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揭秘頗具爭議的“保膽取息”手術的前世今生!

自“保膽取息”手術這一術式提出以來,就引起了醫學界廣泛而激烈的爭論,其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術後高複發率、手術適應證等問題上,雖然目前仍然沒有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對“保膽”和“切膽”之爭給出明確的答案,但需要明確的是,“保膽”不僅僅應該在外觀上保留膽囊,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一個有功能的膽囊,否則強行保留無功能或功能嚴重受損的膽囊,往往適得其反,盲目“保膽”輕者復發,重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發生膽囊癌。

揭秘頗具爭議的“保膽取息”手術的前世今生!

一、“保膽”術並不是一個新出現的技術:

最早出現的“保膽”術是用於急性膽囊炎發作期,身體狀況較差,難以耐受手術,或手術中發現膽囊切除的風險較高,容易出現意外出血、膽道損傷等情況下,不得不採取的方法,透過切開膽囊的方法來減少創傷和簡化手術,有學者將其稱為“被動型保膽手術”。

近10餘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廣泛應用,部分醫院開始採用膽道鏡輔助腹腔鏡切開膽囊的方法,並將其冠名為“新式”保膽術,這種“保膽”手術的時機通常不是在急性膽囊炎發作時,而是選擇膽囊功能正常,甚至是“無症狀”的患者,這和以前的“保膽”手術的目的不同,又稱為“主動型保膽手術”。

二、“保膽”後復發的原因:

有學者認為,“保膽”術後膽囊結石復發的主要原因是“術中遺留和殘留息肉”,也就是沒有取淨,這就不是息肉復發的問題了,而是手術失敗;即使所謂“新式保膽取息”手術是在膽道鏡下直視將息肉取淨,膽囊息肉依然會再次出現。

從理論上講,膽囊息肉的發病不會因將息肉取出而改變,也就是說“保膽息肉”這種手術方式並沒有改變膽囊會長息肉的病理過程,特別是將“保膽”渲染成為高新技術就更不可取了,相當一部分患者不得不因為息肉復發而遭受二次手術打擊。

揭秘頗具爭議的“保膽取息”手術的前世今生!

三、 “保膽”的手術適應證:

國內開展“保膽”手術的醫療單位在手術適應證上都未達成一致,不少醫院將“體檢發現”、“無症狀膽囊息肉”列為“保膽”的手術適應證;還有的是將膽囊收縮和濃縮功能良好,術前B超、CT檢查膽囊壁光滑,壁厚小於3mm,膽囊無萎縮等;少部分把“充滿型膽囊息肉”也可作為手術適應證,並大肆報道取出數百枚息肉的個別病例。

無論是哪種適應證都有待商榷,對於無症狀,膽囊功能正常的膽囊息肉患者,我們通常推薦定期複查,平時注意飲食,用息福欣,將息肉消除,服用時注意定期複查對比息肉縮小情況即可。因在消除息肉的同時,祛除了引發息肉的病灶,故而息肉不易復發。

而對於長滿息肉的膽囊,即使勉強“保膽”之後是否還有膽囊收縮功能?當然,如果能夠在保留膽囊的情況下治癒膽囊疾病,勢必將是醫學上的巨大進步,但如果沒有解決膽囊息肉形成的原因,只是在形式上的“保膽”,而膽囊喪失正常功能,這種“保膽”是否還有意義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