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司馬光砸缸的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砸缸,而是砸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司馬光砸缸的這個故事流傳久遠,這個故事的原文其實不是砸缸,而是砸甕,歷史上對這個事情有一個很明確的記載,翻譯成白話文,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司馬光7歲的時候和一群小孩在一起玩耍,其中的一個孩子爬到了一個甕上,結果一失足掉到這個甕裡了。

司馬光砸缸的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砸缸,而是砸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而這個甕裡頭有水,眼看就要淹死了,其他的孩子見狀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臨危不懼,靈機一動,撿起一塊石頭,把這個甕砸爛,水全部洩出來,甕裡的孩子得救了。當時司馬光砸的是一個甕不是一個缸,這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

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把一個甕變成缸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甕的發音,不像缸這麼響亮,而且這個甕的形制和製造可能各方面都比較粗糙,不如缸那麼華麗美好,所以就變成缸了。

事實上司馬光他砸的是一口甕,這個甕出現的年代還有比較早,在北宋的時候完全是可以生產的,而且是很普通的一件生活用具,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

至於說北宋年間能不能生產、燒製出來這麼大的缸,這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技術問題。從我國考古發現來看,出土最早的大缸有四千年的歷史,這樣的大缸,口徑超過一米,高度接近1。3米,這是浙江良渚文化遺址當中發掘出來的。

所以說北宋那個時代,要是燒製一口淹死兒童的缸,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只不過就是這個缸可能在造型上,應該沒有後世的那些精美,但那也是缸,古人的這個故事,主要是目的還是為了教育後人,不要因循守舊而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司馬光砸缸的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砸缸,而是砸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一般而言,孩子掉水缸裡了,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把這個孩子從缸裡撈出來就行了,但是當時在場的都是小孩兒,誰也沒有這個力氣能把這個孩子從缸裡面撈出來。那咋辦呢?

司馬光開闢了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那就是從外向內,把缸砸爛讓水淌出來,孩子就得救了,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思路,這也是有利於啟發大家創新思維的一個故事。

於是後人就把這個故事記載下來,這個故事的名字應該叫司馬光砸甕,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的發展,這個甕就變成缸了。

從歷史上看,中國燒製大缸的歷史是非常長的,到北宋的時候,燒製出淹死人的大缸完全沒有問題。

馬未都說,北宋時期還燒製不出來這麼大的缸是不科學的。中國北宋時期燒製的大缸——陶缸並不少,考古發現也出土了實物,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間接證據,襄陽檀溪宋朝的墓葬裡頭出土了一幅壁畫,壁畫裡面就畫了一個足以淹死人的大水甕,這個大水甕其實就是大水缸了。山東膠州板橋鎮北宋遺址就出土過口徑達到1米的陶缸。

司馬光砸缸的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砸缸,而是砸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司馬光砸的是甕,甕和缸是有區別的,儘管如此當時的北宋是完全有能力燒製出大缸的,而且是陶缸,因此我們不能說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假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