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前言

不得不說,現在的旅遊遊記、攻略實在是太多了。總想寫點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東西,於是做了很多嘗試。倒不一定就是進步,但總好過毫無變化。

近期讀了《禪的行囊》,這是一本外國人寫的在中國的遊記。本書以佛教禪宗在中國的發展為脈絡,探尋禪宗六祖的傳道過程,這樣的遊記令人大開眼界。

小張哥曾在潮汕地區生活5年多,期間去潮州遊玩過無數次,感於韓愈對潮州的影響,想拙劣的模仿一回,於是有了本篇另類的遊記。

昌黎先生

昌黎先生即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被後世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去世之後諡號文,因此也稱作韓文公。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韓愈(768年-824年)

韓愈出生於官宦世家,可惜三歲喪父成為孤兒,顛沛流離中靠苦讀並堅持參加科舉考試最終得以為官。但他有個毛病——敢說真話。忠言逆耳啊,所以雖然他才華橫溢,卻多次遭到貶謫。而被貶潮州則是他人生中最兇險的一次。

自玄奘法師取經歸來,一百多年來佛教在唐尤為興盛。話說大唐帝都長安西面的鳳翔府(今陝西省寶雞市),有一座寶剎——法門寺,供奉著相傳為佛祖釋迦摩尼的指骨舍利。

唐自高宗李治(李世民的兒子)開始,唐代的帝王們每隔30年將佛骨舍利迎至長安皇宮瞻仰,這就是“迎佛骨”。隨著歷史的程序,這一活動越來越盛大。憲宗是唐代最重佛的皇帝,在他在位的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恰逢30年之期。憲宗下旨搞了一個史上最大的盛典。

就在這時,跳出來一個不長眼的韓愈,上了一道《論佛骨表》的奏疏勸諫皇帝(不列原文了,感興趣的可自行搜尋)。韓愈的奏疏廣徵博引、談古論今,講道理那是槓槓的。中心思想就是拜佛沒用,迎佛骨勞民傷財、敗壞民風(據韓愈奏疏,民間已有自殘供佛的現象)。依此可見韓愈是個相當務實的官員。

問題是信佛的皇帝聽不進勸諫,聖顏大怒。給我拉出去,千刀萬剮!多虧一些大臣求情,後被貶為潮州刺史,這才免於一死。

今天的廣東,在唐代還是南蠻之地,惡劣的自然條件使這裡成為貶官的保留專案。長安前往潮州路途遙遠,一路上毒蟲猛獸可謂艱險。出了長安,需要翻越秦嶺,在藍田關,韓愈寫了首詩給侄孫。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過個秦嶺,已經困難重重。前路茫茫八千里,韓愈毫無信心,覺得可能會死在上任的路上,讓韓湘為自己收屍。

最終韓愈活著到達了潮州,而他十二歲的女兒則永遠留在了路上。

祭鱷臺

韓愈到潮州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驅逐鱷魚。當時的潮州,有一條河名為“鱷溪”,鱷魚傷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韓愈瞭解到百姓疾苦後,令人在河邊設立祭壇,作了一篇《祭鱷魚文》。限期7天要求鱷魚遷徙,否則趕盡殺絕。鱷魚當然不可能自行遷徙,這個祭祀的目的還是在於安撫民心。

鱷魚沒了,鱷溪後來改名韓江。如今的祭鱷臺是1987年在原址的基礎上重建的,臺上鑄有石碑,刻上了《祭鱷魚文》的全文。現在這裡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鱷渡秋風”。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韓江治水

韓江也好,鱷溪也罷,作為江河,水患總是少不了的。傳說韓愈初到潮州之時正好趕上下雨河水氾濫,他騎著馬到城外巡視,檢視水勢地形。凡是他騎馬走過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為堤線的標誌。插好了堤線,就通知百姓,按著竿標築堤。

百姓聽了十分高興,紛紛趕來築堤。豈料一到城北,就見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條山脈,堵住了北來的洪水。從此,這裡不再患水災了。這座山,遂被稱作竹竿山,再之後改叫韓山。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湘子橋

湘子橋又叫廣濟橋,建築構造獨特,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關於它的來歷有這樣的傳說:韓愈為溝通兩岸,方便百姓交通,計劃在鱷溪上修一座大橋。奈何水深且水流太急,難以實施。於是找來他的侄孫韓湘幫忙。

韓湘,就是前文提到韓愈寫詩叫他幫忙收屍的那個。八仙之中被稱作韓湘子,那可是有證的神仙。韓湘子找來他的八仙朋友準備修橋,那邊佛家的廣濟大師也不幹示弱,於是道、佛兩家各承包了半邊的修橋工程。

誰知陰差陽錯,兩邊的施法都差了一點,中間缺一截無法連線。這時,何仙姑的蓮花化作十八條梭船,廣濟大師的禪杖化作纜繩將船連起來聯通兩岸,於是橋成。韓湘子負責那邊就叫湘子橋,廣濟大師負責那邊就叫廣濟橋。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廣濟樓

潮州古城靠近廣濟橋的城門,因廣濟大師造橋得名廣濟門。門因橋得名,樓因門得名。廣濟樓是潮州古城最高大的一座城門樓,氣勢不凡。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韓文公祠

遊潮州,探尋韓愈的功績,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韓文公祠。韓文公祠始建於北宋,是國內現存紀念韓愈年代最早的祠廟。

未進大門,在門口臺階的中間斜坡上,一本巨大的石書上浮雕著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名句。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祠廟大門,主殿懸掛著許多牌匾:百世師、泰山北斗、百代文宗等等。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韓文公祠的重要性不僅在於韓愈在文壇上的歷史地位,還因為這裡有歷代大家的題刻。劉禹錫、賈島、王安石、楊萬里、蘇軾、高啟、曾國藩等等,當然也少不了當代國家領導人的關懷。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

蘇軾不愧是大文豪,他碑文中的這寥寥幾句,概括了韓愈一生的重要功績,全文的水平也明顯高出其他題刻。

對韓愈,許多人可能有一種誤解,認為他是一個文人。實際上,他曾經做過行軍司馬參與平叛,也曾孤身一人深入兵變的亂軍進行安撫。蘇軾碑文中的“勇奪三軍之帥”並非馬屁之言。

在韓文公祠,記載了韓愈在潮州的功績。除了前文提到的驅除鱷魚,興修水利(築堤)外,還有釋放奴婢、發展教育。稍做解釋,這裡的奴婢不是封建社會常見的下人,而是奴隸。潮州地處偏遠,唐代居然還有奴隸。

至於教育,韓愈初到潮州之時發現這裡的州學荒廢已久,百餘年來竟無人考取功名。為此,他撰寫了《請置鄉校牒》打下教育理論基礎,興辦鄉學,並拿出自己的俸銀貼補教育經費。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韓山師範學院

韓山師範學院就在韓文公祠旁邊。同在韓山之上,這座學校當然也和韓愈脫不了關係,據說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宋朝為紀念韓愈而建立的韓山書院。

韓愈最著名的文章大概是《師說》(上學時背全文啊),他也被譽為“百世師”。師範學校建立在這,真是太巧妙了。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到此虛懷遇大顛,留衣亭可與祠班。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

——《訪韓文公祠口占》,趙樸初

這首詩是當代佛教人士趙樸初到訪韓文公祠時所做。詩的後兩句氣勢恢宏,我拿來做了主標題,前兩句則描寫了韓愈的一段故事:

韓愈在潮州任上,一次出門體察民情時,偶遇了佛門大德大顛和尚。大顛和尚有兩顆齙牙,韓愈想起古書記載“呲牙曝齒者,非善良之輩也”,於是露出厭惡的表情。大顛和尚看在眼裡,唸了句阿彌陀佛就走了。

次日一早,韓愈收到了一個小和尚送來的小包裹。開啟一看,裡面竟然是2顆帶血的牙齒,不由吃驚。帶著愧疚之情,他親上靈山寺拜訪了大顛和尚。一番交流之後,發現很是投機,於是結為好友。

後來,韓愈調任袁州,特意來靈山寺與大顛和尚辭行。碰巧大顛出門雲遊,等了兩天還沒回來,於是韓愈脫下官服留給大師做紀念。此後這身官服一直留在大顛身邊,直至圓寂。後人為紀念此事,在靈山寺修了一座留衣亭,並立碑記錄了這個故事。潮州也建了一座叩齒庵作為紀念。

留衣亭

留衣亭,如今在汕頭市潮陽靈山寺內,當時也屬潮州管轄範圍。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叩齒庵

叩齒庵,一座小寺,就在潮州古城內,距離大名鼎鼎的開元寺只有400米。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昌黎舊治坊

韓愈離開潮州後,由於他打下的良好基礎,後世當地經科舉為官人數大增,鄉里設立了許多牌坊,這些牌坊形成了如今潮州的牌坊街。

明嘉靖十七年,人們為了紀念韓愈,在他當年的治所的位置樹起了一塊“昌黎舊治坊”。牌坊原在昌黎路東端,1988年在昌黎路西端學宮前重修。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探尋昌黎先生潮州足跡

後記

韓愈在潮州8個月,時間雖短但對潮州影響深遠。文學創作方面,在這期間,韓愈撰文14篇,寫詩34篇。真是高產勝某某啊。相比之下,小張哥公眾號也開了8個月,至今發文38篇。

這正應了單田芳老師的說的“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

~~~本篇完~~~

(注:本篇圖片多來自網路,因為感覺有人物的照片不適合本文)

更多我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我是小張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