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如何減緩動脈僵硬?JAMA子刊中國人群證據:他汀類藥物幫大忙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血脂異常、2型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代謝綜合徵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動脈僵硬度是血管壁結構不良和功能變化的早期表現,也是總體心血管風險和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子。

他汀類藥物是降脂一線療法,廣泛用於心血管病預防。他汀類藥物也被認為有潛力改善動脈僵硬度,但這一點在近期有所爭議,多項研究結果不一致。

為了進一步評估中國人群複用他汀類藥物與動脈僵硬度之間的關聯,來自

華北理工大學開灤總醫院心內科

吳壽嶺主任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潘安

教授

團隊共同領銜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表明,

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與動脈僵硬度的進展較慢有關。

該研究結果於近期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公開》(JAMA Network Open)。論文中指出,

在高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成人中,該研究是評估他汀類藥物使用與動脈僵硬度進展關係的最大且時間最長的研究。

如何減緩動脈僵硬?JAMA子刊中國人群證據:他汀類藥物幫大忙

截圖來源:JAMA Network Open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納入了在開灤總醫院就診的5105名、平均年齡為60。8歲的成年人。這些人都有高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根據臨床指南,對於患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或代謝綜合徵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治療外,建議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在研究開始時,研究者測量了每位參與者的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並在隨訪期間重複測量。

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是一種有效的、無創的動脈僵硬度臨床測量方法,已越來越多地用於流行病學研究,並顯示與心血管疾病(CVD)和全因死亡率顯著相關。

為了評估參與者服用他汀類藥物與baPWV進展之間的關聯,研究者使用了多變數線性迴歸模型。在基線時,研究者發現,與沒有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參與者相比:

服用了他汀類藥物的參與者年齡更大(平均年齡59。3歲 vs。 64。2歲),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

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與基線時baPWV較低顯著相關

(低33。6 cm/s,95% CI-62。1~-5。1 cm/s)。

平均隨訪4。8年期間,在調整了年齡、性別、教育水平、吸菸、飲酒狀況、身體活動,身高和體重、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血脂水平等因素後,研究者發現:

與沒有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參與者相比,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參與者baPWV進展顯著減慢

(每年減少23。3cm/s,95% CI,-40。6~-6。0 cm/s);

與停藥和依從性較差的參與者相比,

持續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參與者和依從性較高的參與者baPWV進展速度更加緩慢

,每年分別減少24。2 cm/s(95%CI,-42。2~-6。3 cm/s)和39。7 cm/s(95% CI,-66。9~-12。4 cm/s)。

如何減緩動脈僵硬?JAMA子刊中國人群證據:他汀類藥物幫大忙

圖片來源:123RF

論文中總結道,

在高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中國成年人中,服用他汀類藥物與動脈僵硬度進展減緩有關。

該研究結果表明,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可能在

減緩動脈僵硬度的進展

預防早期亞臨床心血管病變的發展

方面提供了巨大潛力。

在該研究中,大約有1/5的參與者停藥、有2/3的參與者依從性較低。需要更積極努力地分析其原因並制定相關管理策略,以促進高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成年人堅持使用他汀類藥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