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三度錯過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讓美國人都佩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這不僅意味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5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還意味著我國成功打破了當時美蘇的核壟斷。而為了這一天,為了中國的核事業,有太多太多的科研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很多老一輩的科學家隱姓埋名,默默付出。

王淦昌就是其中的一員。

王淦昌是我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他曾經三度錯過諾貝爾獎,當祖國需要他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以身許國。

01 為了強國而讀書

王淦昌1907年5月出生在江蘇常熟縣楓塘灣,父母雙親在他未成年時就過世了。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華物理系學習,師從兩位中國近代物理學先驅葉企孫、吳有訓。

他三度錯過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讓美國人都佩服!

王淦昌的學生時代正是中國最苦難的時代。列強環伺,國土淪喪,民不聊生,王淦昌也有同學離開校園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中去。王淦昌也陷入了迷茫,自己該何去何從?

迷茫之時,他的老師葉企孫的一番話讓他堅定了科學報國的決心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國家太落後了,如果我們像歷史上漢朝、唐朝那樣先進、那樣強大,誰敢欺侮我們呢?要想我們的國家強盛,必須發展科技教育,我們重任在肩啊!

這句話如同醍醐灌頂,驚醒了王淦昌,從此勵志報國,學習上更加刻苦和努力。

1929年6月,王淦昌從清華畢業留校擔任助教。得到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教授的青睞和指導。在吳教授的指導下,他完成了論文《清華園周圍氡氣的強度及每天的變化》,

這是中國第一篇有關大氣放射性的實驗研究論文。

畢業後的王淦昌依舊努力,他時刻不忘科學報國的夢想。1930年,他考取了江蘇省官費留學,到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讀研究生。

他三度錯過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讓美國人都佩服!

在德國,王淦昌的導師是著名的女核物理學家邁特納。邁特納是誰呢?

她被愛因斯坦稱為“德國居里夫人”,在美國被譽為“原子彈之母”。

王淦昌開始了他在德國的4年留學生活,他和那個時代眾多青年學子一樣,懷揣著學成歸國建設祖國的熱情,孜孜不倦地學習。在德國留學期間,王淦昌獲得了博士學位。1934年,王淦昌學成歸國,先後在山東大學,浙江大學任教。在他的學生名單裡,

就有將來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李政道。

02 三次錯過諾貝爾獎

鮮為人知的是,王淦昌曾經三次錯過諾貝爾獎。

王淦昌在德國留學時,德國有個物理學家和他的學生在實驗室裡觀察到了一種穿透能力很強的射線,他們稱之為“鈹輻射”,認為是γ射線的一種。王淦昌對這個結論有所懷疑,他兩次向自己的導師邁特納提議用雲霧室來探測這種粒子,可是導師不為所動。

結果1932年,另一個科學家查德威克用相同方法測定這種神秘射線就是種子。1935年,查德威克憑藉這一重要的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也可以算是王淦昌第一次錯過諾貝爾獎。

回國之後,王淦昌在教書之餘也繼續著自己的研究。1942年,王淦昌在論文中提到了利用軌道電子俘獲檢測中微子的可行方案。後來美國人艾倫採用了王淦昌的方法,成功地證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他三度錯過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讓美國人都佩服!

1946年,王淦昌又繼續在論文中提出了三種驗證中微子的方法和透過裂變來檢測中微子的思路。1956年,美國科學家萊因斯和柯萬正是在王淦昌的構想上進行實驗,透過裂變探測中微子,並獲得了諾貝爾獎。而王淦昌由於缺乏裝置,無法進行實驗,

第二次和諾貝爾獎錯過了。

建國後,王淦昌被國家派往前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員。在蘇聯工作期間,他領導的小組首次發現了反西格瑪負超子。這在當時的科技界引起了轟動。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如果他能夠堅持自己研究方向,將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這一次,王淦昌還是錯過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機會。

03 以身許國

這一次,一封來自國內的電報,卻讓王淦昌消失了17年,也再一次和諾貝爾獎錯過了。

原來此時前蘇聯撕毀了援助我國協議,撤走了所有專家。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事業遇到了嚴重困難。在危急時刻,國家調王淦昌返回國內參與核武器研究。而此時回國,則意味著之前的研究要中止,衝擊諾貝爾獎的希望也很可能泡湯。

而且在當時這是絕密,王淦昌還需要改名換姓,隱姓埋名,不能和家人聯絡;當上級徵求王淦昌的意見時,王淦昌回答只有6個字

“我願以身許國”

從此,王淦昌消失了,大漠深處卻多了一個叫“

王京

”的老頭。

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放棄了自己擅長的專業。同時也放棄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王淦昌把生命中最輝煌的17年投入到了祖國的核事業中去。

這17年裡,王淦昌和其他老一輩科學家一起,隱姓埋名,與世隔絕。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工作和生活,從沒有過一絲怨言。他們錯過了子女的成長,錯過了家人相聚,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祖國。

王淦昌的孩子小時候老是見不到爸爸,就問媽媽:“我爸爸在哪裡?”

媽媽只能回答“爸爸在信箱裡”

他三度錯過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讓美國人都佩服!

有一年除夕夜,他和鄧稼先在帳篷裡喝酒。鄧稼先哽咽著說

“叫了王京同志十多年,今天,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話音落下,兩人潸然淚下。

1978年,王淦昌71歲。

這一年,他終於結束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在他這個年紀,很多人都會選擇頤養天年,安享晚年生活。但是王淦昌沒有,他選擇繼續在科研戰線上奮鬥。他說

巴甫洛夫活了80多歲還能堅持搞科研,實在太好了,我還可以搞好多年科研呀

王淦昌參與聯名起草了《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倡議推動“863”計劃。

正是這個計劃的推動,讓中國的高技術研究進入全新的階段。

他三度錯過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讓美國人都佩服!

1998年12月10日21時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1999年9月18日,他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7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1997年11月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王淦昌星”。

從此,閃爍的星空中多了一顆閃亮的星星。

王淦昌是老一輩科學家的縮影,還有許許多多如王淦昌一樣的老科學家為了祖國,貢獻自己畢生所學,以身許國。

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卻默默無聞,慢慢老去。我真心希望,我們能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他們的事蹟。他們的名字值得被我們銘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