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中醫中藥,牛蒡子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中藥,牛蒡子的功效及應用

牛蒡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實,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乾,粒大,飽滿,色灰褐者為佳,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

【別名】

惡實,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風子,毛錐子,粘蒼子,牛子,土大酮子,萬把鉤,鼠尖子。

【效能歸經】

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

【功效】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主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

中醫中藥,牛蒡子的功效及應用

【應用】

一般用5~12g。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痰多:

本藥辛散苦洩,寒能清熱,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風熱,發散之力雖不及薄荷等藥,但長於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風熱感冒而見咽喉紅腫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熱,咽喉腫痛等症,常與銀花,連翹,荊芥等藥配伍;若風熱咳嗽,痰多不暢者,常與桑葉,桔梗,前胡等藥配伍。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本藥清洩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洩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隱,常與薄荷,檉柳,竹葉等配伍;若風溼浸淫血脈而致的瘡疥瘙癢,常與荊芥,蟬蛻,蒼朮等藥配伍。

3、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咽喉腫痛:

本藥辛苦性寒,於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風熱,內解熱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效,用治瘡毒,丹毒,痄腮,咽喉腫痛等熱毒病證,用治風熱外襲,火毒內結,癰腫瘡毒,兼有便秘者,常與大黃,梔子,連翹等藥配伍;治療乳癰腫痛,尚未成膿者,可與金銀花,梔子,瓜蔞等藥配伍;用治瘟毒發,痄喉脾等熱毒之證,常與玄參,黃芩,板藍根等清熱瀉火解毒藥配伍。

【用藥注意事項】

本藥性寒,滑腸通便,氣虛脾虛便溏者禁用。

中醫中藥,牛蒡子的功效及應用

【現代研究】

主要含木脂素類,牛蒡甙,牛蒡酚,羅漢松脂酚,脂肪酸等,有抗菌,解熱,利尿,降低血糖,抗腫瘤等作用。

【附方】

《醫宗金鑑》瓜樓牛蒡子湯:瓜樓仁,牛蒡子,花粉,黃芩,梔子,連翹,皂刺,金銀花,陳皮,青皮,柴胡各15g,甘草5g,治療乳癰極效。

《證治準繩·幼科》牛蒡湯:牛蒡子90 g,大黃45 g,防風,薄荷各90 g,荊芥120 g,甘草35g,治小兒傷風,發熱煩躁,鼻塞氣喘,痰嗽驚啼,及諸瘡赤紫,丹毒,咽喉腫痛。

《普濟本事方》牛蒡子散:炒牛蒡子90g,炒豆豉,羌活各30g,乾地黃75g,黃芪45g,治風熱成歷節,手指赤腫麻木,甚者肩背兩膝腫痛,遇暑熱及大便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