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古時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

“天子之嫡子繼世以為天子,其別子皆為諸侯,諸侯之嫡子繼世以為諸侯,其別子各為其國卿大夫。”這是《公侯議》中對於封建社會繼承權的一個解說。 自古以來“嫡優於庶”,嫡出擁有繼承權。“嫡”是正妻所生,“庶”則是偏室、妾所生之子。

嫡優於庶的傳統是從夏啟時期的“公天下”變為“家天下”說起,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而世襲制的基本核心,就是以血緣的遠近親疏來分配國家權力。《左傳》中的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便可看出權力的分配。

那麼嫡優於庶,嫡女和庶子相比較,誰的地位更高呢?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古時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繼承權的第一選擇就是“嫡”身份,這種情況多是在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的情況下產生的,其實並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妻多妾。在有條件的家庭裡,為了家族的利益會選擇聯姻的方式,嫡妻一般多為聯姻。

妻家與夫家因聯姻關係利益交融,共同發展,這得來的成果自然不能被妾室所佔,所以在繼承權方面,“嫡”是預設的,也是必須的。

那嫡女有什麼權利,為了家族發展,嫡女多用於聯姻鞏固地位。一妻多妾的情況下,嫡女便是妻。妻子是家族女眷中身份最高的存在,擁有家庭的管理權。所生下的子女為嫡子,擁有第一繼承權。

若沒有子嗣,便擁有立嗣權,可選擇家庭繼承人,所以嫡妻這個位置多被妾室們覬覦。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古時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

封建社會核心是男尊女卑的,男性擁有繼承權,無論是嫡子還是庶子。嫡子為正妻所生,擁有兩個家族的共同期望。庶子生母一般地位低下,或為奴僕或為伶人。

嫡子一般具有繼承爵位和大部分家產的權利,而庶子僅有繼承小份財產的可能。

但不論如何,庶子也擁有家庭掌權人的血脈。嫡庶皆可考取功名,入仕為官,只要有能力皆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在皇族,庶子也有皇位繼承權,如明朝明孝宗朱佑樘。

朱見深未有嫡子,僅有朱佑樘一個子嗣,雖然遭受萬貴妃迫害,童年過得十分艱辛,但只要他活著就不可以剝奪他的繼承權。

又如明光宗朱常洛,就是宮女所生。他登基不到一個月便去世,由於同樣沒有嫡子,所以便由他的庶長子朱由校即位。朱由校在位,因魏忠賢與客氏的迫害,二十三歲便於去世,未留下子嗣,就由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繼位,也就是朱佑樘的庶次子。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古時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

在女子地位方面,明朝永康公主可謂備受寵愛,其所嫁駙馬崔元。

在公主的影響下,開下了一次先例,駙馬不用軍功也可獲得封侯。

從此公主也成了侯夫人,其子可以繼承侯爵,改變了一個家族的情況。綜上可以看出,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話,嫡庶差別明顯,嫡子在出生後生活用度便一定是最好的,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庶子則普普通通,階級難以跨越。

如果是貴族人家的話,嫡子嫡女的身份及所享受的生活教育一定比庶子高。但庶子也有改變命運的可能,可透過教育入仕途為官,也有轉變身份的可能,或許能夠立於嫡女之上。

庶女一般不能成為正妻,多為侍妾,例如羋月便是庶女,以媵妾的身份隨嫡女陪嫁的。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古時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

如果是在皇族,嫡子擁有第一繼承權。隨著中央集權制的發展,皇帝擁有更高的決策權,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繼承者的選擇。

隨著後來外戚專政,子弱母強等情況常有發生,致使嫡子不那麼受寵,更傾向於立賢立孝。

嫡女僅在出嫁之前吃穿用度地位等皆比庶子高,受到性別的影響,並沒有繼承權。皇子可以封地封王,總體上還是受男尊女卑的觀念所影響。

家庭因素才是主要決定嫡女與庶子地位的關鍵原因。

在父系封建社會,本質是男尊女卑的,即使嫡女作為正妻,依然要遵守“三從四德”,“七出之條”,以丈夫為天,始終是男子的附庸。身為女子,更可悲的是沒有婚姻自主權,只是家族的工具人。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古時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

如今的時代提倡男女平等,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相互尊重的。男女平等的觀念讓男女雙方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這也是精神文明發展的進步。

參考資料:

《左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