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學會曾國藩這1招,讓你在10萬人中脫穎而出

曾國藩自認為是一個“笨人”,在一次回憶當中他曾這樣說到:“餘……小考7次始售。然每次不進,未嘗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試場之詩文太醜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意思是說:我考了7次才考中秀才,然而之前6次都落榜,我不敢有任何的怨言,我只是恨自己太笨詩文寫的太醜。現在想來,就像芒刺紮在我的背上一樣。

學會曾國藩這1招,讓你在10萬人中脫穎而出

其次,如果跟同時代的那些大人物相比,曾國藩的資質也是最差的。左宗棠14歲第一次參加鄉試就名列第一,李鴻章17歲即中秀才,胡林翼22歲也是首次參考就考中秀才,而梁啟超更是天賦異稟到可以碾壓眾人,他11歲中秀才,16歲即中舉人。在這些人中,左宗棠雖跟曾國藩是同鄉,也一度接受過曾國藩的器重和厚賞,但是,左宗棠卻一直瞧不起曾國藩,曾多次在人前毫不留情的說曾國藩“才短”“欠才略”。而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得意門生和智囊幕僚,也曾當著曾國藩的面說他太“儒緩”了。那個不世之材梁啟超更是直言不諱的說曾國藩沒有超群絕倫的天才,在當時的那些賢傑當中是最頓挫的。

學會曾國藩這1招,讓你在10萬人中脫穎而出

既然曾國藩這麼笨了,按理來說,他能夠在那亂世當中苟且的活著,已經實屬不易。那為何偏偏又是他平定了太平天國,讓大清王朝這艘早已破爛不堪的大船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繼續航行了幾十年?還脫胎換骨的成為了古今“聖人”,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奇功呢?

這一切的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當中。

他7次艱難的趕考過程,6次落榜的失望現實,1次被“懸牌批責”全省示眾的反面典型經歷,造就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讓他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反而越能激發他內心的鬥志。同時,這些經歷更是讓他領悟到,笨人只要肯下功夫,敢於吃苦,也能打通科舉考試的關節,只要努力,天底下就沒有任何事是做不到的。

當這些經歷交織在一起,也就此塑造了他獨特的“崇尚笨拙”的人生哲學。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意思就是說,笨拙比取巧要好,只有笨人才會辦實事,才能靠得住。所以,在他讀書和科舉考試中,他採用的就是 “笨功夫”。從他啟蒙開始,他的父親曾麟書就教育他:上一句不讀懂,就堅決不讀下一句,這本書不看完,就堅決不碰下一本。今天的任務不完成,就堅決不去睡覺。正是這種日復一日的看起來非常“笨拙”的學習方式,給他的內心注入了異於常人的吃苦耐勞,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精神,也為他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堅實穩固的基礎。從他後來的人生經歷來看,這種“尚拙”的人生哲學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他一生做事從不取巧繞彎,總是用最笨最踏實的方式去做。做人也講究“拙誠”,人前人後都真誠相待,從不耍小聰明小心眼,他也是第一個提出對待洋人也要以誠相待的大清第一人。在建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的軍旅生涯中,也是採用“結硬寨,打呆仗,”極少採用出奇制勝之策,完全是憑著死磕到底的踏實的方式去打敗太平軍。以上種種,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也許重劍無鋒說的就是他吧。“尚拙”就像一把重劍,表面看起來頓挫無鋒,而落下去卻能削鐵如泥,刀鋒所致所向披靡。每有人向曾國藩問起成功的秘訣,他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他說他的秘訣只有一個,那就是: 崇尚笨拙!

學會曾國藩這1招,讓你在10萬人中脫穎而出

以古鑑今,反觀今世今人,我們做事都在一味的追求高效率,都想走捷徑,都想賺快錢,都想一夜暴富實現財富自由。其實,這是有違事物自然發展規律的,就好比建房子,只有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才能把房子建的更高更堅實。而如果基礎輕薄鬆垮,卻還想要萬丈高樓平地起,那終究是水中月夢中花痴人做夢一場空而已。以此來看,崇尚笨拙是成大事之根本,而取巧只能帶來一時之便利,想要更長久,還是要從踏實處行。

最後,曾國藩的“尚拙”,你學會了嗎?

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想,歡迎來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