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典故:摧枯拉朽

西晉歷經“八王之亂”,北方胡人趁機反晉,從而導致西晉迅速滅亡。出於避亂,晉朝皇族及漢家士子、豪強及百姓紛紛南下進入長江流域,史稱“

衣冠南渡

”。

公元318年,琅邪王司馬睿在王敦、王導兄弟的扶持下,於建康稱帝,建立東晉政權。

王敦升任為大將軍、荊州牧,王導進位司空等職,兄弟二人一外一內,權傾朝野,最終形成“

王與馬,共天下

”之勢!

歷史典故:摧枯拉朽

時間一長,元帝司馬睿於王家權勢有所忌憚,便欲打壓王敦的兵權,王敦情急之下,便要在武昌起兵反抗朝廷。

為穩妥起見,王敦發兵前,曾派出兩名參軍,去遊說湘州刺史司馬承和涼州刺史甘卓一同起兵南下!司馬承聽說王敦謀反,氣得一通大罵,反將來人扣留。

而甘卓口頭上是答應了,可是到了發兵那天,王敦的人馬都已登上戰船,甘卓卻沒有來,只是派來一位部下,勸說王敦不要背叛朝廷。

王敦聽罷大吃一驚,他對來人說:“看來甘將軍會錯了我的意思,我其實並沒有謀反,發兵只為清除皇上身邊幾個造謠生事的壞人,別無他意!請轉告甘卓,我若成功了,一定奏請皇上加封他的官職。”

部下回至襄陽,把這些話回稟甘卓,甘卓竟一時拿不定主意了,只是一味背手來回踱步沉思。

歷史典故:摧枯拉朽

身邊一謀士上前獻計道:“將軍不如先答應王敦一同起兵,隨後等他戰船東下,再發布征討他的訊息,豈不是好?”

甘卓搖頭道:“不妥,要是這麼做的話,首先便要得罪朝廷,將來怕是說不清楚,惹禍上身。二來,那萬一王敦打入建康,謀反成功,我更是陷入尷尬的境地。”

正兩難之際,湘州刺史司馬承派來主薄鄧蹇,勸說甘卓萬萬不要答應王敦起兵謀反,相反,他希望甘卓在國家危難之際,忠於皇上,為國家平亂,發兵討伐王敦。

甘卓一時動容,正要釋出命令,身邊有位名叫李梁的參軍上前一步,勸說甘卓切莫性急,先坐山觀虎鬥,等待良機,倘若王敦取勝,便隨後發兵助之,到時王敦必將重用將軍,如果王敦失利,將軍釋出討賊訊息,則朝廷勢必重用將軍,平定叛亂,這樣一來,將來無論誰勝誰負,將軍你都不會吃虧。甘卓聽完,大為欣喜,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可是,鄧蹇聽說,頓時怒火升騰,他駁斥李梁說,如果甘卓這麼做,那就是腳踩兩隻船,早晚會惹更大的災禍。

事實上,王敦叛亂的人馬也就萬餘人,還要留下守衛老巢武昌五千人,而甘將軍你部下也是萬餘人,如果直接進攻武昌,便好比摧毀乾枯的荒草和朽爛的枯木一般容易,到時您平叛有功,朝野都會敬重你,朝廷更是以你為功臣而封官進爵,請你別再猶豫了。

這番說辭讓甘卓又開始左右難為,於是他叫鄧蹇先下去休息,自己再考慮考慮。

兩天後,王敦見甘卓沒來響應,又派參軍樂道融來襄陽遊說甘卓,然而樂道融表面上是王敦的參軍,實際上他卻是忠於朝廷,他一見甘卓,便勸他起兵討伐王敦,為國平叛。

歷史典故:摧枯拉朽

甘卓這才下定決心,釋出檄文,聲討王敦謀反罪狀,並開始調兵遣將,一路向武昌進攻。

再說王敦聞訊,非常害怕,他忙喚來甘卓的侄兒甘卬,教他一番花言巧語,派他去向甘卓求和,果然甘卓走到豬口,見到了侄兒甘卬,聽了他的說辭,又開始猶豫不決,參軍秦康力勸他忠於朝廷,迅速發兵一舉蕩平王敦,然甘卓終究還是沒聽秦康相勸,率軍回返襄陽城。

後來,王敦率兵打破石頭城,派人擒殺了司馬承,暗中指使襄陽太守周慮暗中殺死了甘卓。

可嘆!本來可以為國建功,青史留名的甘卓,以性格優柔寡斷,枉送了自家性命,而貽笑大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