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薦讀】《三國演義》裡的三絕,第三個就是他,你知道是誰嗎?

發現更多精彩

1。

【薦讀】《三國演義》裡的三絕,第三個就是他,你知道是誰嗎?

毛評本《三國演義》所附的《讀三國志法》裡所說的“三絕”第三個就是曹操(即“奸絕”),文中說他:“歷稽載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聽荀彧勤王之說而自比周文,則有似乎忠;黜袁術僭號之非而願為曹侯,則有似乎順;不殺陳琳而愛其才,則有似乎寬;不追關公以全其志,則有似乎義。王敦不能用郭璞,而操之得士過之;桓溫不能識王猛,而操之知人過之。李林甫雖能制祿山,不如操之擊烏桓於塞外;韓侂冑雖能貶秦檜,不若操之討董卓於生前。竊國家之柄而姑存其號,異於王莽之顯然弒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兒,勝於劉裕之急欲篡晉:是古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

要說《三國演義》裡刻畫地最成功的反面人物,要說三國時代最具有爭議性的人物,當然非曹操莫屬了。有人罵他是詭譎狡詐的“奸雄”,有人贊他是雄才大略的“英雄”。

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個複雜的人物呢?我們還是先翻開《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卷一,魏書一)讀一讀吧。

曹操雖然出生在官宦富貴之家,但在當時人的觀念裡,他的出身並不值得誇耀。雖然《武帝紀》說他是“漢相國參之後”,但這金貼得非常勉強。

【薦讀】《三國演義》裡的三絕,第三個就是他,你知道是誰嗎?

首先,他名義上的祖父曹騰是不是曹參的後代,已經難以考證(即便是,估計家道早已中落,不然他也不會去做宦官了);其次,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本來的姓氏,《武帝紀》說已經搞不清楚了,“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倒是裴注所引的《曹瞞傳》和《世語》都說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是夏侯惇的叔父,所以曹操和夏侯惇是從兄弟。

當然,莫以出身論英雄,相國之後也好,宦官養子也罷,這不影響我們對曹操本身的評價。

據裴注所引的司馬彪的《續漢書》記載,曹騰的父親曹節以仁厚著稱,但可能沒做過官,不知為什麼,他的小兒子曹騰在很小時就做了宦官。

我們對宦官的印象一般不好,但《續漢書》對曹騰這個宦官還是評價很高的,“在省闥三十餘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在漢桓帝時,曹騰擔任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

宦官封侯,在東漢也是常事,不足為奇。但到了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曹騰被追尊為“高皇帝”,一個宦官被追封為皇帝,大概在中國古代史上也是獨一份了。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個並不特出的人物,《續漢書》說他“質性敦慎,所在忠孝”,但靠著養父的權勢以及花錢買官,官至太尉。後來,連他的宦官老子都被追封了皇帝,他當然也不會落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曹嵩被追尊為“太皇帝”。

【薦讀】《三國演義》裡的三絕,第三個就是他,你知道是誰嗎?

2。

曹操又名曹吉利,小名叫阿瞞。《三國志》記載,他年輕的時候為人機警,有謀略,通權術,但是任俠放蕩,不務正業,所以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

裴注所引的《曹瞞傳》記載,曹操年輕時遊蕩無度,喜歡飛鷹走狗,他的叔叔很生氣,就多次在曹嵩面前告他的狀。曹操很不滿,就心生一計。有一天他和叔叔在路上遇見了,曹操就假裝嘴歪眼斜,叔叔問他怎麼了,他就說突然間中風了。叔叔就趕緊告訴了他父親,曹嵩急忙叫來曹操,曹操恢復了原狀。曹嵩問:“你叔叔說你中風了,已經好了嗎?”曹操說:“我沒有中風,是叔叔不喜歡我,故意這樣說。”所以後來叔叔再來告曹操的狀,曹嵩就不信了。這樣,曹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曹操和袁紹、張邈等人是好朋友,常常聚在一起胡鬧。《世說新語》記載,有一次,有家人結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他們躲進主人的園子裡,等到晚上,就大喊大叫說:“有賊!”青廬(古代舉行婚禮的帳篷)裡的人就都出來了。曹操就趁亂鑽進屋裡去,拿刀綁架了新娘,又迅速地逃了出來。可是在匆忙間迷了路,袁紹掉進入荊棘中動彈不得。曹操急中生智,指著袁紹大喊:“賊在這裡。”袁紹一著急,就從荊棘叢中跳了出來,兩人因此逃脫了。

因為這樣胡鬧,人們都不看好年輕的曹操,但也有例外。《三國志》記載,梁國人橋玄、南陽人何顒非常看重曹操,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裴注所引的《魏書》記載,橋玄有知人之名,他一看見曹操,認為這是個不同尋常之人,就對他說:“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願以妻子為託。”能讓橋玄託付家人的,肯定是了不得的人物,所以曹操的聲名才日益顯重。

裴注所引的《世語》裡說,橋玄告訴曹操,你還沒有名聲,應該去結交許子將。曹操就去結交許子將,許子將接納了他,因此曹操就成為了知名人士。

【薦讀】《三國演義》裡的三絕,第三個就是他,你知道是誰嗎?

許子將就是許劭(字子將),是當時最有名的人物鑑賞家和評論家。他經常在每個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的品評,就是著名的“月旦評”,又稱為“汝南月旦評”。無論是誰,一旦得到他的評價,立刻就會身價百倍。

曹操並不是普通的紈絝子弟,他是有才能也有雄心的。裴注所引的孫盛所著的《異同雜語》裡說,曹操曾經偷偷地摸進中常侍張讓的住宅去行刺,被張讓發覺了,竟然能舞著手戟越牆而逃。可見他是有勇力的,“才武絕人”。而且,他博覽群書,喜歡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

所以,曹操是希望得到許劭的品評的。《異同雜語》記載,曹操問許劭:“我何如人?”許劭不回答,曹操堅決要問,許劭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大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所有對曹操的評價裡最有名的兩句話,曹操被後人稱為“奸雄”大約也就源於此。

《世說新語》裡也有類似記載,只不過說這兩句話的變成了橋玄,話也不同,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而《後漢書·許劭傳》則說,曹操地位卑微的時候,常常“卑辭厚禮”去請求許劭,但許劭瞧不起他的為人,不肯回答。曹操沒辦法,就找個機會脅迫許劭,許劭不得已,只好說:“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就高興地走了。

到底是“亂世之英雄”,還是“亂世之奸雄”,就要靠後人去評價了。但從這些記載來看,無論說他是“奸雄”還是“英雄”,他都是高興的。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採用第一種說法,而且說曹操“聞言大喜”。毛氏在回評裡說:“此時豈治世耶?劭意在後一語,操喜亦喜在後一語。喜得惡,喜得險,喜得直,喜得無禮,喜得不平常,喜得不懷好意。只此一喜,便是奸雄本色。”

毛氏對曹操當然是不懷好意的,但不能說曹操這一喜就是不懷好意。“治世能臣,亂世奸雄”,這評價總比廢物庸人要好得多,無論是在治世亂世,總是傑出之人。聽到這樣的評價,自然就該高興,這可以是“奸雄本色”,也可以是“英雄本色”。

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