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文│一本情感簿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01。

聽父輩們說,30多年前,村裡的大喇叭,每天都會不知疲倦地播放著路遙的《人生》,哪怕是在吃飯,人們都會不自覺的停下手裡的筷子,側耳聽著喇叭裡沙啞的聲音。

那時候,幾乎每個人談起高加林、劉巧珍,都有說不完的話。如果你不知道他倆是誰,那你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談及內容,年輕人會怒罵著高加林不知好歹,年紀稍微大點的,每每提起其中的劇情和高、劉二人的結局,總會忍不住唉聲嘆氣,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去埋怨生氣,只是會難過的想著,

緣分這東西,真是不講一點道理。

馬雲說他如果不是看了這本書,現在還在蹬三輪。

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只能說,路遙先生當真是立下了“奇功”一件,至少拯救了一個未來會成為首富的男人,還間接地在過世多年之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了巨大貢獻。

可見緣分這東西,它就是不講一點道理。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人生》發表於1982年,是路遙的成名之作,可以說是因為這本書而“封神”,當然後來還有《平凡的世界》,雖然也收穫了很多獎項,還被稱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

但,對於我這個已經翻了很多遍這兩本書的人來說,《平凡的世界》就是一個拓展版的《人生》,在我看來,

孫少安、孫少平,倆人合二為一便是高加林。

孫少安代表著農民子弟的樸實、勤勞,以及理性,孫少平則代表著渴望走出農村的年輕人們,對外面世界的嚮往,他對應著高加林的學識、智慧和感性。

當然,也可以說,孫少平是浪漫主義者,所以他會去追逐理想,而孫少安是現實主義者,在他看來,食不果腹不足以談理想。二人既互為映象,又彼此激勵著對方,互為對方的人生導航。

所以,如果真的看懂了這本《人生》,你便不會對高加林再加以指責。哪有年輕人不犯錯的?關鍵只在於犯錯之後願不願意承認和接受,並且加以改正。

哪怕是,會失去很多,但這就是成長,不是嗎?成長就是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傷和失望,這樣我們才知道疼,才能長記性。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02。

每個人,年輕時都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擔負著家族甚至國家的未來,然後突然被現實上了一課,才意識到,自己也就是眾多“泥腿子”中的一個,而已。

高加林畢業之後,當老師的那段時間,意氣風發,村裡無論是誰,見面都會喊一聲“高老師”。

對於家庭生活的改變,書中這樣描述高加林對待父母的細節:

他每次從城裡回來,總是給他們說長道短的,還給他們帶一堆吃食:麵包啦,蛋糕啦,硬給他們手裡塞;說他們牙口不好,這些東西又有“養料”,又綿軟,吃到肚子裡好消化。

80年代,我想對於很多有過這段記憶的人,都可以清楚地明白,麵包和蛋糕,於當時而言,是多麼稀罕的東西。

但書中用了“每次”這個詞,也就是說,高加林當教師的日子裡,一家子的生活條件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可以說,這時候的高加林,無論在同村人的眼中,還是父母眼中,都是一個極為優秀的年輕人,用時下比較流行的話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如果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帆風順的話,該多好。

然而現實卻是,高加林的教師職位,被村書記用自己的兒子頂替下來了。好東西誰不往自己懷裡刨?高加林並不是村裡唯一一個念過書的人,雖然頂替他的人不過是初中學歷,但架不住人家有個掌權的爹。

無權無勢的老百姓,遇到這種事,怎麼辦?要麼忍氣吞聲,要麼玉石俱焚,

所以也有人說,富人拿錢不當錢,窮人拿命不當命。

高加林越想越氣,紅著眼要去“拼命”,好在被父親攔下,並且不停地告誡他:

你可千萬不要闖這亂子呀!人家通天著哩!公社是上、下都踩得地皮響。你告他,什麼事也不頂,往後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爭不行這口氣了,你還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擊報復。你可千萬不能做這事啊。”

高加林之前還美美地想著,再有幾年,就可以徹底改變家裡的窮苦局面,然而現實卻是,不僅改變不了,被別人明目張膽的拿走自己的東西后,自己還要忍氣吞聲。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再怎麼意志消沉,也不能一直躺在家裡“啃老”,高加林還是去地裡勞動了。

可是,他心裡憋著怨氣,故意穿的破破爛爛,不要命地幹活,鋤頭把手磨出血都不停下。

要不是德順爺把這個犟脾氣的一根筋攔下,高加林忙完今天,起碼有一個星期都碰不了任何東西,我之所以這麼肯定,是因為書中有這麼一句:

他從小嬌生慣養,沒受過苦,嫩皮敕肉的,往後漫長的艱苦勞動怎能熬下去呀!

所以,當我們的人生,發生了大的變故,不要急著和別人“拼命”,不要急著和自己“拼命”,如果真的無法改變,就該試著去接受,哪怕是捏著鼻子呢?

03。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我們成為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那類人。

高加林迴歸農民身份之後,現實生活對他的打擊,可謂是一重接一重,並且毫不留情:

①:

母親因為家裡實在沒錢了,掙了一鍋饃饃讓他拿去鎮上賣,他挎著籃子,躲起來嘗試叫賣,幾次張嘴都還是沒發出任何聲音,他覺得自己活像個路邊吆喝的老太婆。

②:

他在路上遇到了高中同學,在他的看來自己最落魄的樣子,便是當下。而別人衣著光豔、滿臉笑容的樣子,都使他感到深深的自卑和丟臉。

③:

當他來到集市,敏感地認為別人投來的目光中都帶著鄙夷,這讓他更加羞憤,躲進了圖書館,看了一下午書,可饃饃卻是一個也沒賣出去。高加林那一刻難免會覺得,自己甚至連路邊吆喝的老太婆都不如。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④:經人介紹,高加林又換了一份“拉茅糞”的活計

,好不容易說服自己接受這份工作,卻在工作中遭遇了“糞霸”,人家說那大糞是他的,不讓高加林拉,高加林去理論,被人用舀大糞的“糞勺”打的整個後背火辣辣的疼。

他何曾受過這種屈辱,他又何曾想過自己會遭受這些“磨難”。

可能正是因為高加林終於“見識”了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明白了人如果沒有地位和財富,就是會被人看不起,就是會處處低人一等。

所以,當他轉業歸來的叔叔,當上了當地勞動局長之後,他才會接受旁人間接巴結叔叔的便利,去縣城成為了一名通訊幹事。

然而他卻沒有想過,當他“走後門”成為一名記者時,又是誰,在無形之中被他“頂替”了呢?就好像他的教師工作被別人“走後門”頂替了一樣。

這種權利下的“福利”,高加林以前深惡痛絕、並且深受其害的行為,終於在這一天,他也做了一模一樣的決定。

成年人,就是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類人。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04。

“加林,我讓你過星期天。”

有多少人,迷失在燈紅酒綠之間,穿梭於繁華鬧市之中,不願再回歸平凡,面對“糟糠”?

但凡看過《人生》的人,沒有不心疼劉巧珍的。

她在高加林最落魄、最失意、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了這個年輕的男人,無限的溫柔和鼓勵。

自古以來,錦上添花者眾,雪中送炭者寡。

①:為了得到高加林的“迴應”,這個惹人心疼的姑娘,每晚在他家不遠處的老槐樹下,苦苦等待。

②:高加林賣不出饃饃,她便奪過籃子,幫高加林賣了。

③:擔心在縣城工作的高加林沒錢花,拿出了自己50塊的積蓄,硬塞進高加林手裡。

④:為了配得上高加林,她主動學習認字,甚至不惜頂撞父親。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而高加林,除了送給她一條紅頭巾之外,再無其它。

在縣城工作的高加林,努力、勤奮、身先士卒,發表了多篇報道都顯得才華橫溢,精彩出眾。於是就引起了高中同學黃亞萍的注意。

黃亞萍主動追求高加林,或暗示或明示的向高加林表達愛慕之情,見高加林總是避而不談,又迂迴著找高加林談論他最喜歡的文學詩詞。

終於,黃亞萍的算盤打響了,相比於她說的話,劉巧珍的話便顯得庸俗不堪:

“村裡的水井修好了。。。堰子也加高了。。。”

“你們家的老母豬下了十二個豬娃,一個被老母豬壓死了,還剩下。。。”

雖然她的出現,讓高、劉二人之間的觀念矛盾顯露,埋下隱患。但即便如此,高加林在心底也依舊念著劉巧珍的情誼,依舊沒有接受黃亞萍。

直到黃亞萍放出“大招”,承諾只要高加林接受她,就讓自己的高官父親在南京給他找一份正式記者的工作。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高加林“服軟”了,他拒絕不了這千載難逢的、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向巧珍委婉地說了分手。

“我決不會連累你!加林哥,你參加工作後,我就想過不知多少次了,我儘管愛你愛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個字不識,給你幫不上忙,還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個更好的物件。”

巧珍為什麼會讓無數的讀者心疼?就是因為她不僅單純溫柔,還能無私地去成全自己愛的人。

“金子”一樣的姑娘,名副其實。

他們相愛,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相守!

這一次“走後門”,高加林沒有如願,因為被人舉報,不僅沒能去南京,還丟了縣城本就得來不光彩的通訊幹事工作。

然而那一天,他最難過的,不是事業上的竹籃打水一場空,而是當他終於明白自己錯了,卻

再也沒有一個繫著紅頭巾,傻傻的、靜靜的在村頭等他的姑娘了。

因為巧珍哭著,把自己嫁出去了。

高加林最終一切又回到原點,這一次,他已經無所謂是不是會成為農民,也無所謂是不是可以有一份好工作,他只是難過,難過自己弄丟了一個“傻姑娘”。

那個只會為了他,而“傻”的姑娘。

可這就是成長,不經歷百般痛苦和失望,又怎會明白世間最珍貴的是什麼呢?

我想,馬雲之所以說這本書改變了他的人生,恰恰就是在於學會了在遭遇失望之前,在遭遇抉擇之前,懂了這個道理。

所以,他才能在遭遇37家投資公司的拒絕之後,還能笑著回到公司,對同事說一句:“今天,我又拒絕了幾家公司的投資。”

如果你手邊還有這本書,建議你再看一遍。

-End-

期待您關注“一本情感簿”,及時瞭解更多。

感謝閱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