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備進攻劉璋,奪取益州,直接導致孫權毀盟,襲殺關羽

赤壁之戰後,劉備在得到孫權借給的南郡後,發展的最佳戰略其實有兩條:

1、如果先和孫權聯手,趁孫權北伐淮南,劉備北伐奪取襄樊,然後北守襄樊西守三關,先恢復完整的荊州地區,然後入川幫助劉璋攻打張魯,拿下漢中後,在劉璋支援下北上和涼州馬超聯合攻打關中,同時荊州一部從武關入藍田作為策應。

等劉備拿下關中後,果斷把湘水以東的荊州讓給孫權,這樣就能維持孫劉同盟。對東吳來說, 維持同盟的最底線,是保障三峽和江南,東吳水軍的絕對優勢。

2、劉備入川后,真心幫助劉璋攻打張魯,拿下漢中後,和馬超配合去打關中,荊州這邊,關羽在曹操大舉進攻東吳的時候,全力北伐襄樊。這樣比起上述的路線,相對比較安全穩妥。

而歷史上劉備的選擇,是入川吞併劉璋。問題在於,這勢必讓自己的政治信用破產,大大得罪了孫權。

畢竟此前周瑜謀劃入川時,劉備堅決反對,對著孫權大談我們要團結,劉璋其實不弱, 是同為宗室匡扶漢室的反曹盟友,火併劉璋只會讓曹操得利,如果孫權強行西征,自己只有披髮入山。

劉備進攻劉璋,奪取益州,直接導致孫權毀盟,襲殺關羽

而等他自己入川后, 就毫不猶豫地捅了這個同為宗室、匡扶漢室的盟友劉璋一刀,那麼孫權怎麼能相信,如果機會合適,劉備不會捅自己一刀?孫權可不姓劉啊。

事實上,劉備從隆中對開始,早就密謀取蜀,就是帶著鳩佔鵲巢的心思,響應劉璋邀請,踏上益州之旅的。劉璋和劉備會面時,帶著三萬大軍,劉備兵不過萬人,而且是長途跋涉疲憊不堪,這種情況下如果當面火併,對劉備當然沒好處,但絕不等於劉備放棄了圖謀。

劉備進攻劉璋,奪取益州,直接導致孫權毀盟,襲殺關羽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 本質是為了緩緩圖之。真要回荊州救援孫權?那還將大軍主力調去巴蜀幹嘛?

劉璋也許闇弱,也許不得人心, 張松法正們都當了劉備的內應,但是劉備自己也承認,劉璋不武足以自守。 劉備事先不戰而盡入險要,又是連拿帶吃,盡收劉璋資助計程車卒糧草,又是開局就不宣而戰,還不是經年不拔,苦戰方才得手,算是完成了隆中對的大半規劃。

隆中對起初必然是秘而不宣的,否則如果孫權早知道了,估計早和劉備火併了,而不可能借出江陵,劉璋要是知道了,更絕不會引狼入室。

隆中對對大敵曹操當前,火併同為漢室宗親的劉表劉璋,以求增強本方勢力,可一點沒猶豫,之所以不主張火併孫權,無非是孫權了鞏固江東,實不可圖,那麼如果哪天劉備與孫權的力量對比變了,覺得孫權可圖了呢?

這樣的時機何時到來,劉備自己也不知道,畢竟實力不具備,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成熟,有這心思也沒用,一旦時機成熟,之前沒這心思,馬上就可以變成有。

很多後世論者,只看到孫權在吳蜀之爭中抓住時機成了贏家,但是誰也不知道孫權如果當時一步緩手,主動權到劉備手裡他會怎麼發牌。

從劉備的行動行動看,他從來是嘴上喊盟友,喊如果我們火併,是讓北方曹操漁翁得利,不能失信天下。但是實際行動中,從來沒把曹操威脅當一回事,從來沒把火併盟友當一回事。

歷史上,劉備是先後兩次在強敵在北的情況下,預備火併孫權這個盟友,即阻止孫權周瑜入川,和孫權爭奪荊南,兩次實際火併盟友,一次對劉璋,一次夷陵之戰對孫權。

如果從荊州、益州規劃的兩路北伐時機還沒到來,劉備會覺得捅孫權一刀,有什麼問題嗎?三路北伐不是更爽快?比起三足鼎立,直接南北二分再北伐不更有力?

隆中對也好,龐統也好,選擇火併劉璋而不是孫權,只是因為孫權比劉璋強,所謂不可圖。可實力對比從來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等劉備火併完劉璋實力大幅度擴張,而孫權和曹操苦戰淮南,實力擴充套件速度慢,劉備有能力火併孫權了,劉備會不去做嗎?誰保證?

盟友的意思是緩急相救,如果說劉備這個盟友,拒絕在盟友孫權苦戰淮南的時候,去履行盟友義務去幫助盟友,反而趁機去火併其他盟友來圖私利,實現自己擴張,那大家今後如何合作?

從孫權的角度,能看到劉備火併劉璋拿下益州,還不肯把自己所借的南郡之地交還,更在連漢中都沒拿下的情況下,直接東征想要火併,誰能保證劉備此後會精誠合作,而不是一旦勢力強大就先火併江東?誰來保證?

換任何人是孫權,都絕不可能放任劉備繼續這麼發展,要麼劉備自己割地補償孫權,來維持盟友間均勢,要麼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趁著劉備沒準備好儘快開打才是當務之急。

劉備進攻劉璋,奪取益州,直接導致孫權毀盟,襲殺關羽

淮南苦戰已經說明曹操和孫權誰也奈何不了誰,曹操不能飛過長江。劉備都從來沒把曹操可能的威脅當一回事。孫權又怕什麼?

從劉備火併盟友劉璋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失信於天下”了,就已經是不擇手段不再講道義的亂世梟雄,孫權對他同樣不擇手段,亦是理所當然。

曹魏騎兵強,東吳水軍強,蜀漢步兵強。都是各自優勢領域發揮好,各自劣勢領域就發揮糟糕,所以三足鼎立,誰能打破這個均勢才能統一天下,不然統一遙遙無期。至少到建安末年來說,三方都不存在這個打破均勢的契機,

劉備奪取漢中和關羽北伐襄樊的勢力鼎盛時期,因為大大觸犯了孫權的利益。孫權破盟勢所必然,所以已經不是契機了。

對蜀漢來說,襄陽、隴右、關中三個戰略要地一個都沒拿下,還丟了江陵,所以“大漢三興”終究是痴人說夢。但是漢中拿下了,所以蜀漢可以鼎足三分。

對東吳來說,雖不能橫斷南北,一統帝業,但是江陵夷陵兩大戰略要地都拿下了,所以也可以創業垂統,鼎足三分。

(本文大部分觀點內容,為筆者好友【元年春王正月】 原創撰文 | 授權【狐狸晨曦】整理釋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