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夢歸隴原東,文史盡秋辰

(夢歸秋辰:第234期)

眾所周知,在一千多年以前,草原上存在兩個強大的部族:五弩失畢和五咄陸。五弩失畢是由阿悉結闕部、阿悉結泥熟部、哥舒闕部、哥舒處半部、拔塞幹部組成,並且居住在碎葉川西一帶。而五咄陸是由處木昆律部、胡祿屋闕部、攝舍提暾部、突騎施賀邏施部、鼠尼施處半部組成,居住在碎葉川東一帶。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碎葉川

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所以也被稱為十姓部落。而後來由於神探狄仁傑的熱播,很多人將這兩個部族稱為弩失去畢部和咄陸五部。下面就讓我們順著這部電視劇的思路以歷史為導向,寫一下這兩個部落缺一不可的原因:

一、咄陸五部好戰的原因。

咄陸五部並非每個人都很好戰,而是他們的首領很好戰。從他們部族來說,好戰可以將部族矛盾轉移以維護各部落的首領地位。同時,好戰也能讓其保持強大的戰力,以便應對周圍的壓力。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咄陸五部

當然,戰爭還有另一個作用:利用戰爭去剷除異己或者達到其目的。其實古往今來,這種事例屢見不鮮:比如宋太宗趙光義在北伐時期利用別人謀立趙德昭而訓斥其,致使其自刎而死。而更是過了兩年之後,趙德芳又鬼使神差般的病死,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懷疑是趙光義的手段。

二、咄陸五部的現實原因。

眾所周知,年景對於莊稼收成影響很大,殊不知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年景對其影響更大。最起碼,家裡如果有儲存的糧食就不會餓死,但畜牧業就不一樣,如果出現大旱之類的天氣,牲畜就會餓死。而肉顯然沒有糧食儲存時間那麼長,畢竟那時候還沒有冰箱。而當糧食欠缺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劫掠牲口和其他物資以解決溫飽問題。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內遷歸俗

所以不管哪朝哪代,每逢遊牧民族出現災年,必然會大舉入侵。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歷代皇帝都作出重大努力。最常見的辦法有三種:

1。驅趕。

比如漢武帝將匈奴驅趕到漠北,後來竇固竇憲等又進一步向西驅趕。但這種效果並不明顯,當你不驅趕的時候,他們又回來繼續放牧。

2。內遷歸戶。

這種措施主要是將遊牧民族內遷,讓其由遊牧向農耕過渡,並且由當地官吏管轄。但這種管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由於文化、信仰和生活習性的差距而導致矛盾激化。因此後來晉朝才有了五胡亂華,中原遍地戰爭不斷。

3。內遷歸俗。

這是唐朝在打敗北方遊牧民族後,唐太宗吸取了前朝教訓,將遊牧民族內遷的同時,實行“全其部落,順其土俗”。而這樣的方式,讓唐朝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而這也成為明朝的土司制度以及後來中原王朝管理其他民族的雛形和模板。

三、咄陸五部和弩失畢部缺一不可的生存哲學。

咄陸五部和弩失畢部就像一面鏡子的兩個面,更像是一個團體。一個方面,我們需要仁德、寬厚的心胸去對待自己的臣民和國家。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保持一顆尚武的心,以為其用兵戈和戰馬開闢一條生存之道。這其實就像朝廷中的文武兩個方面,重文輕武和重武輕文都會給一個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毀滅的樓蘭

而縱觀古今中外,沒有文化或者文化落後的民族終歸會被其他民族同化,而沒有武力的民族,最終也會被其他民族征服而消滅。而匈奴就屬於前者,樓蘭、龜茲就屬於後者。但不管哪一種,都會給一個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而我們的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重文輕武的宋朝。不管後來的史學家如何掩飾和吹噓經濟多麼厲害,也改變不了高粱河之戰的慘敗,也改變不了澶淵之盟的屈辱,更改變不了靖康之恥和紹興和議的苟且偷安。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澶淵之盟

有人說:崖山海戰時文人投河的壯舉,而我更認為這是一種悲哀。因為一個有骨氣的人哪怕最後一刻也會用劍和生命去捍衛個人和民族的尊嚴。但重文輕武卻讓他們丟失了反抗的意識,心中只存在文人只能用筆救國,卻忘了文人用刀也能救國的悲哀。

所以古代有句話說得好:“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雄鷹的智慧:為何所向披靡的弩失畢部與好戰的咄陸五部缺一不可!

文治武功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歷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