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青島即墨北阡考古又有新發現

青島即墨北阡考古又有新發現

2013-04-23    文章出處:半島網

青島即墨北阡考古又有新發現

北阡遺址發掘現場佈滿了大大小小柱洞、窖穴。

青島即墨北阡考古又有新發現

工作人員在整理發掘出來的物品。

“考古現場以前就靠著大海,說明我們的先人就生活在海邊。”當地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他們考古發現了先人的村落遺址,有房屋和墓葬舊址,這裡背後靠著群山,前面靠著大海,特別適合人類生存。

那麼在海邊我們的先人是如何生活呢?隨後考古人員向記者還原了我們先人的生活狀態,“因為靠海,他們就吃海鮮。”考古人員說,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當時的海洋資源豐富,先人能吃到各種各樣可口的海鮮。

記者看到考古現場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深坑,一位考古人員告訴記者 ,這些大大小小深坑就是埋柱子的地方,“我們的先人很聰明,為了抗擊大風他們在海邊埋了不少的柱子。”現場考古人員告訴記者 ,在遠古時期,為了抗擊大風,他們建房子先挖柱洞,他們在附近的山上砍伐了樹木做成粗細不等的圓柱子,然後在柱子上綁上厚厚的茅草和秸稈,最後在經過加工就成為了先人居住的海邊茅草房。

據考古人員介紹,海邊經常會颳大風,如果房屋建造不夠牢固,根本經不起大風,柱洞是先人的一種發明,這些柱洞和現在的鋼筋差不多,先人建造的房屋非常結實耐用,可以抵禦颱風的襲擊,可以看出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勇氣。

“我們的老祖先不僅聰明,還會廢物利用。”現場考古人員告訴記者 ,發掘現場圓圓的大坑其實叫窖穴,在遠古時期,這些窖穴用來儲存食物和放一些生活用品,而一旦窖穴廢棄的時候,他們又用這些廢棄的窖穴來盛放垃圾。

“這裡空氣比較新鮮,我經常帶著家人朋友前來遊玩。”家住即墨的於先生告訴記者,這裡的山頭綠化非常好,周圍沒有工廠和企業,這裡相對比較安靜,是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他經常和朋友一起爬山遊玩。採訪中不少遊客對此處同樣表達了讚美。

村民柯先生告訴記者,這裡群山環繞,風景秀麗,而考古現場背靠群山,前面是寬闊的平原,而不遠處就是大海,不少遊客來這裡遊玩也會流連忘返,先人選擇在這裡居住是有道理的。

3000件文物展現原貌考慮建立遺址博物館

“北阡遺址到目前為止共出土可復原器物3000餘件。”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告訴記者 ,北阡遺址經過四次發掘,收穫特別豐富,從目前所發掘的地層堆積情況看,北阡遺址主要反映了兩個時代,他們在現場發掘了活動廣場、房址(柱洞)、墓葬、灰坑等遺蹟、大量陶器石器、少量骨器蚌器等三千餘件遺物。

“3000件文物還原了我們祖先的生活。”考古人員告訴記者 ,這次考古還發掘出了植物遺存和動物遺存,其中植物遺存包括人工栽培和野生植物。“透過研究,在這裡可以種植小麥、大豆、粟等,不僅如此,他們還飼養家畜,可以想象遠古時期他們在這裡生活勞作的場景。”考古人員說。

據林玉海介紹,北阡遺址出土的大量實物資料證實了早期青島地區已有較高發展水平的史前文化存在 ,發掘的深入,對進一步揭示膠東半島的貝丘遺址的文化面貌,研究這一地區當時的聚落結構、人群組合方式、社會發展階段以及社會性質 、自然環境和海岸線的變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一步將對這個地方進行保護利用。”即墨博物館張文博館長告訴記者 ,下一步他們將考慮建立遺址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保護和開發。

文/圖 劉鑫 徐新東

■幕後

為什麼要開展第四次考古?

這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13年3月30日,是考古人員對北阡遺址的第四次發掘,預計要進行兩個月的時間。之前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進行了三次發掘,第一次發掘面積350平方米;第二次發掘面積550平方米;第三次發掘面積800平方米。那為何要進行第四次發掘了?對此,記者採訪了林玉海。

據林玉海介紹,第四次發掘將結合前三次考古以及相繼開展的植物考古、動物考古、環境考古、體質人類學研究、石器研究、陶器研究、聚落考古研究等,宏觀觀察研究遺址中各遺蹟的分佈規律,透過各類遺蹟、遺物反映出的文化現象,復原大汶口文化早期(包括最下層的北辛文化晚期)和周代北阡人生產、生活情況及社會形態。

另外,林玉海表示,在之前的發掘中還存在很多的疑問,如大量的大汶口文化早期房址為何幾乎未見到活動面、灶址等,一個個的柱洞、柱坑和各遺蹟間到底存在著什麼關係,周代環壕的佈局,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廣場大小、用途等。其次,這次發掘還將進一步揭開北阡遺址除了發現北辛文化晚期陶片和柱坑、柱洞等遺蹟後,是否會有更多新發現。

透過這段時期的發掘,目前已經明確了周代環壕、牆基的長寬(東西、南北各40米),基本明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大廣場(破壞嚴重,面積160~170平方米)、小廣場(面積約100平方米),而且又出土了部分遺蹟、遺物 。

在幾名考古隊員的房間內,一件件文物整理過後裝進了專門的塑膠袋裡,每個塑膠袋上都標著這些文物的發掘人以及名稱等資訊。“工作確實挺累,但看到這一件件的文物被髮掘出來,想到這每個文物背後所反映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心裡一樣很快樂。”山東大學考古學系帶隊的王老師表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