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相信很多人有存在這樣的疑惑:既然兩軍已經交戰,為什麼卻不能斬來使,我就斬了,對方能怎樣?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是交戰雙方的基本準則,一般來講,使者的作用傳遞資訊,商議談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使者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不過,在實際戰爭中,斬殺使者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假如這位使者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很容易成為對方的刀下亡魂。其次,如果戰事進行到白熱化,雙方都殺紅了眼,殺幾個使者也就不算什麼稀罕事了,我們就分析下,斬殺使者,有什麼後果?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由來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源於周禮,春秋時期雖然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但顧念周天子和禮法有很多的戰爭禮節,不光不能斬殺來往的使節,還要列隊歡迎好酒好肉相待,開戰的時候雙方都是你來我往彬彬有禮。

春秋時期的宋國華元作為使者隻身前往楚軍軍營談判,要求楚軍撤圍宋國都城,兩國停戰,而華元則作為人質到楚國居住,這一規則逐漸演變為“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而後禮崩樂壞諸侯獨大,戰爭充滿了詭譎和突然性,殘酷程度也是大大的上升。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中國逐漸進入了真刀真槍搶地盤的時代,各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已經逐漸不在需要道義的支撐,但依然不會輕易斬殺來使,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使者對他也有用是他的“手機”。古代是沒有手機郵件這樣的通訊工具的,雙方聯絡只能靠互通使者,使者有來有往,誰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人受損,也不想把“使者”這個信鴿變成全國最高危的職業,在去別國送訊息前需要交代完自己的生前身後事。

而且作戰是要有軍事頭腦的,使者除了有傳遞訊息的作用外還可以加以利用,利用使者傳遞一個假情報,或者描述一個假情形,收效比直接斬殺他大的多。國家進行任何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因有自己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利益,你拿夠足夠的利益就走,或者我撐不下去了投降,或者兩邊不想打了坐下來談談怎麼結束,這才是戰爭的正常狀態。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隨便殺使者,免得萬一真打不下去了沒得談,留著使者也是給自己留一個後路,讓自己不至於退無可退走向滅亡。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斬殺對方來使又會怎麼樣?

例一:花剌子模斬殺蒙古使團導致滅國

1215年,成吉思汗已經統一了蒙古,並且滅國數十。派出使臣和商隊前往中亞強國花剌子模通商,攜帶大量財寶。結果花剌子模的一個總督見財起意,誣陷使團為間諜,殺人吞財。成吉思汗又派出使臣,要求交出兇手,返回財物,結果遭到花剌子模國王的拒絕,並且殺死正使,剃光兩位副使的鬍鬚,押送出境。

結果成吉思汗被迫起兵西征,血腥報復花剌子模,在當地屠城無數,殺死一百多萬人,花剌子模就此消失。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例二:耿恭殺匈奴使者,險象環生

公元74年,耿恭在西域擔任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公元75年,北匈奴單于攻打車師國,耿恭派三百軍兵前去救援,被匈奴全部殺光。隨後匈奴騎兵將槍口轉向漢軍,金蒲城被團團圍住,考驗漢軍的時候到了。耿恭命士兵在箭上塗上毒藥,被擊傷的匈奴士兵流血不止,之後匈奴被擊退。

金蒲城水源不足,耿恭命令士兵轉移到了疏勒城,源於疏勒城水源比較充足,可以長期固守。匈奴人為了減少傷亡,下令決了城外的河流,疏勒城水源被斷絕。人如果不喝水,幾天就回去喪命,好在上天保佑,城中士兵打了深井,冒出汩汩清流。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漢匈的拉鋸戰開始了,耿恭據城防守,有一定優勢,但士兵數量也在銳減,匈奴騎兵卻是越打越多,直到城池內糧食吃完,漢軍也只剩下幾十人。即便如此,匈奴仍攻不下疏勒城,匈奴單于改變對策,想勸降耿恭,旋即派出使者。耿恭假意談判,讓使者登上城頭,還沒等使者說話,就殺掉了匈奴使者,並放置到火堆中炙烤,燒焦的人肉味異常刺鼻。匈奴單于被激怒了,繼續增兵攻城,勢必要殺掉耿恭。

這場戰役之所以如此艱難,源於漢明帝去世,朝廷沒有及時派出援軍。漢章帝即位,在司徒鮑昱的堅持下,漢廷才派出幾千援軍,也正是因為這幾千漢軍的救援,耿恭得以逃出生天。最後耿恭和其部下只剩下了十三人,戰爭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耿恭堅貞不屈,打出了漢軍血性,只不過他殺掉匈奴使者,也差點要了他的命。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耿恭能存活下來,基本全是靠著運氣,假如援軍再晚一點到,疏勒城必定也是一座死城。由此可見,斬殺使者也是要慎重考慮的,如果沒有必死的決心,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其實就是一種戰爭文化,我國的戰爭文化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形成。而在春秋戰國時代,雖然是我國曆史一個戰亂時代,各國之間戰爭不斷。但是那是的戰爭還算是將一些文明的。與其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是一種文明,倒不如說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默契。到了近代,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也給傳承下來了。《日內瓦公約》規定:世界各國不得虐待俘虜,不能射殺醫務兵、老人以及和孩子等無抵抗能力的人員,同時不能殺害雙方的談判人員。其實這裡的談判人員就是來使。

為什麼會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斬殺來使,會有什麼後果?

兩國之間的交戰,使者是來傳遞兩軍之間的資訊。如果擅自殺害,是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形象的。所以,在近代,兩國之間宣戰,都會空出時間讓敵國的駐外使節撤離。不殺使節,是為了兩國之間還留有談判的餘地。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況,畢竟兩國交戰,萬一雙方都殺紅了眼,矛盾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那就另當別論。

(更多資訊可關注:籃途之路)

相關文章

頂部