙齦腐爛,不數日即可腮穿唇爛,顎破齒落,腐爛部不痛不癢,嚴重時,尚兼寒熱,預後不良。治以解毒清熱法,常用解毒消疳湯內服;正氣虛者,加人參、黃耆;脾虛者,加服人參茯苓粥;熱久津傷者,可服甘露飲,外擦以人中白散於患處。

青腿牙疳,除牙齦腐爛外,尚兼有兩腿疼痛,且有腫塊,形如雲片,狀似青茄,肌肉頑硬,行走不便之症,其發病亦較緩慢。辨證時,與風熱牙疳、走馬牙疳容易區別。治以祛寒行溼,清火解毒法,常以活絡流氣飲加蒲公英、馬齒莧;寒溼重,腿腫甚者,加肉桂;毒火熾盛,灼傷津液者,兼服五汁飲,外可用冰硼散或朱黃散擦牙齦腐爛處。

【文獻】

《醫宗金鑑.雜病心法要訣》:”牙疳一病,殺人最速,雖有專科,然皆末燒累攻之法。累攻者,今日攻之,明日又攻之,以腫硬消,黑色變,臭氣止為度。若不能食,或隔一日,或隔二、三口攻之,攻之後漸能食,不必戒口,任其所食。雖大便溏,仍量其輕重攻之,自見其神。若竟不思食,難任攻下,則死證也。攻藥用蕪荑消疳湯,即雄黃、蕪荑、生大黃、蘆薈、川黃連、胡黃連、黃芩也。“

牙齒焦黑

牙齒焦黑,《脈經》謂”齒焦“、”齒忽變黑“。《諸病源候論》有”牙齒歷蠹候“、”齒黃黑候“,歷蠹者,牙齒黯黑之謂。到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尤重視驗齒,他在《南病別鑑》中說:”齒焦無垢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劫也。“《溫病條辨》則把”齒黑“列為熱邪深入下焦的重要指徵。牙齒焦黑與齒垢焦黑不同,後者是指附於牙齒上面的汙垢而言,刮之可去。

【常見證候】

1。下焦熱盛牙齒焦黑:牙齒焦黑,熱深不解,口乾舌燥,手指蠕勤,脈沉數。

2。腎熱胃劫牙齒焦黑:牙齒焦黑,上附汙垢,伴咽乾口渴,煩躁不眠,或腹滿便秘,脈數,舌絳。

3。風冷客經牙齒焦黑:牙齒黃黑乾橾,伴齒根浮動,腰膝痠軟,脫髮,脈沉弱,舌質淡黯,苔薄白。

【鑑別分析】

下焦熱盛牙齒焦黑與腎熱胃劫牙齒焦黑:

兩者均為熱邪內竭津液所致,見於溫熱病後期,但前者較後者危重。

下焦熱盛牙齒焦黑是由於”熱邪深入下焦“,熱深不解,津液乾涸,齒失津潤,故見牙齒焦黑。

辨證要點為:齒焦黑無垢,伴有欲作痙厥之症,如手指蠕動,脈沉數等。

治宜鹹寒甘潤法,二甲復脈湯主之。

腎熱胃劫牙齒焦黑由於腎熱胃燥,氣液被耗,齒失滋養,則見齒黑。

辨證要點為:齒焦有垢,伴有煩躁不寐。

治宜清胃救腎法,玉女煎主之;若有腹滿便秘的可用調胃承氟湯治療。

風冷客經牙齒焦黑:本症內緣髓虛血虧,不能養齒,外緣風冷人經,內外相客,齒枯無潤,故令齒黃黑。《諸病源候論》說:”風冷乘其經脈,則髓骨血損,不能榮潤於牙齒,故令牙齒黯黑,謂之歷蠹。“辨證要點為:齒色黃黑或黯黑乾燥,伴牙齒浮動,兼有腰膝痠軟,脫髮等腎精不充症狀。治宜填精除風法,方選地骨皮散治之。

牙齒焦黑,多見於溫病熱極傷陰期,預後不佳。《脈經》把牙齒焦黑列為死候之一,如”病人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治。“”病人陰陽俱竭,其齒如熟小豆,其脈駛者死。“又說:”病人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病人唇腫齒焦老死“等。但只要我們謹守病機,積極治療,或可冀有幸生者。

【文獻】

《諸病源候論.齒黃黑候》:”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手陽明足陽明之脈,皆人於齒。風邪冷氟,客於經脈,髓虛血弱,不能榮養於骨,枯燥無潤,故令齒黃黑也。“

《南病別鑑》:”齒焦無垢者死。(齒焦腎水告涸,無垢胃液亦竭,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劃也。(有垢者,火盛而氣液末竭,用調胃承氣,微下胃熱。)當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腎水虧者用之)“

健牙固齒粉代牙膏使用治療牙病,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藥物組成

骨碎補、蒺藜、白芷、煅青鹽、生石膏各50克,海螵蛸、煅龍骨、鹿角霜、枯礬各30克,細辛、蓽撥、丁香、高良薑、馬勃、川芎、厚朴、黃柏各20克,蘇藿香、薄荷各15克,冰片5克。

配製方法

將上藥碾碎研末,過100目篩,瓶裝備用。

用法

晨起、睡前,將牙刷打溼,沾上藥粉代牙膏使用。

功用

消炎定痛,止血固齒,潔牙除口臭。可用於牙周炎、牙齦炎、齲齒、牙髓炎、牙本質過敏等牙病。

本藥粉經臨床運用,觀察治療1008例,說明具有消炎定痛、止血健齒的作用,值得推廣運用。

《史記》中治齲齒(蟲牙)的秘方,試過極靈驗

一天牙痛,正不知怎麼治療的時候。突然想起《史記》裡扁鵲倉公列傳中有治齲齒的方法,現摘錄如下:倉公奉文帝詔陳訴所治病例時說:。。。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炙其左太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食而不嗽。。。。於是,我就用苦參三四片,煎一碗水,用來嗽口。一含下去,若苦而漸甘,慢慢牙就沒有這麼痛了,於是信心大增,多含一會再吐,就這樣一日嗽五六碗,但不可因為覺得苦,馬上用清水嗽口沖走藥水。如此過兩三天,就不再覺得有丁點的牙痛了。到現在半年了,都沒有復發過。見如此神效,堂妹牙痛,也買苦參煎湯給她嗽,幾天就好了,沒復發過。這兩天父親牙痛,也如法泡治,第二天就不痛了。真是神效,特此公告天下,希望所有人都會這個簡易神效的方子,去除您親人朋友的痛苦。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牙齒鬆動方:生大黃、熟大黃、生石膏、熟石膏、骨碎補、銀杜仲、青鹽、食鹽各30克,明礬、枯礬、當歸身各15克。藥共研為細末,每晨起先將此藥末塗擦牙根上,然後洗臉,用畢以冷水漱吐。本方系黃功農獻給慈禧太后之方,久用牙齒潔白,至老不鬆動。

核桃樹根治牙齦腫痛:核桃樹根100克(幹品減半),加水適量,濃煎、候溫,含漱(即口含藥液,15分鐘後吐掉。如此重複多次,像是漱口,故稱含漱)。每日3次。輕者1日治癒,重者3日可愈。

牙痛是多種牙齒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見症狀之一。因其疼痛性質和部位不同,因而牙痛的型別和治療也不同。包括西醫學“急性牙髓炎”、“牙齦炎”、“牙周炎”等疾病。

1 .固齒散治療牙周炎

[方 劑] 滑石粉 18 克,甘草 3 克,硃砂末 0。9 克,雄黃末、冰片末各 1。5 克,研勻,裝瓶備用。

[制用法](l)用牙刷蘸藥刷患處;( 2)平時刷牙後再用牙刷蘸藥刷患處;( 3)取藥末 30克,生蜜 60 克,調勻塗患處。早晚各 1 次。

[功 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收斂止血。

[驗 證] 我用《新中醫》1982 年第 2 期刊登的固齒散治好了多年的牙病,並把這一方法介紹給另一患者,均得到滿意療效。我自 1971 年 3 月患牙病,症狀為口熱、牙痛、牙齒鬆動,牙眼出血等,初以為小恙,未加介意。後用多種藥物治療效不顯,又用止痛片、抗生素、維生素等藥物治療亦未效。1974 年到醫院拔掉左下第一臼齒,病仍不除。此後多方求醫,服許多中西藥,症狀仍不見好轉,1982 年起更加嚴重,如刷牙、漱口、舔眼,均有出血,牙眼部輕度化膿,牙根暴露,滿口牙齒鬆動,飲食極為不便,喝水食飯,其痛難忍,多方用藥

只見小效。1982 年夏初病情又加重,惴惴不安,遂橫下一條心向書本尋方,翻閱了十多本醫書及 6 種中醫雜誌,後從(新中醫)找到了“固齒散”一文,頗受啟迪,遂於 10 月 16日起用本方治療,至 18 日症狀大減,20 日即不再出血,26 日停藥 l 天,繼用到 31 日止,牙病諸症悉除,迄今 l 年多未復發。

另一患者冉 x ,女,36 歲,鄰居。每見我用藥粉刷牙,詢問緣由。當得知治牙痛時,即訴說患牙痛十多年的苦衷,且索藥以求一試,同病相憐,乃慨然與之。10 月 25 日起至 11 月 4日,喜告曰:牙疾已愈,祈再賜藥以鞏固。病癒後一再向我致謝。

2 .引火散風湯治療牙痛

[方 劑] 破故紙 10- 12 克,白蒺藜 9-12 克。

[加 減] 痛甚加防風、荊芥各 6 克;血痕加桃仁 9 克,紅花、川牛膝各 12 克;便秘加大黃9-12 克;小便黃赤加梔子 6-9 克,竹葉 6 克;牙齒鬆動加玉女煎;牙齦腫痛,口氣臭穢加清胃散;小兒齲齒加生石膏 15-30 克,細辛 2 -5 克,熟地 10-20 克;伴發熱加銀花 30-60克,連翹 12-30 克,玄參 15 克;夜間口咽乾燥加熟地 30-60 克,巴戟天 12-20 克,麥冬 10克,茯苓 9 克,五味子 5 克;牙痛晝輕夜甚加當歸 15-30 克,知母 15 克;遇冷痛劇加麻黃10 克,制附子 6 克,細辛 3 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一劑。

[功 效] 消炎、去痛。

[驗 證] 陳 xx ,女,印歲,1984 年 6 月 16 日診。右側牙齦腫痛,痛無休止,右面頰部腫脹、拒按,張口困難;伴惡寒發熱,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脈弦數。予上方合清胃散加味。處方:白蒺藜 10 克,升麻、黃連各 6 克,當歸 15 克,破故紙、生地、丹皮各 12 克,金銀花 60 克,連翹、生石膏各 30 克,大黃 9 克,3 劑藥後痛減熱退,能進食軟食。原方加殭蠶巧克,續服 3 劑而愈。囑服知柏地黃丸善後,隨訪 2 年未復發。

3 .石地丹黃湯治牙痛

[方 劑] 生石膏 30 克,鮮生地 12 克,丹皮 10 克,川黃連 9 克。

[制用法] 每天 1 劑,痊癒為止。

[功 效] 消炎、去痛。

[驗 證] 《新中醫》1983 年 1 期介紹的“治牙痛有效驗方”,筆者重複使用治療 15 例,全部治癒。

4 .牙痛散治牙痛

[方 劑] 人中白、玄明粉、制硼砂各 30% ,地力粉(與上藥成比例)、血竭、硃砂各 10% (和勻研細加入)、新梅片(以上藥總和量基礎上 1%細人)。

[制用法] 上藥共研極細末,瓶貯備用,勿洩氣。以藥棉裹藥末如蠶豆大放於病灶上(即蛀孔內),上下牙咬緊即可。

[功 效] 解毒活血,殺蟲止痛。齲齒痛(牙齦腫痛)。

[驗 證] 屢用特效,止痛效果顯著。

[備 注] 引自《百病中醫諸竅療法》 。又用大冬 1 枚(去核)納信百石 1 克,煨煅存性,取出待冷,研成細末。每取適量納齲齒中。一般藥後 10 分鐘疼病立消。

5 .解臍散治牙痛

[方 劑] 牛膝(去蘆)500 毫升,木津 1250 毫升,黃茄(細切)20 個,郁李仁 640 克,麝香空皮子細挫 100 個。

[制用法] 以上 5 味搗碎人罐子內,上用瓦片蓋口,留一小竅,用鹽泥固濟,燒令通赤,候令白色,即住火,以新土埋一伏時取出,後入下藥,升麻、細辛(去苗)各 500 毫升,上藥俱為細末混勻,貯瓶備用。以少許塗敷患處。

[功 效] 固齒止痛。牙痛動搖,風火疼痛。

[驗 證] 屢用神妙。

[備 注] 引自《和劑局方》 。用此藥在很短時間內用溫水漱口,臨臥更貼少許,咽津亦無妨。

6 .霜梅乳沒散治牙痛

[方 劑] 白信、川黃柏、甘草各 5 克,紅棗 50 克,青黛 10 克,硼砂 20 克,乳香、沒藥各2。5 克,冰片7。5 克。

[制用法] 先將紅棗去核切片,白信研末加人拌勻於瓦上,以炭火炙至信棗煙盡為度,取出候冷研細,其他各藥則分別研細除冰片外皆調勻後收藏,先將患部洗淨,然後把收藏的藥加人冰片後,取少許撒敷患處,每日 5 或 6 次。

[功 效] 清熱解毒,化痕止痛,祛腐生肌。牙疳。

[驗 證] 屢用效佳

[備 注] 引自 1959 年《 浙江中醫雜誌》 (5 )。

7 .牙痛小降丹治各種牙痛

[方 劑] 防風、細辛、蓽茇、荊芥、硫黃各 6 克,冰片 33 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取玻璃杯 1 只,砂紙 1 張,將砂紙包在杯口上,系之,將藥粉放在砂紙上,堆成圓柱形,然後在頂上點火,令藥粉慢慢燃燒,待燒到藥堆琴底部(注意不要燒到砂紙)把藥灰和砂紙除去,刮下玻璃杯內壁上的降丹,貯瓶備用。取降丹少許放在棉花中,再將藥棉貼於牙痛處,咬緊即可。

[功 效] 祛風、消炎、止痛。各種牙痛。

[驗 證] 臨床應用多年,治療各種牙痛均有較好的止痛效果。一般用藥 l 次,8 分鐘後即可止痛,效佳。

[備 注] 引自《百病中醫諸竅療法》 。

8 .獨頭蒜煨熟治風蟲牙痛

[方 劑] 獨頭蒜 2-3 頭。

[制用法] 將蒜去皮,放火爐上煨熟。趁熱切開熨燙痛處,蒜涼再換,連續多次。

[功 效] 消炎殺菌,解毒。用治風蟲牙痛。

[驗 證] 趙 xx ,女,27 歲,用本方數次後痊癒。

9 .姜礬粉止牙痛

[方 劑] 老薑、枯礬等份。

[制用法] 老薑用瓦焙乾,研末,枯礬研細,與薑末調勻。塗搽病牙。

[功 效] 止牙齒疼痛。

[驗 證] 據《普濟方》載:“有人日夜呻吟(指牙痛― 編者注),用之即愈。”

10 .韭菜根花椒止齲齒痛

[用 料] 韭菜根 10 根,花椒 20 粒,香油少許。

[制用法] 洗淨,共搗如泥狀,敷病牙側面頰上。

[功 效] 止痛。

[驗 證] 據《千金方》載,敷此方“數次即愈也。”

11.胡椒綠豆治牙痛

[用 料] 胡椒、綠豆各 10 粒。

[制用法] 將胡椒、綠豆用布包扎,砸碎,以紗布包作一小球,痛牙咬定,涎水吐出。

[功 效] 清熱,止痛。用治因炎症和齲齒所引起的牙痛。

[驗 證] 據《韓氏醫通》載,用此法可“立愈”。

牙痛

篇蓄煎劑

[藥物]篇蓄 50~100克 (鮮品則可加大用量)。[用法]每天 1劑,水煎分2 次眼。

[療效]此方治療牙痛,一般2~3 天疼痛消失。 [來源]袁呈雲。中醫雜誌1985; (12):12丁香粉

[藥物]公丁香 10粒。

[用途]上藥研細末貯瓶備用。牙痛時將藥末納入齲齒內或牙隙處。

[療效]此方治療各種牙痛,一般數秒鐘即止痛,重者可連續使用2~3次。

[來源]沈吉義。四川中醫1990; (5):封4

牙痛漱口劑

[藥物]露蜂房20 克。

[用法]煎濃汁含漱口,每天數次。

[療效]以此方治療風火牙痛,一般漱口幾次即愈。

[病例]嚴××,男, 50 歲。多年來反覆牙痛,時有牙齦紅腫疼痛,影響寢食,經用此方漱口幾次即愈,幾年來未見覆發。

[來源]田業珍。四川中醫1985; (6):31

牙痛合劑

[藥物]夏枯草、篇蓄各30 克,玄參 15克,細宰5 克。

[用法]每天 1劑,水煎分2 次服。

[療效]此方治療牙痛音30例,痊癒 27例,好轉 2例,無效 1例。

[病例]劉×,男, 35 歲。牙痛3 年餘,時好時壞,經多方治療乏效。近日牙痛劇烈。檢查牙齦微腫,左下第8 牙齒已變黑色齲洞。服此方 1劑後痛減,續服 2 劑痊癒。隨訪 l年未復發,齲齒亦未發展。

[來源]閻曾平,陝西中醫1992; (2):80

牙痛靈

[藥物] 虎杖25 克,生甘草5 克,75%酒精500 毫升。

[用法]將前 2 味藥侵入酒精中 15 天,濾去藥渣,裝瓶備用。用藥棉籤蘸藥液,搽在患牙區域性。一般塗搽 1~6 次,牙痛可痊癒。

[療效]D 此方治療牙痛200 多例,僅2例無效。

牙痛散

[藥物] 牛石膏40 克,黃連、白芷、川芎各20 克,細辛3 克。

[用法] 上藥研末,過7 號篩。混勻。以 5 克 1 小瓶分裝密封儲存。

每天服3 次,每次5~10 克,溫開水送服,5 天為 1 療程。服藥期間每天用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沖洗區域性1次。

[療效] 此方治療智齒冠周炎 112 例,經 1療程治療,治癒 91 例,好轉 15例,無效 6例。患者治癒後再服藥 2 天以鞏固療效。

[來源] 楊國札。中醫雜誌1992; (12):32

注:孕婦、產婦忌用。

齒衄

蘆根煎劑

[藥物]鮮蘆根適量。

[用法]每天 1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齒衄數例,均 1劑而愈。

[病例]某女,15歲。身體壯實,因門齒動搖,以於拔之,血出不止,如注如湧,舌苔黃膩,脈洪大數。以此方水煎服,藥後齒衄頓止。

[來源]徐焙。浙江中醫雜誌 1990;

牙痛

方1:露蜂房1個,醋500毫升。

制用法:將蜂房浸泡醋內於鍋內煮熟,待涼後漱口,日數次。

療效:治療多例,均愈。

方2:香椿樹皮30克,白糖適量。

制用法:香椿樹皮加水煮沸後去皮加糖口服。

療效:1次痊癒。

方3:荊芥、防風、貫眾、元參、甘草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 劑,早晚分服。

療效:1劑止痛,3劑痊癒。

風火牙痛(包括蛀牙痛):小蘇打(或食鹼)2克,加蜂蜜調成糊狀,用棉球蘸後咬在痛處,立止,一日二次,一天可治癒。特效。

牙周炎、牙齦炎:用一隻雞蛋清加等量白酒攪勻,喝一口,含口中,5分鐘吐掉,一日二次(一日一隻蛋),2~3天消火止痛,並痊癒。

牙出血:每次用藕節*半兩,花生紅衣1錢,煎一碗湯,漱口並嚥下,一日二次,連用3天有特效。

牙痛(神經性、過敏性、蛀牙痛均可):花椒10粒,白酒一兩,將花椒浸在酒內,十分鐘後用酒口含,幾分鐘即見效,一日2次每次10分鐘,3-4天痊癒。

牙周炎、牙齦炎:用一隻雞蛋清加等量白酒攪勻喝一口,含口中,5分鐘後吐掉,一日二次(一日一隻蛋),2-3天消炎止痛。

牙出血(經常出血或刷牙引起):花椒10粒,醋三兩,浸2天后口含,一次3分鐘,一日2次,連用5天有特效。

患牙咬藥法:

取黃荊根一小段, 洗淨搗爛, 咬於患牙處15~30分鐘後吐掉(切勿吞嚥)。 復發者可反覆使用。 一般在咬藥3~5分鐘即可止痛。

蜜花椒療法花椒6克, 蜜蜂房6克, 食鹽少許, 入鍋加水煮, 涼後含漱, 吐出再含, 反覆多次。

治療牙痛的十個秘方

1、獨頭蒜煨熟治療風蟲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獨頭蒜2-3頭。

[制用法]將蒜去皮,放火爐上煨熟。趁熱切開熨痛處,蒜涼再換,連續多次。

[功效]消炎殺菌,解毒。用治風蟲牙痛。

2、垂楊柳根燉瘦肉治療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垂楊柳樹根30克,瘦豬肉150克,調料適量。

[制用法]柳根洗淨切條,豬肉切小塊,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燉,待將熟時下調料少許。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潤燥,祛風清熱,清肺止痛。用治風火牙痛、虛火牙痛及牙齡炎等疾患。

3、蕹菜根醋治療齲齒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蕹菜根200克,醋、水各250克。

[制用法]共煎湯。待水涼後頻頻含漱多次。

[功效]清熱,止痛。用治齲齒牙痛。

4、花椒浸酒治療諸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花椒15克,白酒50克。

[制用法]將花椒泡在酒內10-15天,過濾去渣。棉球蘸藥酒塞蛀孔內可止痛。一般牙痛用藥酒漱口亦有效。

[功效]消炎鎮痛。用治蟲蛀牙痛。

5、酒煮黑豆治療虛火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黑豆、黃酒各適量。

[制用法]以黃酒煮黑豆至稍爛。取其液漱口多次。

[功效]消腫止痛。用治熱盛引起的牙痛、牙齦腫痛。

6、桃柳樹皮清熱治療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桃樹皮4克,柳樹皮4克,白酒適量。

[制用法]砂鍋放入白酒,以文火煎煮桃柳樹皮,趁熱含酒液漱口。當酒液含在口中涼後即吐出,日漱數次。

[功效]清熱止痛,祛風散腫。用治風火牙痛和牙周發炎。

7、外用獨頭蒜清熱止痛

[治療牙痛用料]獨頭大蒜1個。

[制用法]剝去蒜皮,將蒜搗成泥。將蒜泥敷於虎口穴上,男敷左,女敷右,然後用貝殼蓋上,並用布帶固定。俟敷藥處略有燒灼感時,揭去貝殼與藥膏,隨即起一水泡,用針刺破不再敷藥,牙痛可止。

[功效]清熱,止痛。常用治蟲蛀牙痛、胃火牙痛、傷風牙痛等。

8、絲瓜薑湯清熱解痛

[治療牙痛用料]絲瓜500克,鮮姜100克。

[制用法]將鮮絲瓜洗淨,切段,鮮姜洗淨,切片,兩味加水共煎煮3小時。日飲湯2次。

[功效]清熱,消腫,止痛。用治牙齦腫痛、口乾鼻涸、鼻膜出血(流鼻血)。

9、冰糖水治療虛火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冰糖100克。

[制用法]清水一碗放入鍋內,下冰糖煮溶,至只剩半碗水即成。一次飲完,每日2次。

[功效]清熱,潤肺。用治虛火上升引起的牙痛。

10、生地煮鴨蛋治療風火牙痛

[治療牙痛用料]生地50克,鴨蛋2個,冰糖5克。

[制用法]用砂鍋加入清水兩碗浸泡生地半小時,將鴨蛋洗淨同生地共煮,蛋熟後剝去皮,遭受入生地湯內煮片刻,服用時加冰糖調味。吃蛋飲湯。

[功效]清熱,生津,養血。用治風火牙痛、陰虛手心足心發熱等。

牙疼:河南名醫:陳民生

石膏粉1兩,麻黃半兩煎水喝,兩劑即愈。

牙疼有什麼方法治療嗎

取大蒜搗爛,溫熱後敷在疼點上可以治療牙髓炎、牙周炎和牙痛等症狀。

把味精按1∶50的濃度用溫開水化開後,口含味精溶液一會兒就吐掉。這樣連續幾次,堅持兩天後牙痛就會好的。

牙疼的時候可以切生薑一小片咬在痛處,必要的時候可以重複使用,睡覺的時候含在口裡也無妨。這是很安全可靠的一個驗方。

取普通白酒100克放入茶缸里加上食鹽10克;攪拌,等鹽溶化之後放在爐子上燒開。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注意不要嚥下去,牙痛就立刻止住了。

漱口:含一口水(溫度接近體溫),用力漱口。

按摩手:這方法可緩解50%的疼痛。取一塊冰搓摩拇指與食指骨頭相連的“V”字地帶,輕輕地將冰塊壓在此部位5-7分鐘。一位加拿大研究員發現,60-90%使用這方法的人,牙痛因此而減輕。他的研究顯示,這種磨擦法能干擾牙痛神經衝動的傳導。

用冰塊按摩合谷穴5分鐘。

實火、虛火牙痛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得要人命。中醫認為牙痛是人體實、虛火上升引起的。實火引起的,痛程短,疼痛厲害;虛火引起的,痛程長,疼痛綿綿,牙齒鬆動。

※ 苦瓜1條,搗爛如泥,加白糖調勻,兩小時後將水濾出,冷服。連服3次。

※ 取鮮雞血煮熟熱服。

以上兩方主治實火牙痛。

※ 百合、蓮子與大米煮粥,冷卻後食用。每日一次。

※ 荸薺、生藕、鮮茅根,水煎,取汁飲用,一日數次。

※ 大米中加生地100克煮成粥,粥成加白糖適量,冷後服。

以上三方主治虛火牙痛。

生薑止牙痛

生薑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時取鮮生薑一片,咬合於痛牙處,必要時可重複用之。

味精止牙痛

取味精少許,直接塗敷牙痛處;或將適量味精加入開水中熔化,待冷卻後反覆含漱,止痛效果良好。

穴位按壓止牙痛

上牙痛取下關穴,下牙痛取頰車穴,無倫上下牙痛均加用同側合谷穴,以拇指用力按壓穴位並略揉動,反覆進行至牙痛消失。

治牙痛的小驗方

第一個驗方是:取大蒜搗亂,溫熱後敷在疼點上可以治療牙髓炎、牙周炎和牙痛等症狀。

第二個驗方是:把味精按1:50的濃度用溫開水化開後,口含味精溶液一會兒就吐掉。這樣連續幾次,堅持兩天後牙痛就會好的。

第三個驗方是:牙疼的時候可以切生薑一小片咬在痛處,必要的時候可以重複使用,睡覺的時候含在口裡也無妨。這是很安全可靠的一個驗方。

第四個驗方是:取普通白酒100克放入茶缸里加上食鹽10克;攪拌,等鹽溶化之後放在爐子上燒開。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注意不要嚥下去,牙痛就立刻止住了。

牙痛食療方

牙痛一般可分為齲齒牙痛、風熱牙痛、虛火牙痛三種。現介紹九則治療牙痛的食療方,您不妨一試。

方一:鹹蛋蠔豉粥

鹹鴨蛋2個,蠔豉(幹牡蠣肉)100克,大米適量煲粥,連吃2-3天。適宜虛火上炎牙痛者食用。

方二:皮蛋腐竹鹹瘦肉粥

皮蛋2個,水發腐竹60克,鹹瘦豬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適量煲粥,連吃2-3天。適宜虛火齲齒疼痛者食用。

方三:蠔豉皮蛋鹽漬瘦豬肉粥

蠔豉100克,皮蛋2個,鹽漬瘦豬肉100克,大米適量煲粥吃。適宜陰虛牙齒腫痛、咽喉聲嘶者食用。

方四:牛膝生地黑豆粥

牛膝12克,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黑豆60克,粳米100克。將各物分別用水洗淨,地黃切碎,加適量清水煮成粥,去牛膝、地黃的藥渣,用少許鹽調味隨意食用。適宜體虛正氣弱的老年患者食用。

方五:貽貝蓯蓉黑豆湯

貽貝(淡菜,為海產品)、肉蓯蓉各30克,黑豆150克。洗去貽貝砂泥,黑豆洗淨,肉蓯蓉切片,共放鍋里加清水適量熬煮1小時以上,然後去取汁,1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牙痛痊癒為止。貽貝入腎經,滋陰降火;黑豆補腎,除胸中熱痺,散五臟積熱。適宜齲齒牙痛及虛火上炎的牙齦腫痛者食用。

方六:狗肝菜豆腐湯

狗肝菜(草藥)250克,豆腐250克,二味用水洗淨,加適量水煮熟,去狗肝菜,加調味料,飲湯吃豆腐。適宜肝火風熱齲齒紅腫熱痛者食用。(虛火者忌用)

方七:柳根煲瘦肉

柳樹根50克,豬瘦肉100克。二味洗淨加適量水同煲,調味後飲湯吃肉。適宜牙齦腫脹、腮部紅腫的風火牙痛者食用。

方八:綠豆雞蛋糖水

綠豆100克,雞蛋1個,冰糖適量。將綠豆搗碎,用水洗淨,放鍋里加水適量,煮至綠豆爛熟,把雞蛋打入綠豆湯裡,攪勻,稍涼後一次服完,連服2-3天。適宜風熱牙痛、口腔紅腫熱痛的風熱牙痛者食用。

方九:虎墜火湯

生石膏30克,懷牛膝9克,丹皮6克,綠豆100克,大米適量。先將石膏、綠豆搗碎,然後將各藥放入紗布袋裡,縫口,放進砂鍋裡,加適量清水和大米煮粥,粥成去藥袋,喝粥。石膏大寒為消炎墜火之品;牛膝引熱下行以散鬱熱;丹皮行血散瘀;綠豆清熱解毒消炎。適宜實熱火盛的壯實的患者食用。體弱胃氣虛者忌服

病因症狀

牙痛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和牙周炎、齲齒(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牙齦炎是常見的牙周組織疾病。是由於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齒受到牙齒周圍食物殘渣、細菌等物結成的軟質的牙垢和硬質的牙石所致的長期刺激,及不正確的刷牙習慣,維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牙齦鮮紅或紫紅、腫脹、鬆軟,有時齦緣有糜爛或內芽組織增生外翻,刷牙或吃東西時牙齦易出血,但一般無自發性出血,病人無明顯的自覺症狀,有時可有發癢或發脹感,口臭明顯。

牙周炎是口腔常見病,其病因複雜。如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修復體等區域性因素的刺激,牙齦受到損害,加上細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環;維生素C的吸收、利用障礙;維生素D缺乏及各種因素導致的機體抵抗力下降,皆可引發牙周炎。

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早期,牙齦發癢、不適、口臭,繼之牙齦紅腫、鬆軟,容易出血,疼痛,反覆發作。日久牙齦與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壞,形成一個袋子,叫牙周袋,袋內常有膿液溢位,炎症繼續擴大,可成為牙周膿腫,病情加重,區域性疼痛、腫脹,初為硬性,後變為軟性,有波動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膿液,出膿後,疼痛可減輕,或反覆發作,非常痛苦。

自療注意事項

(1)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2)發現蛀牙,及時治療。

(3)睡前不宜吃糖、餅乾等澱粉之類的食物。

(4)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薺、芹菜、蘿卡等。

(5)忌酒及熱性動火食品。

(6)脾氣急躁,容易動怒會誘發牙痛,故宜心胸豁達,情緒寧靜。

(7)保持大便通暢,勿使糞毒上攻。

(8)勿吃過硬食物,少吃過酸、過冷、過熱食物。

自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壽堂牙痛安膠囊,每次2片,每日3次。

(2)滅滴靈片,每次0。2克,每日3次。

(3)牛黃解毒丸,每次3片,每日3次。本方有通便瀉火作用。

(4)補腎固齒丸,每次4克,每日2次。用於年老牙松、隱隱疼痛者,宜久服。

2。驗方自療法

(1)徐長卿12克,水煎2次,混合後分2次服,每日1劑。

(2)馬鞭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五倍子15克,煎濃汁含漱。

(4)赫石、生石膏、生地黃各30克、麥冬12克、川牛膝20克、知母9克,水煎,每日3次,每日1劑。

(5)蔥白1根、白礬15克,將上藥共搗爛,置於牙痛處,每隔5小時換1次。本方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牙痛,包括實火牙痛、虛火牙痛、齲齒牙痛等,牙痛是多種牙齒疾病和牙周炎等疾病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症狀。

(6)老蒜2瓣、輕粉5克。二者搗爛貼經渠穴,用小蚌殼蓋住,或以他物蓋上亦可,捆好,少時覺微辣揭下,內起一泡,用針挑破,流淨黃水即愈。經渠穴在兩手大拇指根上,脈下小窩處。

(7)生薑6克、大蒜6克、茶葉12克、威靈仙12克,將藥物搗爛,調拌麻油、蛋清,外敷貼合谷穴、湧泉穴。本方主治虛火上炎、腎陰虛之牙痛。

(8)獨頭蒜2-3只,將蒜去皮,放火爐上煨熟,趁熱切開熨湯痛處,蒜涼再換,連續多次。本方用治牙齒疼痛,具有滅菌、解毒之功效。

3。飲食自療法

(1)綠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飲湯,每日2次,每日1劑。

(2)豬腰子1只、食鹽少許、骨碎補15克,水煮食肉飲湯,每日1劑。用於腎虧牙浮、牙隱痛,勞累後易發者。

(3)紅糖適量,蕎麥根一把,水煎,分數次服。用於治小兒牙痛。

(4)豬肉適量、水芹鮮根30克,水煎,分數次服。

(5)鮮姜100克、絲瓜500克,將鮮絲瓜洗淨,切段,鮮姜洗淨,切片。二葉加水共煎煮3小時。每日飲湯2次。本方用治牙齦腫痛,口乾鼻涸,鼻膜出血(流鼻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4。外治自療法

(1)雲南白藥粉加熱水調成稀糊狀,直接塗在齲洞和牙齦上即可。

(2)取六神丸數粒,置於齲洞中,咬緊即可止痛。

(3)切一片生薑咬在痛處,必要時重複使用,即可止痛。

(4)樟腦、冰片適量,共研成細末,放於牙痛處,並令病人吸氣即可止痛。

(5)荔枝10只,在其肉內填入少許食鹽,用火煨乾後研末,擦痛處即可。

(6)取陳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鐘,待溼後後含在口中3-5分鐘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5。其它自療法

叩齒法:每天清晨起床後,閉口,上下齒叩擊300下,同時將唾液分3次嚥下。

每次小便前叩擊36下,然後小便。練習3個月,能使牙痛不再復發。

永不牙痛奇方————-

此方我師傳來,師父說他治過一千多人,均一次見效!我也給十多個人用過均神效,無毒副作用,有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樟腦6克 龍骨3克 透骨草3克 甘草3克

上藥研細浸入高度白酒中(酒浸沒藥即可),然點燃酒,如酒度數低點不燃可先加熱白酒後再點燃,待火自行滅燃後,酒稍冷卻即口含藥酒汁30分鐘左右(浸泡痛牙)吐掉,最好晚飯後應用(藥後不可吃東西,否則易損牙床,一次愈)

————藥汁不可吞下,含浸後吐掉!!!

對牙齦炎、牙周炎、風火牙疼、蟲牙、爛牙、智齒牙痛均有效,一次腫痛輕,最多二次愈!

■湧泉敷蒜治牙痛

先來看看湧泉穴。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位於足底(去趾)前1/3與2/3交界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那什麼是井穴呢?《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所出為井。」也就是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開始的泉源一樣。中醫認為,湧泉穴是屬於心腎兩經的相接點,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心湧泉穴止於俞府穴。主腎及其經脈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與腎有關的脾、胃、心、肺等臟腑病症。

再來看看大蒜。大蒜的功效實在太多,主要為行滯氣,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入脾、胃、肺經。

本人症狀:左側牙痛,而且是上、下牙都痛,屬於陣痛型,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有時晚上睡覺都痛,持續時間有一、二個月,甚是苦惱。

實施步驟:我在晚上7:30分開始在左腳的湧泉穴處敷上大蒜泥。大約一個小時後,敷蒜處產生強烈的痛疼;兩小時後,開啟看了一下,沒出水泡,於是接著敷。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發現腳已不能著地。去掉蒜泥,敷蒜處腳上鼓起一大兩小水泡。

大蒜在腳底拔出大水泡

從敷上蒜泥開始,牙痛情況就時好時壞,一會兒非常痛,一會兒也沒事。包括睡覺時,有時也隱隱作痛。痛的時候,啥招都不好使,包括掐合谷穴,作用都很有限。

水泡被刺破以後的情況

到了公司以後,我開始用大頭針消過毒後將大水泡刺破,擠出大量的水來,我一聞,都是大蒜味,也不知這水是怎麼形成的。擠出水後,過一會兒,還會有水泡形成。就這樣反覆了大約7、8次後,水漸漸的少了。我發現,只要泡一鼓起來,牙就開始痛,一刺破了,牙就不痛了。到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敷蒜24小時後,牙痛情況基本解除,包括用涼水漱口都不會感覺痛了,我大喜。由此,我終於親身體會到了大蒜治牙痛的絕妙之處。

那為什麼這種治法會這麼靈驗呢?中醫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一說。也就是說,牙痛,我不在牙那治,而在腳上治,這有點類似“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大蒜由於特殊的藥性,會對面板及深層肌肉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從而引氣血下行,將頂在牙周圍的氣血向下引,這樣,上面的痛疼就減輕了。其實,這個道理,和拔罐、扎針炙是一個道理,就是引氣血。當然,民間也有用大蒜敷在合谷處的,想必道理也是一樣的。當然,用大蒜治牙痛的壞處是出了大水泡,牙是不痛了,但腳卻走不了路了。為避免這個弊端,民間還有用綠豆敷在湧泉穴處的。由於湧泉是腎經的井穴,引心火下行,以達到心腎相交的目的,用腎水滅掉心火。但這個方法我沒試過。

自我按摩治療牙痛篇

牙痛是牙齒和牙周疾病的常見症狀。一般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尤為明顯。中醫認為風火、風寒、胃熱、虛火等皆可引起牙痛。用自我按摩的手法,可緩解牙痛症狀。

1。 預備式

坐位或站位,全身放鬆,雙眼平視微閉,呼吸調勻,靜息1~2分鐘。

2。 指掐合谷穴:

用拇指指尖,按於對側合谷穴,其餘四指置於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l分鐘。

功效:疏風解表,活絡鎮痛。

3。 按揉下關穴

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於同側面部下關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4。 按壓頰車穴

用雙手拇指指腹,放於同側面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0。5~l分鐘。

功效:解痙止痛,活血消腫。

5。 按揉風池穴

用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風池穴,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按揉0。5~l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提神醒腦。

6。 指掐少海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少海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7。 按揉陽溪穴

用拇指指腹,放在對側陽溪穴,適當用力掐0。5~l分鐘。

功效:通腑瀉熱,清熱止痛。

8。 掐牙痛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牙痛穴,適當用力掐0。5~1分鐘。

功效:活血止痛,通絡解痙。

9。 揉按面頰部

用雙手掌掌心,分別放在同側面頰部,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鐘,以面頰部發熱為佳。

功效:活絡散寒,緩痙止痛。

10。 推行間穴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行間穴,適當用力上下推動0。5~1分鐘。

功效: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自我按摩可在疼痛時操作。面部按摩時,用力可逐漸加重至有酸脹感竄至痛處為佳,以按摩患側面部為主。肢體按摩可取雙側穴位。平時還應注意口腔衛生。

小貼士:

合谷穴:位於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虎口處。

下關穴:位於耳屏前一橫指處,為兩顴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

頰車穴:位於兩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用力咬牙時,咬肌隆起處。

風池穴:位於頸後大筋兩旁外側凹陷處。

少海穴:屈肘,位於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踝連線的中點處。

陽溪穴:拇指向上翹起,位於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

牙痛穴:位於手掌面第3、4掌骨之間,距離掌橫位約1橫指處。

行間穴:位於足背第l、2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間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