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嗎啡的正與邪

一說起嗎啡,你首先想到了什麼?是止疼藥?是毒品?實際上,兩種答案都是正確的。因為嗎啡在醫生手上,是治病救人的強效止疼藥,但在癮君子手上,又成了十惡不赦的毒品。

醫用嗎啡外觀為淺黃色、棕色、白色或無色的結晶性粉末(或無色透明藥劑),具有中樞性鎮痛作用,以及鎮靜、止咳作用。1803年,法國醫學家塞昆首次從鴉片中提取嗎啡,1806年,年僅21歲的德國藥劑學家弗雷德里希·塞爾吐納也完成了同樣的實驗,且更進一步,將分離出來的嗎啡液體制作成晶體粉末狀。對這種從未見過的結晶體,他非常好奇,保險起見,他嘗試在狗食中摻和了一小勺,結果幾分鐘後狗便昏睡在地板上,用棍子猛打都不醒。這種神奇的現象讓他激動不已,為了探索奧秘,他自己也吃了一點,結果同樣昏睡不醒,甚至差點沒了命。醒來以後,他發現這種化合物有不僅能讓人睡得深沉,而且還有鎮痛效果。1827年,著名的製藥公司默克集團正式將嗎啡進行商業規模的生產和製造。

實際上,嗎啡被製作成藥物之後,由於合法且不受管制,逐漸成為非常暢銷的商品,人們輕易就能獲取到,這無疑導致非醫療的濫用機率大大增加。據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歐洲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連一些醫生與藥劑師都是“嗎啡癮者”。嗎啡於19世紀末傳入中國,最初由旅居上海租界的歐洲籍醫生用於治病,後期又廣泛用於戒除鴉片。

嗎啡是鴉片中最主要的生物鹼,因而嗎啡的中毒症狀、成癮症狀及戒斷症狀多與鴉片相似。嗎啡濫用後的毒性主要表現在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上,對呼吸中樞的麻痺作用為致死的主要原因。嗎啡濫用後具有較強的藥物成癮性,一般連續使用1至2周即可出現耐受性。嗎啡成癮者突然停用嗎啡可出現戒斷綜合徵,表現為流淚、流涕、出汗、瞳孔散大、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體溫升高、嘔吐、腹痛、腹瀉、肌肉關節疼痛及神經、精神興奮性增高,如驚恐、不安、失眠等,嚴重者還會出現虛脫和意識喪失。長期濫用嗎啡可導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維和記憶力衰退,並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嚴重的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儘管嗎啡有嚴重的副作用,但直到現在,它依然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唯一推薦癌症晚期患者緩解病痛的止痛藥之一,因為嗎啡的鎮痛作用在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中獨一無二。每天世界各國有無數癌症患者,都是依靠注射嗎啡讓自己從疼痛中平靜下來。

所以,從醫學上來說,嗎啡自誕生以來,醫生透過它的幫助從死神手裡搶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而我們人類直到現在,也因為有了嗎啡才能免受各種劇烈疼痛的折磨。嗎啡這一偉大功績不僅是人類開始利用純單體化合物作為藥物的標誌,也是天然藥物化學初級階段開始形成的標誌。但從社會學來講,嗎啡的發明,讓癮君子擺脫了對天然植物的限制,讓人類第一次可以大劑量使用純粹的成癮物質,這一飛躍,也促成了毒品的蔓延。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