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抑鬱可以讓人“看清”世界

以上為本文的音訊,如有需要可點選聆聽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的香港人精神健康研究資料,本港630萬名成年人當中,有240萬人(37。4%)有抑鬱症狀,其中71萬人(11。2%)患疑似抑鬱症,近年的社會動盪使比例升至相當驚人的程度。大眾普遍認為,抑鬱會令人想法過度負面。然而,有心理學理論指出,抑鬱症可使人更能看清世界的現實和真相。

抑鬱現實主義是心理學家提出的假設,它是指較抑鬱的人會比沒有抑鬱的人能作出更貼近現實的判斷,抑鬱當中的消極情緒被視為是可反映對世界擁有更準確評估的因素。

抑鬱可以讓人“看清”世界

有關實驗要求受試者操控燈光的開關,並對自己可行使的權力及表現作一個自我評估。結果顯示,抑鬱症的人擁有更準確的自我評分;在應變危急方面,抑鬱症的人在判斷緊急程度時的準確度亦較高。

心理學家榮新奇教授認為,擁有健康心理狀況的人,在而對苦難時大腦必然會啟動防禦機制來緩解不安,因此才會出現過分樂觀的情況。而較容易感到抑鬱的人,則有較少自我說服的傾向,所以也更能看清事實。同時,他亦提到,“自我欺騙是幸福等必要條件”,你又認同嗎?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發現,抑鬱的人對於正面或負面事情的歸因方式都較為準確,而沒有抑鬱的人則呈現了積極性偏差,換句話來說,抑鬱的人看待事件都較為客觀,而沒有抑鬱的人擁有樂觀思維,因此在評價時傾向以好方面出發。

抑鬱可以讓人“看清”世界

抑鬱的人與沒有抑鬱的人的分別,可見於額顳區域神經網路的活躍程度,兩者對於自利性質(即有關自身利益)的事件有明顯不同的大腦反應:抑鬱的人在進行自利歸因時,大腦活動便會減弱,說明他們相對於沒有抑鬱的人傾向不高估自己。

普遍學者認為,抑鬱的人擁有負面認知偏見,因此會不由自主(automatic)及反覆出現(recurrent)消極的想法、適應不良(maladaptive)的行為,以及功能失調(dysfunctional)的世界觀。

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治療抑鬱症患者的導向,

都是以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作為基礎,有些會建議結合催眠療法

,目的是讓患者改變因負面認知偏見而扭曲了的想法,從而讓他們恢復更客觀的思想模式。

故此,抑鬱現實主義與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互相違背,使學者們認為抑鬱現實主義這種主張帶來的影響力可能僅限於少數情況。

抑鬱可以讓人“看清”世界

而筆者認為,由於人在快活的時候,想法較為單一,因此輕微的抑鬱階段能讓人細思,正如理論提到的抑鬱現實主義能讓人貼近現實一般,是一個對世界及自我進行省思的好時機。

然而,重度的抑鬱症狀會使想法徘徊於負面邊緣,反倒使世界一片灰暗,很難單憑自己走出陰霾,若察覺情緒為日常帶來困擾,便需及早求醫了。

|

性格色彩測試

可關注本公眾號回覆:

性格色彩

進行測試。

|

抑鬱症自我檢測

可關注本公眾號回覆:

抑鬱症自測

進行測試。

|

焦慮症自我檢測

可關注本公眾號回覆:

焦慮症自測

進行測試。

|

雙相情感障礙自我檢測

可關注本公眾號回覆:

雙相自測

進行測試。

掃一掃關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