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照相技術發明至今已經快200年了,而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至今不過才百餘年的時間。隨著照相技術在十九世紀中期傳入清朝,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使得人們對清朝有一個更加細緻的瞭解。無論從哪方面看,照片上呈現的清朝都更加直觀,遠比史書記載更具有說服力。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張珍貴的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照片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沒有功名在身的人在朝廷官員面前毫無尊嚴,必須要下跪行禮。這張照片拍攝於1890年前後,照片中的清朝官員僅僅是一位縣令,但是從照片下方露出的背脊可以看出,這個縣令好大的官威。縣令兩側分別是文書和衙役,站在他邊上的那位則是師爺。作為一個縣令來說,能請得起如此陣容,可見他應該是家產頗豐。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因為按照清朝的規定,一個縣衙裡只有縣令、縣丞、主簿、巡檢、典吏等寥寥數人人有俸祿,其餘像師爺、多餘的衙役這樣的人員是沒有朝廷俸祿的,他們的工資由僱傭他們的人負責。上面這第二張照片中的官員也是縣令,照片下方跪著的是被告,坐在最右邊的則是原告。與第一張照片不同的是,這張照片中左二那位是有俸祿的,這從他穿的官服就能夠看得出來。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在很多外國傳教士留下的筆記中,對清朝普通人記載的都十分邋遢,說他們往往半年都不洗一次頭,頭髮上也滿是惡臭味。也許在當時來說,確實有不講衛生的人半年不洗頭,但是對於大多數清朝人來說,他們還是非常愛護自己的滿頭長髮的。像照片中這樣走街串巷的剃頭挑子,在清朝末期十分流行,剃頭師傅不但懂得修面理髮,往往還擅長採耳。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清朝的民間藝人,從他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他應該是一個十分開朗樂觀的人。在古代社會,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人認為欣賞戲曲聽音樂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情,但是對於從事這方面職業的人卻充滿了歧視,認為這一類的人是下九流。古人常用“三教九流”來形容人們的品流,“三教”指的是“儒釋道”,“九流”則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像上面這幾張照片中的師爺、衙役、剃頭師傅、吹鼓手、喇叭匠等,他們在古代都被認為是下九流。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照片中是一位清朝晚期的僧人,他身上披著光鮮亮麗的袈裟,手中還持有一柄拂塵。從這位僧人的袈裟和拂塵可以看出,他所在的寺院香火應該十分旺盛。對於生活在清朝末期的人來說,能夠有餘力去寺廟燒香拜佛的都是大戶人家,普通人連生存尚且艱難,更不用說去寺廟進香了。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這張照片是清朝末期的道士,照片中的這位道長雖然道袍上打滿了補丁,形象上遠遠不如上面那位身披袈裟的僧人,但是這才是真正的道士,一切都自給自足,不靠他人施捨。所以在民間也有這樣的說法,說佛教盛世開山門亂世閉山門,道教則亂世出山盛世歸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別,可能與他們各自的處世原則有很大關係。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清朝時期的結婚照。清朝人怕照相,認為照相是一種妖法,會把人的魂魄攝進照相機裡。對於不懂得照相機工作原理的清朝人來說,讓他們拍照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特別是像結婚這樣的大喜日子,這對新人能夠克服恐懼留下照片,可以說是十分的難能可貴。不過,從照片中新郎和新娘的表情來看,他們對於拍照可能還是有著一絲的恐懼,所以兩人臉上也顯得非常緊張。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清朝老照片:圖一縣令好大官威,最後一張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

這張照片闡釋了什麼才叫真正的繁文縟節。照片中的兩位文人在大街上相遇,然後按照古代的禮節互相問好,整個過程十分繁瑣。不過,對於古代的普通人來說,見面大多行揖禮,只有見到朝廷官員時,才會行繁瑣的跪拜禮。隨著清朝滅亡之後,這些繁文縟節也大多被廢除,甚至連打拱作揖都很少見了,人們見面也逐漸演變成了更加簡便的口頭問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