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不是所有的蠟燭都是祭品,但是它們的祭品其實是那世界的祭品。。。

不是所有的蠟燭都是祭品,但是它們的祭品其實是那世界的祭品。。。

大家都知道蠟燭除了拿來照明用,還是給那世界的祭品。與其說是祭品其實是那世界的食物。很多香港影視劇都有提到,便不細說。

我們鎮上有個做飲食的小生意人,做飲食的都需要很勤勞。每天三四天必須起來發面、和麵(當時沒有酵母粉,都要靠土辦法,就將頭天發好的面留下一團來,養著。如此反覆。)因為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經常要把做好的包子、餅之類挑到附近的村裡趕墟。(趕墟、也叫趕集。是當地的風俗。過去貨品流通不便,所以有了五日一墟。五個村莊照排,興田就逢四、九墟。也就是農曆裡逢四、逢九的日子。)

有天,生意人和往常一樣去附近村裡趕墟。墟散的比較晚,他回家的時候,已經接近天黑了。不巧在半路上、天又下起了瓢潑大雨。

此時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看到不遠處有座小廟,便進去躲雨。等到雨小的時候,天就完全黑了。他尋思著,沒有火,如何趕路。他看到神龕上一根沒有燃過的蠟燭。便二話沒說,取下來點著就走。

好不容易到家後,由於太疲勞了,生意人很快就睡著了。迷迷糊糊的,他感覺自己被兩個穿白衣和穿黑衣的(應該就是所謂的黑白無常)拉起來往外走,邊走邊聽這倆位罵罵咧咧,他也聽不太清楚。就這樣混沌地走上好久,便到了一個地方。他腦袋裡在想,這個地方他好像來過……

這時他已經被拖到一個穿官袍模樣的面前,當官的問那兩位:“此人是何人,為何要帶他來此?”回答:“大人,此人太放肆,拿了我們的東西,聲也不吭一聲,就這樣走了。所以將他逮來,交大人處置。當官的:哦、原來如此。便問生意人的姓名。問完便在一個本子裡查了很久。

查完了,當官的便向手下的二位喝道:你倆可知此人陽壽未盡,平常他替鄉鄰做了不少好事。即便他拿了東西也是因回家心切。一根蠟燭而已,送給他就是了。你倆把他這樣拉來,他家人咋辦!!!放他回去,他要過很久才能來此。說完,便差人拉生意人往回走。走到門口,生意人感覺背後被推了一把,他便跌了出來……

生意人就醒了過來,自己仍在床上。他想了想剛才避雨的地方,看了看那根還沒燃盡的蠟燭,終於明白了些什麼。天剛亮,帶上買了香和蠟燭那些東西就趕到那廟裡,他原來想把那根借來的蠟燭點上,但無論如何也點不著……(既然已經送給他了,是不會再收回去了)

之後,生意人一直活到八十有五。他一生都很善良、從未見他計較個人的得失。他在當地年長一輩的人裡威望很高。他是我眼裡的完人,可惜我做不到他那種做人的地步。生意人就是我的外祖父,這個故事是我母親前不久告訴我的,我想那廟應該是城隍廟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