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兩江總督傅拉塔敢說真話造福江南百姓

眾所周知,有清一代引以為豪的康雍乾盛世130多年的出現,有歷史規律性,但是跟清朝初年統治者的施政方略也大有關聯。歷史走到康熙朝中期,吏治、民生局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政治逐漸穩定,經濟趨於繁榮,國家事務邁向正軌,可以說,康熙帝作為歷史上一位比較有作為的明君對於王朝穩定、社會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康熙帝清明施政的帶動下,康熙朝也出了很多名臣能吏,傅拉塔就是其一,上期欄目談了他整飭江南吏治的一些事,其實他任兩江總督後,也很關注江南地區的民生,敢於直言論事。最有代表性的有這麼幾件。

兩江總督傅拉塔敢說真話造福江南百姓

(江南貢院圖)

首先,為江寧百姓請求免去沉重的房產稅。清代前期,江寧府地區對商鋪、民宅徵收多種類的地方房產稅,如廛稅、房稅、廊鈔、棚租等,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駐紮江寧城的兩江總督傅拉塔向康熙帝建議:“江寧廛稅累民,內輸房稅,外輸廊鈔,更外輸棚租,請予蠲免。”為了當時江南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康熙帝同意廢除了江寧府百姓的房產稅,使江寧城百姓感恩戴德,最終裁定的是皇帝,但為民請命的是總督傅拉塔,百姓們都記著他的好。

其次,為江南士人請求增加鄉試考試名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政府出臺了新規定:江南鄉試參加考試的生員人數,要根據鄉試中舉名額來定,江南地區“每中舉人一名,準生員六十名應試。”這一年秋天,舉辦江南鄉試,彙集江寧城的考試生員達1萬多人,但是這一年執行科舉新政,根據中舉名額臨場重新確定入場考試人員為3600名,一下子有三分之二的生員被新規定“卡”在了鄉試考場之外!

科舉是古代讀書人的命根子。六七千名被削去本屆考試資格的生員,被攔在考場外,委屈至極,聚集在考場附近嚎啕大哭,並且向監考官們哭訴哀求。但鄉試是朝廷重要的掄才大典,權在最高統治者手上,即便身為兩江總督、暫署巡撫事務擔任鄉試監臨官的傅拉塔,也只能看在眼裡酸在心裡,同情這些苦讀計程車人,卻也毫無辦法。——“以定額不敢私增,慰諭散去”,將沒能參加考試的生員勸說回家。

康熙三十年(1691年),傅拉塔專門上奏摺給康熙皇帝,請求增加江南鄉試科舉名額,報告寫得情真意切又闡述到位。康熙帝斟酌後,同意將江南鄉試的錄取名額由原來的60名,提高到100名——也就是說,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科江南鄉試開始,可以參考生員數為6000名,增長幅度66。7%,這對兩江地區讀書考科舉、重視文化教育的風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也維護了當時江南地區的政治穩定。

第三件事,是頂住壓力為淮揚地區百姓請求免徵水浸田的田賦。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江蘇地區頻發水災,尤其是淮、揚、徐等地屬縣受水災嚴重,江蘇巡撫宋犖請求朝廷按照受災輕重,蠲減了一些災區田賦,但是朝廷對宋犖提出將淮安、揚州一帶過水之後的板荒田緩徵田賦的建議卻沒有同意。

作為兩江總督,傅拉塔對兩江地區三個省的地方事務也有督理的職責,明知朝廷不同意緩徵水災板荒田的田賦,但他經過認真調查分析後,冒著一定的政治風險,將實情再次上報朝廷:“淮揚地區的鹽城、高郵等州縣因為遇到大水災,很多人都逃荒去了,現在儘管水災過去,田畝露出來了,但是卻無人耕種;留在本鄉本土的農民長期艱難度日,自家熟田的賦稅還有不少欠賬,哪裡還有能力再為逃荒鄉民墊付數萬兩銀子的田賦呢?假如強逼在鄉百姓墊付田賦,勢必造成更多百姓逃亡,這一來的話,荒棄田畝會更多,對於皇糧國稅的徵收毫無裨益,所以,請求皇帝賜恩百姓將板荒田的田賦暫時一概免除,這樣逃戶得知訊息後就會爭相返回故鄉,努力災後重建,專心耕種,方可安居樂業。”

——對此,戶部再次強調水田已經退水可以耕種了,不準免除田賦。報到康熙帝那裡,他卻很給傅拉塔的面子,特批:“糧從地出,地為水浸,若徵錢糧,則於民甚苦。此水浸之田糧,皆令免徵。”——兩江總督冒著風險、硬著頭皮為災民請命,終於功德圓滿。兩個月後,傅拉塔在任上去世。

兩江總督傅拉塔敢說真話造福江南百姓

(內蒙古,中俄邊境草原上的山巒)

蓋棺論定,康熙皇帝稱讚傅拉塔:“廉潔自持,實心奉職”,“兩江總督自於成龍以來,惟傅拉塔一人能和而不流,不畏權勢,愛恤軍民,深副朝廷委任之意。”——而且開了朝廷特例,康熙帝特派太僕寺卿代表朝廷到江寧府祭奠傅拉塔,賜他諡號“清端”。為感戴傅拉塔敢於擔當、為民請命的忠義,當時江南百姓專門在雨花臺建祠紀念他。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南巡時經過江寧城雨花臺,特地指著傅拉塔的祠堂對身邊官員們說:“傅拉塔居官甚優,大有氣節。人雖被劾,無嫌怨者。”——傅拉塔為官任事光明磊落,深受兩江地區百姓的愛戴。康熙帝還特賜匾額“兩江遺愛”掛在傅拉塔的祠堂上,讚賞他為江南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