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胰島素髮現百週年專題|普及胰島素:前路仍然漫長

2021年是胰島素髮現100週年,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醫學發現之一。胰島素投入臨床使用,標誌著糖尿病管理時代的開端。過去確診I型糖尿病相當於死刑判決,這些患者的生活因此大為改觀,其他糖尿病患者也有了關鍵療法。

胰島素髮現百週年專題|普及胰島素:前路仍然漫長

胰島素髮現以前三十年,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島分泌物一直是許多研究者的攻關方向,但發現胰島素的關鍵突破要歸功於四位研究者:弗雷德裡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查爾斯·貝斯特(Charles Best)、約翰·麥克勞德(John Macleod)和詹姆斯·科利普(James Collip)。班廷於胰島素髮現前一年(1920年)產生了分離胰島內分泌物的想法[1]。1921年8月3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實驗室內,在導師麥克勞德的指導下,班廷與其助手貝斯特成功提取出一份犬胰島粗提取物,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模型犬的高血糖。隨後生化學家科利普的加入,令團隊得以分離出可用於人類的高純度提取物。一位罹患I型糖尿病的14歲男孩接受了高純提取物,兩週後,1922年1月23日,他從瀕死狀態中康復,此後又活了13年之久。隨後在1923年,班廷與麥克勞德因發現胰島素獲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班廷與麥克勞德大公無私,拒絕在胰島素處理的首份專利證書上署名[2];另外兩位發現者,貝斯特與科利普,則將這一發現的所有權利、名譽與利潤移交給多倫多大學董事會,兩人的報酬各為1美元。據說,班廷表示:“胰島素不屬於我,它屬於世界。”

胰島素髮現百週年專題|普及胰島素:前路仍然漫長

Figure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Banting House National Historic Site, London, ON, Canada。

然而,胰島素髮現一百年、納入世界衛生組織首版《基本藥物清單》44年以來,四位發現者的願望——需求胰島素者盡皆有之——還遠沒有實現。中低收入國家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群不能順利獲取胰島素、相應血糖監測輔助用品(如血糖計、血糖試紙)與規律糖尿病護理。即便在美國這樣的高收入國家,胰島素急劇上升的價格也引發了所謂的“胰島素危機”[3],患者只得限量應用胰島素及其他糖尿病藥物。2019年,全球約有4。63億糖尿病患者(約有8%為I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110萬兒童及青少年)[4],這一數字在2045年預計將達到7億,對胰島素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隨著肥胖人群增加,II型糖尿病患者數量也在上升,這將進一步加劇胰島素的需求量。2018年一項全球胰島素應用微觀模擬分析[5]表明,至2030年,僅治療II型糖尿病所需的胰島素量就將比2018年增加20%以上。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令胰島素需求越發高漲,若不在全球範圍內儘快聯合採取行動,胰島素獲取、供應與支付能力的不平等問題只會愈發嚴重。世界衛生組織今年釋出《全球糖尿病契約》[6],有望促進全球合作。該契約旨在提高治療(包括胰島素及相關醫療技術)可及性,改善I型及II型糖尿病患者的結局,同時也會重點關注與肥胖、不良飲食、缺乏鍛鍊相關的II型糖尿病預防。

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2021年10月刊中,發表兩篇權威評論,繼續關注胰島素髮現一百週年:第一篇, Philip D Home與Roopa Mehta探討了胰島素療法未來的可能發展情況[7];第二篇,James A M Shaw與同事對I型糖尿病的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學方法進行了綜述[8]。《柳葉刀》系列期刊自創刊以來涉及胰島素及相關內容的文章亦收錄至《胰島素髮現百年合集》(

100 years of insulin

collection)[9]。

胰島素髮現百週年專題|普及胰島素:前路仍然漫長

在胰島素髮現一百週年之際,我們要向班廷、貝斯特、麥克勞德和科利普,還有他們前後所有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們致意,是他們在科學與醫學上的美妙發現讓我們有了今日的胰島素療法。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胰島素與更廣泛糖尿病護理的獲取不平衡仍然隨處可見,這與胰島素髮明者們以身作則表現出的價值觀相去甚遠。胰島素一百週年絕不僅僅是慶賀與紀念——這一年更應成為改善糖尿病形勢姍姍來遲的催化劑。

END

參考資料

[1] For more on the birth of an idea see Timecapsul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 8: 971–7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0)30337-5/fulltext

[2] For more on the first insulin processing patent see Correspondenc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 5: 32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17)30115-8/fulltext

[3] For more on the insulin crisis in the USA see N Engl J Med 2019; 381: 1793–95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p1909402?url_ver=Z39。88-2003

[4] For more on diabetes statistics see https://diabetesatlas。org/en/resources/

https://diabetesatlas。org/en/resources/

[5] For more on global insulin use in type 2 diabetes see Article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7: 25–3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18)30303-6/fulltext

[6] For more on the WHO Global Diabetes Compact see Comment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9: 325–2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1)00111-X/fulltext

[7] For more on future developments in insulin therapy see Review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9: 695–70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1)00182-0/fulltext

[8] For more o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tissue engineering in type 1 diabetes see Review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9: 708–2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1)00170-4/fulltext

[9] For more on 100 years of insulin see https://www。thelancet。com/insulin-100

題圖 Copyright 2021 Shutterstock

中文翻譯僅供參考,所有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