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多人在歷經世事以後,都不怎麼相信這一句古老的話,但是這句話確實有其道理,在清朝的吳棠身上就體現得極為明顯,他本是一個不起眼的七品小知縣,但是卻因為無意間的一件善舉,給自己種下了善因,最終成為滿清一朝與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齊名的封疆大吏。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吳棠出生於1813年的安徽省明光市,家庭環境有點困難,而且不是一般的困難,家中常年不能點燈,所以年少時候喜歡讀書的吳棠,基本都是隻能靠著月光以及雪色反射出來的光芒讀書(家奇貧,不能具膏火,讀書恆在雪光月明之下),至於為什麼不在白天陽光下讀書呢?因為他白天需要替家裡幹農活搞生產。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不過吳棠確實是具有非凡的智慧與天賦,儘管學習條件極為簡陋,還是在27歲的時候考中了舉人。這個舉人功名讓吳棠非常滿足,他決定不再去考進士了,就這麼開始做官吧,這個選擇其實也與吳棠的家庭環境相關,就好像是本科畢業以後就不考碩士,主要是為了貼補家用。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後來與吳棠同時期的那一些重臣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在考中舉人以後就多次考進士,曾國藩儘管考中進士但是“以名列三榜同進士為奇恥大辱”,左宗棠在考中舉人以後多次科舉都沒有考中進士,以至於在六十多歲的時候還突然向慈禧說“老臣欲入京重考進士”。

吳棠沒有曾國藩、左宗棠他們那樣的學歷崇拜,儘管通常而言只有考中了進士,才有可能成為正三品以上的高官,但是吳棠並不在意,他出身本就寒微,只是想要早點改變自己的家庭環境,多為國家做點實事。於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36歲的吳棠參加了六年一次的舉人大挑,這是朝廷專門為有舉人功名但無官職在身的人所舉辦的一種選拔考試。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吳棠順利通過了舉人大挑並且名列一等,他因此而成為正七品的桃源知縣,在任期內極為勤政,三年間就讓桃源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又在咸豐元年(1851年)被調到清河縣擔任知縣。如果不出意外,以舉人功名並且人到中年才入仕的吳棠,無論怎麼努力用心,他的仕途天花板都註定在正三品,很難有突破。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但是在1853年,安徽寧池廣太道的道員惠徵病逝於鎮江,他兩個年幼的女兒扶著靈柩回返家鄉,但是因為盤纏不夠而在清河縣城耽擱了下來,正在兩個女孩子因盤纏而倉皇無措的時候,卻聽到了當地清河知縣吳棠派人前來,送給“故友”之後300兩銀子以作祭奠之儀。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人們說“人走茶涼”,一家之主惠徵都已經倒下了,家中只剩下兩名孤女,吳棠能夠在惠家看似再無出頭之日的情況下,主動送來大筆銀子,這讓惠徵的兩位女兒大為感動,發誓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報答“吳大人”。但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吳棠本來是想要派人將銀子送給一位姓劉的道員,但是劉道員與惠道員的喪船停放在一起,以至於前去送錢的人看錯了。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吳棠在知道僕人送錯錢以後倒也沒有發怒,在詳細瞭解情況以後,又親自前去惠徵的喪船上大禮祭拜了一番,又以長輩好友的身份勉勵了惠徵的兩個女兒一番,讓她們好好生活。吳棠當時只是想要順手幫助一下那些落難中的人,他沒有想到惠徵的兩個女兒中,那位長女會成為日後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清朝七品小知縣,無意間的一件善舉,成為滿清一朝齊名的封疆大吏!

在八年以後,咸豐皇帝病逝,慈禧太后開始掌握實權,當初那一個年少的孤女終於有了機會與能力去報答當初的“吳大人”。在經過一番調查詢問後,慈禧發現吳棠由於能力突出功勞巨大,此時已經是正四品的徐海道員,她隨後又將吳棠放到各種崗位去擔當重任。

吳棠在各種崗位上的表現都極為出色,於是很快就連升三級成為了從二品的江寧布政使,而等到吳棠於光緒二年(1876年)因身體原因退休回家的時候,他已經是從一品的四川總督兼成都將軍,被李鴻章評為“天子知名淮海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