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專家簡介:張磊,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非常嚴重的一種併發症,一旦出現了糖尿病足會給患者的行動帶來許多的不便,嚴重的會導致潰瘍以及感染,甚至截肢的發生,所以早期發現並治療糖尿病足是很重要的。

1.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

早期症狀有血管病變,還有神經感覺減退或異常,例如腳經常感覺到疼痛、麻木、灼熱、針刺、刀割等。

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糖尿病足引起的疼痛,不同時期表現不同:間歇性跛行,為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現。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乏力,勞累及麻木。走路時感到小腿處酸脹不適,休息一會可以緩解,但繼續走路時再次出現疼痛。這說明血管已經出現狹窄或者部分閉塞了,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走長距離的路。

休息痛,是病變的中期表現。當病變發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發生疼痛,稱為靜息痛。這種糖尿病足的症狀表現出的疼痛大多侷限在趾或足遠端,夜間尤甚,臥位時疼痛加劇,下肢垂下可有緩解,夜間靜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時心輸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減少,故疼痛常在夜間加重。

病情進一步發展,會形成肢端潰瘍壞疽。有三種類型:

(1)溼性壞疽:肢端體表區域性組織面板糜爛,形成淺潰瘍,深入肌層,甚至爛至肌腱,破壞故質,大量組織壞死,形成大膿腔,排出較多的分泌物。

(2)乾性壞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導致感覺遲鈍或消失,區域性面板呈現暗褐色,出現缺血性壞死,面板肌腱乾枯、變黑,發展到一定階段自行脫落,無分泌物,無水腫。

(3)混合性壞疽:既有肢端的缺血乾性壞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溼性壞疽,佔18。1%~20%。微迴圈障礙和小動脈阻塞同時並存,靜脈阻塞及感染嚴重糖尿病足的症狀。

2.糖尿病足需要做哪些檢查?

在醫院裡會做一些神經方面的檢查。最簡單的就是用大頭針或者曲別針來測試區域性的感覺,看是否有感覺減退。

血管方面,比較簡單的是同時測量上肢和下肢的血壓。正常情況下,下肢離心臟遠,所以血壓會高於上肢。用下肢的收縮壓除以上肢的收縮壓,得到的數值應該大於等於0。9。一旦這個數值小於0。9,就說明下肢血管有狹窄了。還有關於是否缺血的檢查,下肢體位抬高試驗,糖尿病足患者在抬高下肢30~60秒鐘後可見足部面板明顯蒼白,肢體下垂後可見面板呈紫紅色。如果靜脈充盈時間(足部面板由蒼白轉紅潤的時間)在15秒以上,說明該下肢供血明顯不足。下肢動脈觸診方面,可在膕窩(膝關節後面的窩)及足背處觸診膕動脈及足背動脈,糖尿病足患者可有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還有一些檢查,包括超聲、CT下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超聲檢查屬於無創性檢查,可首選篩查。血管造影和下肢動脈CT是有區別的,前者可以在檢查的同時做球狀擴張或者支架等治療,後者就是單純的檢查,主要作用是做診斷。

診斷糖尿病足時,必須注意充分利用視、觸、扣、聽、問診等傳統的檢查手段,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早發現病變早做處理。

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3.糖尿病足什麼時候手術效果最好?出現哪些症狀就非手術不可了?

俗話說“上工治未病”,如果糖尿病患者將血糖控制得比較平穩、理想,那麼就可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預防下肢動脈閉塞。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夠理想,就容易造成下肢動脈閉塞,形成糖尿病足。下肢動脈閉塞症臨床根據病情發展階段可分為間歇性跛行期、靜息痛期和壞疽期。

如果糖尿病患者晨練或散步時,發現走四五百米就覺得小腿肚子“轉筋”、疼痛,沒法繼續走下去,只能停下來揉揉腿才能接著走;走了同樣距離後,再次出現同樣的症狀,走不動路。這就稱為間歇性跛行期,此時必須重視起來,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當患者每次只能走一二十米,甚至不走路時下肢也疼,就到了靜息痛期,說明血管狹窄閉塞很嚴重了,缺血嚴重,這個時候就有可能做手術干預血管了。

壞疽期就是腳部的面板和深部組織因為得不到有效供血而壞死,出現了壞疽,此時疏通血管可能已經不奏效了。

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4.糖尿病足如何治療?

糖尿病足初期的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異常感覺,繼續發展就會出現神經感覺異常,或者走路以後出現肢體疼痛的感覺,也就是間歇性跛行,這兩種情況都是可以控制的,有相應的藥物治療,比如抗氧化藥、抗內部細胞增生藥。

再發展會出現足部潰瘍、間隙痛,甚至是感染,就需要手術治療了,也就是要重建血管。最近十多年,血管外科有一些新的治療趨勢,就是介入微創治療。方法就是用介入的手段擴張下肢血管,血管重建。這種方法已經慢慢取代了傳統的外科手術,成為主流治療糖尿病足血管病變的方法了。

絕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都可以做微創介入手術,只有少數病情非常嚴重、血管閉塞程度較高,或者病情比較複雜的患者需要開刀做搭橋手術,甚至聯合兩種手術來治療。

介入腔內治療包括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術、斑塊切除術、藥物球囊等,進行血管減容,保護管腔,延緩管腔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再次生成。這種治療方法屬於微創治療,創傷很小。

但無論是保守治療、介入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前提還是控糖,同時還要預防到其他危險因素,比如血壓、血脂、戒菸、運動等等。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腳,保證糖尿病人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5.球囊擴張後的效果能維持多久?會不會再次閉塞?又堵了該怎麼辦,還能疏通嗎?

雖然球囊擴張可以疏通堵塞的血管,恢復下肢的血供,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方法能逆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因此,單純地球囊擴張後很容易發生再次狹窄閉塞。

至於球囊擴張後的效果能維持多久,還與患者的自我管理有關。如前所述,引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抽菸。患者做了球囊擴張手術後,如果注意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同時戒菸,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就不會太快,球囊擴張的療效就能維持得比較持久。

當然,即使發生了再次狹窄和堵塞,透過及時處理,有些血管可以再疏通的。

6.

手術疏通了血管,就能徹底治好糖尿病足嗎?

擴張了血管,放了支架,並不代表治療的結束。患者還需要針對創面進行治療,並且控制好血糖,一定要戒菸。如果後期創面癒合了,血糖也控制得比較好,就能避免截肢了。必須綜合治療,糖尿病足才能保肢。

同時,為了防止再次狹窄甚至堵塞,患者還需要定期複查複診,生活中還要將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堅持走路鍛鍊,才能降低糖尿病足的風險。

建議患者在術後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和一年時,以及每年都定期複查下肢血管情況。特別是術後第3個月、第6個月以及術後1年這三個時間點,是下肢血管再次狹窄或者閉塞的高發時期,需要特別注意。

7.

中醫中藥需要服用嗎?

中醫中藥對糖尿病足的治療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中藥可以改善氧化應激反應,輔助降血糖,保護心、腦、腎、下肢血管等靶器官,減輕糖毒作用,改善體質,對延緩及消除動脈硬化斑塊有積極的作用。

糖尿病足有哪些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8.

患了糖尿病足的病人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糖尿病足,想要避免截肢的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腳上破潰的程度比較輕,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要控制血糖,適度運動。

把血糖控制好,可以避免高血糖進一步加重血管閉塞,對疏通下肢動脈是有利的。

適度運動,可以走路的患者最好堅持每天散步。雖然鍛鍊很難把已經堵塞的下肢動脈疏通開,但運動可以讓血液透過其他休眠的下肢動脈流過來(醫學上叫作“促進側支迴圈的建立”),有利於腳上傷口的癒合。

(2)如果腳的破潰已經非常嚴重,僅僅是控制血糖和適度運動,已經不能讓下肢獲得充分的血供,此時就需要藥物和手術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一些擴張血管的藥物,減輕下肢動脈的堵塞程度。這類藥物一般都是口服藥,但如果病情非常嚴重,急需要擴血管時,就需要靜脈用藥,促進下肢儘快供血。

評估血管情況,有指標者及時進行血管腔內干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