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科學練聲的方法和步驟,原來歌唱家每天都做這個!

⊙內容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練聲是一個歌者必須堅持的事,不是隻有唱美聲、民族唱法才需要練聲,練聲在流行聲樂的學習和提高中意義非凡,不可忽視。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練聲?今天來分享一些方法:

第一,將練聲作為日常生活習慣。

我們練聲就是為了將有方法的肌肉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和本能,所以我們練聲就一定要形成日常的習慣,就跟你每天不能不刷牙,不能不吃飯一樣,你要想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須要堅持每天練聲。

其實,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在我們還沒學會怎麼控制脖子,喉嚨,聲帶那些地方的肌肉的時候,我們完全出於本能的情況下,天然就會換聲,天然聲帶閉合就很不錯,就會不去亂用力,因為我們那些部分的肌肉還發育不完全,根本就無從用力,發聲只能依靠更本能的橫膈膜等其他地方的肌肉來用力,就像我們常提到的小孩子哭兩個鐘頭嗓子都不會啞,因為他的聲帶和喉嚨那邊沒發育好,神經控制不到,只能靠橫膈膜靠氣壓。但是反倒隨著年齡慢慢變大,我們慢慢會使用各個部分的肌肉了,在沒有人給予我們適當的發聲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就會依靠脖子,喉嚨,咽部等等聲帶外部的肌肉來用力,來大喊大叫,而聲帶閉合,換聲等等能力反而漸漸喪失。

而我們現在要學唱歌就是要把聲帶的這些我們天生具備,但是因為後天不良的發聲習慣而喪失的功能給找回。

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練習,或者至少一週練習5到6天,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新的肌肉本能。

第二,練聲的重點在於“練”。

在現實中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所謂的練聲其實不是“練”而是“體會”。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例如唇顫音,今天彈一個highe,感覺不錯,這個highe彈得好像很輕鬆,趕緊錄下來,問問老師怎麼樣,老師說不錯,非常開心,不練了;明天練一個唇顫音,發現嘟得很順,很開心,或者嘟得總有斷層,於是錄下來,問老師,這個到底怎麼才能沒有斷層,到底怎麼才能喉位不上去,等等。其實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你練得很不夠,重複地不夠,只是每次體會一下,發現有問題,就問老師,期待老師的一句話能讓你頓悟,然後蹭就做好了。

也就說很多人其實都只是在想,在嘗試,並沒有真正完全投入到其中,反覆地練。

練聲關鍵在於重複,跟第一條提到的一樣,我們是為了改變聲帶的習慣,改變本能,這個不是靠體會一下,感覺一下就可以達到的,而必須要我們在練聲的這個時間段裡,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到發聲這件事中,反覆練它幾十遍上百遍,最後經過成千上萬遍的練習,讓我們的肌肉去形成記憶,形成習慣,變為本能。

第三,練聲的強度問題。

練聲的強度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練習的次數或者說量。我們在第一條說到了,我們最好能夠堅持每天練聲,養成習慣,那麼每天練習的量多少比較合適呢?

比較推薦的是少量多次,例如一次練習15到20分鐘,然後早中晚各練一次,三次可以練同樣的內容,也可以分別不同內容。當然如果你沒那麼多時間,那麼一天練一次,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也就夠了。

除了練習的次數和量,關於強度的另外一方面想強調的就是音量和力量。很多人練聲的聲音非常大,很使勁,這樣練更多的可能是傷害而不是鍛鍊。

練聲最為重要的是動作的準確性,以及肌肉的控制和感受,而不在於音量和力量。在你的技巧不夠好,控制力不夠強的時候,錯誤的用力,只會使你的不該用到的外部肌肉緊張,進而牽制到內部聲帶肌肉的動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打哈欠。當然這個練習是不出聲的,是無聲練習,但是很多人說越練越難受,越練越緊張。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太緊張,太用力了。

打哈欠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喉位,為了舒展開啟腔體,但是注意喉位和腔體是內部的肌肉,我們是要開啟,要放鬆,但是一般人平時打哈欠的時候會整個脖子,下巴都會變緊張,你可以自己摸一下。

有些人說,那小聲練跟蚊子叫一樣,有什麼用呢,那我只能告訴你,音量是靠共鳴靠傳聲來提升的,不是靠喉嚨使勁來達到的,另外,不要忘了還有唱歌麥克風。

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練聲一定要“小聲地”,“輕輕地”唱~

第四點,練聲中的樂感。

很多人練聲就是練聲,很直白很生硬,因為他感覺,這個本來就是一些死板的迴圈的固定音階,毫無美感可言。如果你就是這麼想,那我要告訴你,一定要拋棄這種想法。

練聲曲也是曲子,你也一定需要把它當成一曲優美的樂章。

我們在練聲的時候也可以嘗試傾注各種各樣的情感來練,例如可以很幽怨的,可以很抒情的,可以很激昂的,如果你會怒音,那麼就來幾個怒音吧,這樣會讓你的練聲事半功倍,既練了機能,又提高了樂感。

科學練聲的方法和步驟,原來歌唱家每天都做這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