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對於陰謀和陽謀的定義,我們一般會認為,所謂陰謀,是在私底下搞的小動作,這些計策是見不得光的。

而對於陽謀來說,這些計策則是光明正大,不遮不掩,我會告訴你我接下來要做哪些步驟,但是,被針對的那一方即使看出陽謀的要害,也只能按照對方劃定的路線走,沒有其他選擇,否則結局會更慘。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圖丨漢武帝雕像

目前來說,比較公認讓人歎為觀止的陽謀,當數漢初的“推恩令”了。或許各位尚不知道“推恩令”的厲害之處,我們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它裡面講到,在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裡,有三個年輕人,因為志同道合、意氣相投,三人相見恨晚,於是便選擇在其中一人的莊園裡祭告天地,結為兄弟,他們便是後來攪動漢末三國風雲,聞名天下的劉備、關羽和張飛。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圖丨劉關張結義雕像

對劉備來說,他在向別人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會說這麼一句話:“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

然而,很遺憾的是,劉備祖上雖然是漢室正宗,但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已經是家道衰微,只能靠織草鞋為生了。

我們或許很詫異,為何劉備的家族會落魄到這般田地,這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推恩令”。

那麼“推恩令”是以哪種方式讓劉備,一步一步從“漢室宗親”變成“織鞋小販”的呢,如果讓你去做“推恩令”之下的諸侯王,你又會用哪種計謀去應對?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推恩令”的由來

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選擇以“郡國並行”治理天下,也就是說,當時的西漢既有郡縣,也有諸侯國,他大封劉姓子弟,並把他們派往各地為王。

不同於明朝那種只有俸祿,不處理地方諸事,“不賜土、不臨民、不治事”只有個虛名的諸侯王。漢初的藩王在封地內,能自行處理很多民計要事,並且有著很大的勢力。

這些諸侯不僅下屬的封地面積廣闊,而且實力雄厚,往往不聽從皇帝的指揮,而且,只要沒有特殊的意外,這些諸侯王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所以說,這對當時的西漢來說,是個潛在的巨大威脅。

因此,自劉邦以來的每一位皇帝,包括漢武帝劉徹在內,在分封的同時,削弱諸侯王不斷擴張的權力,一直是帝王面臨的嚴峻問題。

文帝時期,賈誼針對淮南王、濟北王的事件,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意思是,將一個大的諸侯封地分離為幾個小的封地,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並沒有解決很大的問題。

漢景帝即位後,採納了晁錯的建議,進一步削藩,由此引起了吳、楚等七個諸侯王的阻撓。景帝很快就將他們平定,並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然而,仍然有不少剩餘的諸侯王尚在,這個問題就落在了漢武帝劉徹的身上。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圖丨漢武帝像

主父偃的建議,千古陽謀“推恩令”

對於諸侯王分封這個大難題,有解決之法嗎?

這個時候,漢武帝劉徹的身邊出現了一位奇人,主父偃,他從當時的形勢對比分析,終於想到了一個很妙的計策,那便是“推恩令”。

他想到,既然現在諸侯王與漢武帝之間的平衡勢同水火,那麼有沒有計謀,能夠將這二者之間的矛盾進行轉移呢?

經過仔細研究發現,之前分封時,諸侯王的爵位只能傳給嫡長子,其他的子嗣是得不到封地的,而這些諸侯王又大都子嗣眾多。這個時候便找到了突破口。

於是主父偃便給漢武帝想了一個策略,就是命令諸侯不僅要傳給長子,還要分封許多次子,不管幾個兒子都要有封地,美其名為“推恩令”。

這個計策的妙處在於:“推恩令”一旦下達,諸侯王若不執行,諸侯封地內部將四分五裂,或發生內亂。

假如在一個諸侯國內,假設老諸侯王還在的時候,如果法令不執行,嫡長子就算會得到封地也不會長久,因為老諸侯王死後,其他兒子勢必會不甘心,因為有皇帝頒發的明文法令在,所謂“師出有名”,他們就會大機率互相爭鬥,搶奪封地。

因此雖然各藩王明白這是削弱自,但他被兒子們的利益牽制,無法抗拒,若想子孫後代平安,只能老老實實地執行推恩令。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這樣,各藩王的權力慢慢變得“大而小,小而無”。不僅如此,他的子嗣們還都得感謝漢武帝,心甘情願地幫他落實政策,這真是一條千古妙計。

武帝以後,各諸侯國內管轄的疆域不超過幾個郡,地位與郡相當。如此一來,諸侯勢力強大而難以控制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

所以,不得不說,這在歷史上的計謀中,可稱得上是“千古陽謀”了。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圖丨漢武帝像

推恩令的精妙之處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推恩令”這個陽謀的精妙之處在於:

一、敢施行陽謀,就要有“能收能放”的實力,確保事情不會變得難以收場

各諸侯國在經歷了景帝時代後,就已經不再具備與皇帝抗衡的能力。因此,漢武帝敢於宣佈“推恩令”,就是確信當時的諸侯已經不敢反抗他。否則,實力不夠,而去強行實行陽謀,那無異於迫使各諸侯王重新發動類似七國之亂的事件。

二、詳細分析,找出對方弱點,就雙方矛盾轉移為對方內部矛盾

推恩令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困擾文景武三代的難題,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看到各個封地內其實是有內部矛盾存在,只要找出這種矛盾,並進行利用,就足以讓對方焦頭爛額,不得不按照已定的計謀往下走,而且,還讓自身立於光明正大的不敗之地。

對於漢武帝和各藩王來說,“削藩”就是“雙方矛盾”,而對方“嫡長子能得到封地,各次子卻得不到封地”就是“對方內部矛盾”,漢武帝和主父偃就是巧妙利用了對方這一內部矛盾,才能夠在消耗不多實力的情況下,成功將這一困擾多時的大難題解決。

歷史上號稱“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圖丨後世扮演漢武帝

“推恩令”有解嗎,假如讓你去做一個諸侯王,你會採取哪種措施去應對?

目前來說,如果應對“推恩令”,比較普遍的一個說法是,各諸侯王嚴格控制子嗣數量,確保只生一個嫡長子,就這樣一直單傳下去,或許能夠應對也說不定。

這或許是個還不錯的辦法,然而細想之下也有漏洞,那就是,你不能保證你一定能夠傳下去,那個時候更多的是講究子嗣興旺,如果只有一個嫡長子,那麼中間斷掉傳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這個計謀也有很大的風險存在。

假如讓你去做一個諸侯王,面對“推恩令”,你有哪些比較好的應對計謀?歡迎您的討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