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包拯後世現在已經傳至35代,因包拯留下的一條祖訓,很少有人做官

於古代貪官橫行的官場而言,包拯的出現算是官場中的一股清流了,同時他還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爺”。自他走上仕途後,百姓可算是迎來了“福星”,什麼難斷的案子,在他這裡都不算事,一次次的為民解憂,讓包拯在百姓心中樹起了“包青天”的形象。

包拯後世現在已經傳至35代,因包拯留下的一條祖訓,很少有人做官

公元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但包拯除了是百姓心中的“包青天”之外,在父母面前,他非常孝順。因為父母年邁的原因,包拯沒有出任知縣,而是回到了家中伺候雙親。到父母相繼去世,包拯為其守喪後,他還是不願離開。直到在鄉親們的勸說下,包拯才離開了家中,前往天長任職知縣。

出任知縣後,包拯堅持秉公執法的原則,為當地百姓連連伸冤還其公道,而他破案的手法也非常人能及。從天長知縣,到權知開封,權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等職,包拯始終廉潔公正。

包拯後世現在已經傳至35代,因包拯留下的一條祖訓,很少有人做官

值得一說的是,包拯一生不僅為民著想,他還在朝廷練兵選將、防禦邊境上有所建議。能為民著想,也能為鞏固江山做出決策,包拯自然會受到朝中奸臣的排擠。不過,包拯既然為廉潔公正的官員,他就不怕朝中這些官員。面對達官顯貴擾亂朝政或者為非作歹時,包拯從不畏懼他們的權勢,數次彈劾上書朝廷。一時間,達官顯貴聞者皆憚之。

小到為民伸冤,大到穩固江山,包拯逐漸成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公元1062年,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朝廷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包拯後世現在已經傳至35代,因包拯留下的一條祖訓,很少有人做官

包拯去世後,“包青天”的故事在民間代代相傳,後世皆瞭解到了包拯為官時不怕權貴的立朝剛毅的精神。而基於對包拯的好奇和敬佩,民間不少人都在猜測包拯的後世現在居住在哪兒,是否從政了呢?

據稱,在安徽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大包村,就居住著包拯的後世,他為包拯的第35代傳人,名為包先良。而包拯的後世卻不僅僅居住在這裡,在他的描述下,包拯的後世現在已經多達十餘萬人,除了在安徽一帶之外,浙江也有包拯的後世。

包拯後世現在已經傳至35代,因包拯留下的一條祖訓,很少有人做官

值得一說的是,在包拯多達十餘萬的後世中,很少有人從政,大都是商人,或者是世代以種植良田為生的農民。對於這個現象,不得不讓後世感到好奇,這是為何?

原來,這跟包拯留下的祖訓有關,“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凡是包拯子孫,為官者決不能作奸犯科,要是違反祖訓死後不能葬在包家祖墳,也不是包拯子孫。

包拯後世現在已經傳至35代,因包拯留下的一條祖訓,很少有人做官

看來,包拯後世也明白做一個清官都多難,為此,他們甘願遠離官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