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戰損比1:15為何仍定義失敗?

1993年10月,美國派出120人的“三角洲”精銳部隊,深入索馬利亞,擊斃了3千多名武裝份子,自己一方僅犧牲19人。

但為何美軍方一直將該行動視為永久的恥辱?

在1992年到1993年之間,非洲國家索馬利亞軍閥混戰,多國維和部隊在聯合國的授權下,在索馬利亞境內進行維和行動,打擊濫殺無辜的軍閥及其掌控的武裝部隊。

美軍是當時維和部隊的主力之一,因為實力強悍,所以通常承擔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

例如,在1993年,美軍便進行了抓捕索馬利亞當地一個大軍閥艾迪德的特種任務。

為確保行動的成功,美軍動用了軍中精銳部分,即赫赫有名的“三角洲”特種部隊。

按照計劃,大約120名三角洲特戰隊員,乘坐數架黑鷹直升飛機直接降落到情報人員定位的艾迪德藏身點的附近,然後快速幹掉他的保衛人員,抓捕他,並與前來接應的裝甲車部隊進行匯合,後安全撤出該區域。

可是,當三角洲特戰隊員降落到地面時,他們發現數不清的人湧向了他們,把整個抓捕小隊給包圍了。

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拿著AK衝鋒步槍的武裝份子,看到美軍就瘋狂射擊。

也有一些是周邊的群眾,屬於圍觀的那種,但突然就會從下面掏出武器,加入到對美軍的戰鬥中。

據後來生還的三角洲特戰隊員估算,他們當時被1萬多人包圍,裡面藏匿著大約6千多名武裝份子。

最後,被迫無奈,120名三角洲部隊特戰隊員與6千多名武裝份子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由於軍事素質較高,裝備好,所以120名三角洲特戰隊員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他們依託掩體和飛機,最後在犧牲19名戰友的情況下擊斃了大約3千多名武裝分子(含空中支援飛機的擊斃人數)。

最後,隨著接應部隊的到來,大多數隊員都安全回到了基地。

從人數損失上來看,19比3000,這樣的傷亡比例,在其他國家那裡那都是很大的戰功了。

可是,美國軍方認為,此次抓捕事件,無比失敗。

原因一:任務失敗,抓捕物件,大軍閥艾迪德安全逃脫。

原因二:犧牲美軍士兵的遺體,被武裝份子拉到大街上到處侮辱。

原因三:培養一名合格三角洲特種戰士需要很高的代價,而武裝份子只需要給他一個武器。

黑鷹抓捕事件失敗的背後,是美軍特種部隊的過分自信,他們忽略了在別人的地盤上行動的危險性,導致最後陷入了百倍於自己敵人的包圍中。

戰損比1:15為何仍定義失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