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銅陵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 餘年。位於銅陵市郊的冬瓜山銅礦是開採深度逾千米的深井礦山,在這裡,每天有兩千多名礦工奮戰在地下礦井裡,辛勤勞作。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冬瓜山銅礦,走近地下千米深的銅礦開採人。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礦工開著大型剷車在千米深的地下開採銅礦。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一名礦工在等候下井作業。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安全帽、自救器等是井下作業必備品。

換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帶上手電筒和自救器等裝備,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上午十點多記者沿著銅礦正52 米井口走進長長的巷道。迎面走來數十名穿著橘紅色工作服的礦工,他們開始交班。坐上礦井電梯,一路向地下,很黑,只聽見耳邊傳來“呼呼”的風聲。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礦工們乘電梯到達地下數百米深。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千米深的開採區作業車輛多,路口設有紅綠燈。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地下采礦區專門配備了電話進行聯絡。

“如果感到不適,就往肚子裡咽口水,這樣會好一些。”一旁的工作人員不時提醒記者。幾分鐘後,電梯緩緩停下,眼前燈火通明,豁然開朗。“-730 米”,一個白底紅字的牌子懸掛在電梯口。“這是地下730 米深。”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走進礦道。礦道很寬,可以並排行駛兩輛越野車,礦道很長,一眼望不到頭,宛如一座“地下城”,礦道縱橫交錯的地方還有紅綠燈控制。礦洞裡溫度很高,記者沒走多遠已汗流浹背。隨後,工作人員帶領記者乘坐改裝定製的井下運輸越野車,沿著礦道一道斜坡向下,來到“-960 米”的採礦區。因為這裡通風條件差一些,作業面溫度高,記者手中的照相機鏡頭已有了霧水。現場,礦工們分工有序,正忙著採礦,機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說話聲。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上午10點多,工作人員挑著飯菜送往千米下的礦井。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礦工們換下的衣服有專人清洗,每個都有自己的姓名牌。

“作業人員在下井前需進行電子指紋安全答題,如若三次答題錯誤,當日則不被允許下井,與此配套的還有定位確認管理平臺、井下洩漏通訊系統、主要工作場所電視監控系統等。”工作人員介紹,安全是頭等大事。礦道里設有員工休息室,配備了空調、電話等。礦井下同時作業的人員最多不超過1000 人,每日工作不超過8小時。

地下千米的銅礦開採人

特製的越野車,行駛在地下千米的礦洞裡。

據介紹,冬瓜山銅礦是銅陵市開採深度逾千米的深井礦山,已探明地質總儲量1 億噸,銅金屬儲量佔安徽省的40%,生產規模為日採選礦石13000噸。產品主要是銅精礦、硫精礦和鐵精礦,還伴生有金、銀等。銅礦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巖爆地壓微震監控系統,實現了井下地壓活動的連續實時監控與記錄,以最大程度保證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王從啟 攝影報道 圖片編輯 楊曉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