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以色列士兵在加沙戰役中,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性命,保衛這個國家?

以色列國以重視同胞性命而聞名,經過納粹大屠殺,本來就人口不多的猶太人遭遇滅頂之災,損失了600萬人口。猶太人痛定思痛,決定建立獨立的以色列國,利用強大的國家為後盾,保衛這個小小的國家。

以色列士兵在加沙戰役中,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性命,保衛這個國家?

在以色列國的字典裡,人民只要為國家付出,國家就必然會給予人民以報酬。當人民陷入危機,以色列國就算豁出一切也要將他們救出苦海。

吉拉德·沙利特,本是一個普通的以色列士兵,高中畢業就參加了以色列國防軍。2006年6月25日,在巴勒斯坦軍隊從加沙地帶對凱雷姆-沙洛姆(Kerem Shalom)口岸(以色列境內)展開的越界突襲中,沙利特被俘並一直被哈馬斯作為人質關押。沙利特被俘時,是以色列國防軍裝甲兵團的一名下士,是第一位被巴勒斯坦軍人抓獲的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士兵在加沙戰役中,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性命,保衛這個國家?

吉拉德·沙利特到底有多普通呢?他成長於靠近黎以邊境的加利利北部山區,在家排行老二。父親諾姆是以色列伊斯卡機械裝置公司的一名經理,母親阿維娃為自然保護機構工作。在他被綁架時,他的哥哥約爾正在以色列北部港口海法的一所工藝學校上大學,小妹妹還是個高中生。

吉拉德·沙利特在學校裡十分好學,在物理和數學方面堪稱天才,同時還是個狂熱的NBA球迷。哪怕是半夜三更,也要爬起來看球。

以色列士兵在加沙戰役中,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性命,保衛這個國家?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士兵,以色列政府和國民為了救他,幾乎拼盡了全力。2010年,沙利特的父母離開家鄉,在數萬志願者的陪伴下步行至耶路撒冷。沙利特父母在總理府門口搭起帳篷住下,稱只要兒子沒回家,他們就不會離開。這一住,就是一年多。在這期間,每天有少則數名多則數十名志願者在帳篷裡“值班”,向路人分發呼籲解救沙利特的貼紙,以及象徵“平安回家”的黃色絲帶。一些志願者甚至辭掉工作,在帳篷附近租房住下,專門照顧沙利特父母,組織各種宣傳活動,做起“全職志願者”。

首先,剛硬的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採取了軍事行動,抓捕了60多名哈馬斯官員,並且悍然打死了400多名巴勒斯坦人。面對威脅,哈馬斯組織卻絕不鬆口,他們說除非用一千名巴勒斯坦戰俘來換,否則免談。

經過多方斡旋,以色列放棄了武力奪回沙利特的打算,與哈馬斯進行談判,最終達成了交換俘虜方案。其中雙方戰俘交換比是驚人的,是沙利特一人交換哈馬斯的1027人。世界上,還沒有如此懸殊的交換比。此前在1983年,以色列還創下6:4600的戰俘交換記錄。而這一次,以色列保持的記錄又被重新整理了。

以色列士兵在加沙戰役中,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性命,保衛這個國家?

沙利特回家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緊緊地擁抱了這個小夥子:“歡迎你沙利特,你回家了!”

透過這次事件,筆者終於明白了以色列強大的真正原因。當國家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的每一個公民時,公民還有誰不會去為國家為民族獻身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