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發生過太多次不同程度的蝗災,很多朝代的更替都跟其有著密切的關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重農抑商一直封建王朝統治的國策,中國絕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跟老百姓沒有糧食,活不下去有關。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關於蝗災的記載。從那時候到現在具體發生過多少次的蝗災,即便是遺留下來的古代文獻記錄都沒辦法知道。畢竟在這幾千年裡,中國經歷過不少的朝代更替,很多文獻記載都毀在了動亂和戰火當中。據昆蟲學家郭郛統計,從春秋到新中國成立的這兩千多年裡,中國經受過蝗災的年份就有800多個,平均每隔5到7年就會爆發一次大的蝗災。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由於清朝距離現在比較近,關於這個朝代的資料相對比較全一些。從《清實錄》和方誌等材料中瞭解到,在清朝統治的268年裡當中,沒有蝗災記錄的年份一共只有14年。在這些年當中,共發生過3700多次的蝗災,範圍幾乎波及到全國各省市。在蝗災爆發的那些年,餓死人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很多人都比較好奇,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寧願捱餓,也不去抓蝗蟲當糧食?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的古代,真正能讀得起書的人是非常少的,絕大多數人都過著愚昧無知的生活。他們會將那些難以解釋清楚的事情歸結到神鬼之說當中,還將蝗災的由來歸結於“蝗神”降罪於人世,即便是讀書人和官員也不例外,認為它們是老天派來懲罰人類的使者,自然不敢去吃那些蝗災。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例如在唐朝貞觀年間的時候,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蝗災。唐太宗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由此可以看出來,即便是當時的統治者也對神鬼之說也都存在敬畏心理。唐太宗吃蝗蟲這件事情在現在人看起來很平常,但他當時卻給人不少的震撼,此後統治者階級開始積極積極治理蝗蟲,大大降低了蝗災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即便這時候,依然有很多災民寧願捱餓也不敢抓蝗蟲。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蝗蟲無論是繁衍能力還是生長能力都特別強,一隻雌蝗蟲一次可能產50到100個卵,只需要再過一週的時候就可以再次產卵。除此之外,卵只需要14到20天的時間就可以孵化。從幼蟲長大也只用短短的幾天時間,之後開始走到哪吃到哪。所以一旦發生蝗災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捕捉蝗蟲,即便是捕捉到蝗蟲也沒有回收的價值,很少有人會吃它們。面對著鋪天蓋地的蝗蟲,人海戰術都沒什麼用,還不如留點力氣幹其他的事情。

古代發生蝗災後,災民為何對其束手無策,是不能還是不敢?

蝗災一般發生在氣候比較溫暖的時候,人們抓蝗蟲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它的繁衍速度,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還有就是古代沒有什麼儲存東西的方法,即便抓住大量的蝗蟲儲存起來,過了幾天也都不能吃了。用鹽醃製儲存更加不可能,因為很多老百姓自己都吃不起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