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翡翠賭石價值百萬翡翠鐲子竟只是一節塑膠水管!看完別再傻傻的信了

前段時間,手機上看過一段影片,有位網友拿著一個鮮綠飄花、透亮有質感,形狀彷彿翡翠鐲子的物件,手機影片連線有關專家,詢問值多少錢?

看著攝像頭裡的東西,專家的語氣非常篤定,“

是罕見的冰種飄綠翡翠手鐲,價值在

百萬

以上。

隨著網友的手慢慢下移,那專家頓時面紅耳赤、張口結舌:

原來這價值

百萬

飄花翡翠鐲

居然只是一節染色的塑膠

身邊不少人看過這個影片,說當時自己都笑尿了。

翡翠賭石價值百萬翡翠鐲子竟只是一節塑膠水管!看完別再傻傻的信了

關於專家打眼的事情,自古有之,過去曾在書上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從前,魏地有個人,素以博學多識而著稱,很多奇物古玩,據說他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什麼朝代的什麼器具,還能說的頭頭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

一天,他在河邊散步,不小心踢到一硬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件古香古色的銅器。銅器形狀像個酒杯,兩邊各有一個孔,上面花紋光彩奪目,儼然一件古董。

啊,原來是個裝酒的古董!魏人非常高興,決定大宴賓客。他擺下酒席,請來不少親朋好友,炫耀道:“我最近得到一個夏商時期的器物,請大夥兒賞玩賞玩。”

他小心翼翼地將那銅器取出,斟滿了酒,敬獻給各位賓客品嚐。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裝出懂行的樣子交口稱讚,恭喜主人得了件寶物。

這時,意外突然發生。有個從仇山來的人見到這個銅器,驚愕地問:“你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這個?這是一個銅護襠,角抵(相撲)之人用來保護生殖器的!”頓時舉座譁然,魏人羞愧難當,立馬把它扔了。

光緒年間,素有收藏家美譽的湖北總督張之洞,奉詔進京,期間偶遊琉璃廠,看到路邊古董店陳放一尊巨瓷,器形奇詭,色彩斑斕,上前細看,只見上面佈滿蝌蚪一樣的篆籀文。張之洞對這傢伙一見傾心,向店裡人打聽價格,店家稱這是“某巨宦故物”,只做陳設不外賣,張之洞聽後甚是惋惜,悵悵而歸。

過了幾天,張之洞又帶幾位博古通今的幕僚到店裡,大家一致認為是古代不可多得的稀罕物,於是和店主商議,非要買走不可。討價還價,最終以2000兩銀子成交。

張之洞非常歡喜,把它陳放在書房窗前,給裡面灌滿水,放置了幾尾金魚,並命工匠拓印數百張,分贈僚友共賞。

一天晚上,雷聲大作,暴雨傾盆。張之洞早晨起身來到庭前,不由大吃一驚,那尊巨瓷不知去向,地上只剩下一堆稀泥和數尾死去的金魚,還有一條搖擺著尾巴垂死掙扎。原來這“

巨瓷

”是泥做的,“

蓋向之蒼然而古者,紙也;黝然而澤者,蠟也。

現實生活中,每當看到這類事情,許多人總有種按捺不住的歡喜溢於言表,難道我們骨子裡都有幸災樂禍的基因?

翡翠賭石價值百萬翡翠鐲子竟只是一節塑膠水管!看完別再傻傻的信了

大概是20世紀末的一個秋天,兩位文物專家來到潘家園古玩市場閒逛,一個攤位上的彩繪陶俑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將這些外表斑駁古舊的陶俑拿在手裡仔細端詳,從陶俑的藝術風格上來看,無疑是北魏時期的作品。

經過鑑定,故宮專家確定這就是真品,趕緊上報了國家,希望能將這批文物回收。後來,故宮痛下決心,花大價錢將這批陶俑全部買走。

沒想剛過幾天,這個古董市場上又出現一批同樣陶俑。故宮專家覺得,應該是買走那批後,訊息傳了出去,有造假商前來騙市的,於是便找人暗裡去鑑定,沒想到居然和之前的那批完全相同!

為保證這批文物不被別有用心的人收走,故宮只好再次出手,聯合國家博物館斥巨資將其再次全部收購。

這樣的事情有一有二,誰成想還有三呢?一個星期之後,潘家園裡湧現出更多的北魏陶俑。這下專家們不淡定了,因為經過鑑定,這批東西同樣是真品,可是這麼大量的東西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次,故宮選擇的是偷偷調查背後賣家,這一查心涼了,因為這些陶俑都是從河南批發回來的。專家立馬組團前往河南洛陽,沒想到這些陶俑都來自一位燒陶藝人

——

高水旺。

別說他,整個他所在的南石山村都會做這種陶俑,而且都做的相當逼真。當公安人員趕到現場的時候,許多農民還在日以繼夜趕製“

北京方面

”的訂貨呢。

如果說專家是因為打眼鑑定錯了,倒也有情可原,因為誰也不是神仙,未必都能看的那麼準,但有些事情,可不是打眼那麼簡單了,這裡面的水混著呢!

原華爾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謝根榮,託人花20萬元自制了一件“金縷玉衣”,經一群專家鑑定,價值高達24億。他據此鑑定把“金縷玉衣”抵押給銀行,騙走7億貸款。此事一經報道,輿論一片譁然。

一件普通玉片連線起來的衣服,輕而易舉地讓國家損失了幾個億,而那些專家呢,只不過拿到區區幾十萬元鑑定費而已。這件事情,不僅讓人對“

專家

”一詞產生懷疑,而且也讓“

專家

”的尊嚴大打折扣。

更為可笑的是,事情被揭露後,參與鑑定的一眾專家,竟然爭相將責任推到已故的一位權威專家史樹青身上,並大言不慚地說:“

只要文物不上市場,專家簽字談不上什麼風險,這是學術自由。

翡翠賭石價值百萬翡翠鐲子竟只是一節塑膠水管!看完別再傻傻的信了

專家不要臉了,往往比常人更沒底線。據說在該圈,有個不成文的規矩:

相互不拆臺。

比如某專家簽字認證是大明宣德爐,其他的專家見了,縱有不同意見,也不會說出來。這群人雖多飽學之士,但很少有人跟錢過不去,更莫談什麼良心和職業操守,所以假認證的事屢見不鮮。

現有的法律,很多時候對這些專家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鑑定行業看走眼是正常的事,很少有人會因為看走眼而被追究法律責任,他們承擔的,最多就是道德上的譴責罷了。

其實,這類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工程盲目決策、財務報告作假等等,都屬於責任不大,但往往影響惡劣,損失重大。

解決這類事情,關鍵還是靠制度,

二流

制度比一流的人要強。

該立的規矩要立起來,特別是單位公職人員要對單位承擔責任,不能透支單位的信譽。臺北故宮規定,

本單位

文物專家無論在崗還是退休,都不能面向社會做文物鑑定,違反規定就會被除名,取消退休金。所以,很少有人鋌而走險。

對那些真正出問題的,該罰款的罰款,該吊銷資格的吊銷資格,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追究刑事責任,決不能讓“

光得好處不擔責

”的問題發生。

法律能解決外相, 但不能解決人的內心。

衷心希望那些專家能夠珍惜名聲、約束自我,正如一位名家所說:

“我不能保證完全不出技術錯誤,但是我永遠不允許自己的良心出錯。”

投稿作者:故事老王

配音:李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