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劉禪其實毫無危險,為何急忙開城投降?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鄧艾帶領3萬餘大軍渡陰平,當走到摩天嶺的時候軍隊只剩2千多人,而在成都的守兵還有11萬人。

姜維設法在劍閣擋住了鍾會,其實蜀國可以和他們拼一下,然而當時的劉禪為什麼會選擇開門投降呢?

據歷史記載蜀國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以為當時的蜀漢兩國 和魏國兩國之間不論是軍隊和是財政相差懸殊,所以,把蜀國滅亡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兒。

棄甲投降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劉禪其實毫無危險,為何急忙開城投降?

其實在鄧艾還沒有打到成都的時候,劉禪已經棄甲投降了,原因是劉禪聽到了諸葛瞻將軍戰敗於鄧艾的訊息,

劉禪想:諸葛瞻戰死,鄧艾大軍就可以一馬平川的來到成都了,還有他打的3萬大軍在當時是所向披靡的,

還有物資得到了極大填充士氣一度高漲,連破我軍城池更是易如反掌,

籠中之鳥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劉禪其實毫無危險,為何急忙開城投降?

其二、成都大臣都想著要投降,這樣蜀國也沒有太大的損失,雖然他們有數萬大軍,

但是當時人心渙散沒人願意甘願為將,沒有人願意戰死沙場,此時的蜀國不過是籠中之鳥,基本處於崩潰的狀態。

況且,蜀國經過了幾十年的戰亂,老百姓非常希望天下能夠統一,結束戰亂的生離死別和流離失所。而蜀國並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況且蜀國的地理位置也太過偏僻。

天下大勢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劉禪其實毫無危險,為何急忙開城投降?

誰能為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誰就是老百姓擁戴的人。顯然劉禪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這樣看來劉禪的投降是非常明智的,

對於天下百姓來說如果拼死反抗必然會百姓和將士慘死,這樣也改變不了蜀國滅國的命運。

在大臣提出要投降於魏國的建議的時候,他不管兒子的反對就同意了,有人說他投降是為了百姓著想,這樣看來對於蜀國來說這是順應了天下大勢。

小結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劉禪其實毫無危險,為何急忙開城投降?

對於劉禪來說他的決定是為了天下蒼生,後世又說過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後世把蜀國的滅亡的責任都推給了劉禪,劉禪其實是在為了自己的臣子和百姓著想這樣做無一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臣民,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從另一方面來說,

劉禪為了百姓的安危甘願擔負昏君的罵名,也是一個有作為的君子。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